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镜头征服世界名流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用镜头记录下时代流行风尚,全世界的时尚名流也都乐于被他的镜头所掌控
  
  他被《美国摄影》杂志列入“世界最重要的十位摄影师”;他被人们称为“摄影界的达利、费里尼”;他拍摄的对象无一不名头响亮——麦当娜、伊丽莎白•泰勒、大卫•贝克汉姆、希拉里•克林顿⋯⋯他就是时尚摄影大师戴维•拉夏贝尔(David LaChapelle)。
  拉夏贝尔总是戴着一顶棒球帽——走过好莱坞的红地毯时如此,出席墨西哥城和巴黎的作品回顾展时如此,2009年11月现身北京今日美术馆活动时亦如此。问他原因,拉夏贝尔只神秘表示,自己喜欢“富于戏剧情节的场景”。这样的回答不免让人感觉,在他那各式各样的棒球帽背后,定有故事。
  
  “把杂志变成自己的美术馆”
  
  1963年3月11日,戴维•拉夏贝尔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六岁那年的一天,随家人在波多黎各度假的拉夏贝尔面对身穿红色比基尼、手拿马提尼杯的母亲按动了相机快门。在这张“处女作”冲洗出来后,拉夏贝尔便迷上了摄影。
  十五岁时,拉夏贝尔开始学习视觉艺术。1984年,拉夏贝尔在纽约“303画廊”办的首次个展初师告捷,参观人无数。
  在第三次展览时,拉夏贝尔在参观的人群中发现了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接着,他受邀成为沃霍尔旗下《内幕》(INTER-View)杂志的专职摄影师。
  多年后回顾为《内幕》工作的这段经历时,拉夏贝尔说,“那时所做的事的确更偏重商业,但我只有让自己生存下来,才能让创作生存下来。而且我相信,我可以把杂志变成自己的美术馆。”
  拉夏贝尔的“杂志时代”也是其个人风格形成时期。从那时起,炫目的视景叙述、令人震撼的主张,成了拉夏贝尔作品的标签。就如他为美国黑人说唱歌手莉儿金(Lil Kim)拍摄的那幅作品。
  画面中,莉儿金全裸的身体上印满了著名时尚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徽标。拉夏贝尔说,他试图以此来解释“消费主义就是要通过为人贴上标签和各种符号来对人进行定义”。当然,也有人认为,作为时尚摄影师,拉夏贝尔本就是以批判消费主义的表象促进消费。其作品,不过是游走于对现实的谄媚与批判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麦当娜最难搞定
  
  在成为《内幕》杂志的摄影师后,凭借对市场与艺术的双重敏感,仅十年时间,拉夏贝尔便成了美国时尚界颇负盛名的人物。1995年,他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年度最佳摄影师”,此后,似乎只要他愿意,每年就会有新的“最佳头衔”归于其名下。从1996年起,拉夏贝尔开始出版个人作品集,每一部都好评不断、价格不菲,比如2006年出版的《艺术家与卖淫者》(Artists & Prostitutes),售价就高达每册2500美元。
  不过与那些奖项和作品集相比,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的一件事似乎对拉夏贝尔而言,更为重要。那一天,拉夏贝尔在一间酒吧里与一位女服务生偶然相遇,在看到女孩的一瞬间,拉夏贝尔兴奋得几乎失控,“天啊,我得给你拍张照片——你看起来就像我在高中时经常凭想象画出的女孩。”十多年后,美国著名艳星阿曼达•勒波尔(Amanda Lapore)依然清晰地记得拉夏贝尔对自己说的这第一句话。邂逅之后,勒波尔成了拉夏贝尔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模特,而在几乎所有提及两人的文章中,勒波尔都被称为激发拉夏贝尔创作灵感的“缪斯女神”。
  拉夏贝尔与勒波尔合作的第一幅作品是那张著名的“钻石赊瘾”(Addicted to Diamonds, 1997)。画面上,正在吸食“毒品”的勒波尔上身赤裸,表情如痴如醉,而她面前摆放的“毒品”并非可卡因,而是闪亮的钻石。拉夏贝尔说,“消费主义造就了一种瘾,追求物质的过程如吸毒般充满快感,就像人们在购买钻石的那一刻总是兴奋异常,但随之而来的却总是空虚。”
  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合作,那时的勒波尔并不知道拉夏贝尔追求画面真实感的办法就是使用“真刀真枪”。拍摄完成后,勒波尔随手将贴在鼻子上的一件钻石“道具”扔到了化妆台上,直到所有人开始因钻石丢失事件大惊失色时,勒波尔才知道那一盘“道具”竟然全是真品。
  事实上,为了突出画面的真实感和戏剧化氛围,即使在制造宏大场景时,拉夏贝尔也决不掺假。1996年,他为一位时尚设计师拍摄了一幅名为“焚毁房屋”(Burning Down the House)的作品。“焚毁房屋”的题目意喻设计师总是通过焚毁过去的方式来促成创作力的新生,于是在拍摄的时候,拉夏贝尔真的点燃了一座古堡。
  适度的另类往往又名时尚,拉夏贝尔的风格受到名流追捧成为必然。曾邀拉夏贝尔合作的人几乎个个显赫:伊丽莎白•泰勒、乌玛•瑟曼、大卫•贝克汉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兰妮•斯皮尔斯,甚至还有希拉里•克林顿,而“名流”这个概念也因此成了拉夏贝尔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卖点。拉夏贝尔说,他喜欢帕丽斯•希尔顿金黄色的头发、棕褐色的皮肤以及显而易见的空虚感;麦当娜则是所有明星中最难搞定的一个。
  
