浅谈“创设小学生学好美术的最佳环境”之我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岀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是一位专业的美术教师,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始终以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教师的身份来鞭策自己。在二十四年的美术科辛勤耕耘过程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又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入门而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因此,在美术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最佳环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身为专业美术教师,我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欲望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育教学。增添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境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那么,如何创设小学生学好美术的最佳环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直观教育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美术科教育教学中,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讲授小学五年级美木下册《色彩的纯度》一课时,先让学生认识:强烈的色彩对比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情趣。接着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的单纯色彩练习变的有趣味,我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我先出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美国油画家弗里林海森的“合成一一豪饮的斗牛士”。再给学生讲解:我说:“在美国弗里林海森的这幅油画中,画家表现了一个纤瘦的人笔直地坐着,旁边放着酒瓶和水杯的抽象画面。不同纯度的黄色、赭色的色调组合,表达出令人愉悦又充复杂的感情,给人们一种幽默与高雅的情趣”。紧接着,我又让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中的插图进行比较,再谈谈自己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进行色彩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明确巧妙运用对比色才能使画面的色彩更好看而更生动!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出来的。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应用能力。因此能運用“色彩的纯度”之效果。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探索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美术教育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气氛,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高年级美术教育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组成简单的六格动画”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我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了你争我赶、争做“制作能手”的良好气氛。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真是千姿百态、新颖别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戴上“制作能手”的帽子。
  三、利用学生丰富想象激发小学生制作兴趣
  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身为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小学高年级美术下册《奇思妙想》一课时,在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叹了一口气,有一位学生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这时我发现有一辆救护车也被堵在当中,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一位学生说道:“重病人还会死去呢?”这时我说:“那你们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让救护车过去?”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救护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多功能型的想法所吸引。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很好,有了飞行与陆地等多用汽车就什么也不难了……”!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得到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利用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小学生绘画兴趣
  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教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浓厚。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优秀的教师,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厌学”转“好学”的关键。身为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始终不忘爱岗敬业的初心,牢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是教师的法宝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来了,因此,美术科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其他文献
做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必须课,要知道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我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学习她们身上所在的亮点。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
期刊
摘要: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将语言文字工作发扬光大责无旁贷。本篇论文我从两个方面叙述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阐述了语言文字的意义,旨在推广普通话,写好汉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关键词:语言 文字  听,最动听的旋律…………  床前明月光,  凝视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言与文字的结合点----古诗。李
期刊
教學内容: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的: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2.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学生能灵活熟练运用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的要点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熟练运用方法解
期刊
一、初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法学习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要从传统单纯的语法讲解中解脱出来,勇于创新,把语法教学渗透于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使语法教学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  二、初中英语语法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增添课堂趣味性  英语语法相对繁琐,这样就更需要良好的教学
期刊
一、读写结合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
期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好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这节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中第二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后的第一节课,是用代数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开始。  这节课是一节教授基础知识内容的课,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事关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在课堂上,哪些因素制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呢﹖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包括传统教师权威观念、学生拥有的信息因素、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等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的合作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必须提
期刊
摘要:活跃、民主的课堂氛,不仅能让学生享受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民主、輕松、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老师和学生享受到知识的乐趣,是师生状态更佳,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火花的触碰,形成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苗。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如何下手呢?我
期刊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形式也在发展变化,但无论如何变,为祖国培养具有高尚情操,良好习惯的学生,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首要地位。著名的学科特级教师马明指出:“学科教学是一个学科的父化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一、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
期刊
绘本中新奇的故事往往都是通过唯美的图画,优雅而又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的,在这样以图为主,以语为辅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完整的将一个故事呈现出来,捕获了很多幼儿的阅读向往。所以在1997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国际会议主题“儿童与书”中,教育者们研究过程中发现,早期阅读是幼儿获得口语的训练以及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给幼儿处在一个丰富智力的环境中学习,幼儿会在这个丰富智力的环境中获得对外界事物起到激发其想象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