  从摄影师到艺术家
  
  即便用镜头征服了无数名流,但拉夏贝尔却不想永远只为杂志拍照。四年前,他一度迁居至夏威夷的丛林中,他说他想从此与时尚界划清界线,哪怕此后做个平凡的农民。直到有一天,身居丛林的拉夏贝尔接到一个电话——“我没想到,还有人希望我回到画廊”。
  在拉夏贝尔心中,杂志与画廊向来泾渭分明——前者更多用于迎合,后者则主要是为艺术表述。
  回归画廊之后,拉夏贝尔在选择创作主题时明显融入了更多的思考。
  2006年,拉夏贝尔拍摄了一组名为“醉酒的美国人”(Drunk Americans)的照片。这套作品描绘了1970年代典型的美国式家庭幸福:老人怀抱着婴儿,朋友们在起居室里畅聊,一家人在花园中围坐⋯⋯然而近观时,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又会映入眼帘:运动衫上印有“布什屠杀”(Bush Kills)的字样,卧室的柜子上放着凶狠的手雷,坐在椅子上的老妇人正在猛烈地呕吐。“人们在每张照片上都能看到‘酒’的意象”,拉夏贝尔说,“我想表达的是,整个美国正沉醉于权力”。
  由于拉夏贝尔拍摄时,将上世纪70年代的环境构建得十分逼真,因而引发了不少人对其制景方法的好奇。拉夏贝尔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自己揭开了谜底:“这是一组电脑合成的作品。我从eBay上买到了一些旧照片,然后把一些人物形象和我需要的细节拼贴到图中。而照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男人,其实是我工作室里的一位木工。”
  “醉酒的美国人”问世不到一年,拉夏贝尔又在画廊展出一套题为“唤醒”(Awakened)的作品。这组作品由12张与实体大小相同的人像组成,照片上的人都漂浮在水中,表情平和,姿态放松,宛若身处母体之中。“人们漂浮在水中的状态如同介于生死之间。我们很难说清究竟是生来还是死去更令人快乐。尽管我们都畏惧死亡,但也许死亡和生活同属幸事。”
  由于“杂志时代”一直与镜头感极强的模特们合作,所以拉夏贝尔回归画廊后总想找到一种方法使模特意识不到镜头的存在,不去刻意地摆弄姿势。“我们当然不能给他们灌迷奸药,或是把他们打晕,所以我找到了那些透明的水箱,让模特们沉在水中,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根本不会游泳”。为了去除照片上雕琢的痕迹,拉夏贝尔还从慈善机构找来了一些庸常的服装,使模特看起来普通如路人。
  “唤醒”之后,拉夏贝尔又创作了作品“天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 2009)。画面上一袭黑衣的迈克尔•杰克逊双手合十,表情安详,手上脸上的皮肤仍是年轻时的黑色。在拉夏贝尔看来,“背生双翼的杰克逊如同天使,他脚下的红色恶魔则象征了他生活的这个世界。”
  拉夏贝尔说,2010年他将在北京举行一场个人摄影回顾展,无论是其“杂志时代”抑或“复归画廊”后的代表作品,都将选入参展。说不定,那时的拉夏贝尔也能让很多好奇者心愿达成——亲口告诉大家,他那不肯摘掉的各式各样的棒球帽背后,究竟藏有怎样的故事。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以“间断肝功异常2年,乏力、尿黄4d”为主诉于2005年12月22日入院。2003年因“甲亢”服“他巴唑”治疗,间断查肝功,ALT波动在正常-80U/L,间断服“护肝片”等药
<正>近年来,玉米花叶病在北疆不断蔓延.据1980、1981年调查,五家渠地区玉米发病率为0.7—5%,个别晚播的条田发病率达15%,部分玉米自交系品种圃内发病率达50%以上.早期感病的
引起北京和山东玉米矮花叶病的北京分离物 (MDM -BJ)和山东分离物 (MDM -SD)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 ,二者的寄主范围和症状反应又有一定的差异。提纯MDM—BJ的最大吸收峰在 2 6
结合临床生产常见病例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将《动物微生物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提高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3个层次。考核内容确定为显微镜操作技术
以相变蜡为储能调温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包覆材料,经高速剪切乳化制备储能调温整理液,并通过浸轧-焙烘方式整理棉织物。分析相变蜡的基本性能和PVA的成膜性能,探讨相变蜡与
动物诊疗机构对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监管的措施,提出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网上审批,统一材料审查和现场检查时限,提
现代林业由过去的树林的认识转变为向整个生态系统的转变,建立全新的林业生态系统理念,发展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生态林业与现代人类的和谐共存,体现人类与自然
目前我国排水设施建设及维护速度相对城市发展速度过慢,传统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方式滞后,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暴雨)时,排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指导。为此,笔
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CSII治疗在伴和不伴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剂量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