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浅阅读”教学的反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小露珠》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小动物是怎样与小露珠打招呼的呀?
  生1: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生2: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多媒体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图)
  师:同学们看,闪闪发光的就是“钻石”,哪是“水晶”呀?
  (学生迅速找到)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水晶是怎样的透明来吗?
  生:能!就是从外面能看到里面。
  师:对了,真聪明!再来看一看“珍珠”是怎样的美?
  生:圆圆的,很小,非常美丽。
  师:表面还很光滑呢!摸上去感觉像牛奶般的润泽。
  师:小动物们把小露珠说得这样的美,谁来有感情地学着他们的语气读一读?
  (学生纷纷举手)
  
  评析
  《小露珠》一文中,小动物与小露珠的对话,不仅美妙精致而且很有情趣。片断中,教师煞费苦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钻石”、“珍珠”的图片,认识钻石的闪亮、珍珠的圆润,情趣的对话转变成直观理性的认识。教学的过程并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应该已有以上的认识。媒体的使用恰恰冲淡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情。图片实景远没有想象(透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景与情)的魅力大。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化,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而导致教学浮于表面。殊不知小动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小露珠打招呼,蕴藏着对小露珠的喜爱、感激、赞美的美好感情,阅读下文还能发现小露珠有着钻石、珍珠那样纯洁的心灵、可贵的品质!
  
  片断二:《我们家的猫》
  
  师: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大花猫的淘气?
  (学生读)
  师:这么淘气的大花猫,你们喜欢吗?
  生:(齐声)喜欢!
  师:都喜欢,那让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欢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只淘气的大花猫,那可就错了!因为它有时又十分的尽职呢,你看出来了吗?
  (学生读)教师出示课文配图(大花猫正捉老鼠)。
  师:你们看,大花猫此时像什么?
  生:像勇敢的警察!
  生:像勇猛的战士!
  师:谁再来读一读大花猫尽职的语句。
  (一个学生读的语气不够有力)
  师:老师感觉大花猫还不够尽职,谁会读?让我们感到更尽职!
  (学生读)
  
  评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最大的变化是课堂里有了更多的朗读声音,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但以读为本不应理解为只以朗读为本,更不能认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有感情的朗读”为本!读是为了理解、领悟、积累与运用服务的,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会、读懂文本。片断中教师给文本的语句贴上了情感的标签,作所谓的“感情朗读”的指导,并没有通过朗读深入到文字里面。要领悟老舍爷爷对大花猫的宠爱,感受大花猫给作者带来的生活乐趣,尤其不能忽略了充满情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体察、训练。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的课堂较普遍存在着“浅阅读教学”的现状!所谓“浅阅读教学”就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纵观小学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有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注重了朗读的训练,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悟与个性表达,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疏导课文式的解读,重复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与生活体验,缺少的是有深度的导读,涵咏文字的功夫!课堂里学生真正渴望获得的应是一种新的阅读视野、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为学生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引领着学生从这扇窗口中窥视,捕捉到文字里面蕴藏的真情意趣,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重新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冲动!
  
  反思:如何构建深度阅读的平台
  
  一、课前教师不只是了解学生的学情,更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学情
  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是为了有针对性的设定教学的目标,确立教学的重难点。但只是了解学情则容易忽视学生阅读前的准备与努力,课前就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文本,让学生收集查阅与阅读有关的资料,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较高的阅读起点,利于深入教学,提高阅读的效率。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热情高涨,“周瑜是什么人”、“诸葛亮为什么帮周瑜”、“曹操有没有被周瑜捉住”……学生一下提了十几个问题,老师应接不暇,试想,如果课前老师就布置学生深入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研读原著或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学情,课堂里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浅层次的疑问了。
  
  二、找准“切入点”,教师要过文本关
  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学的起点,一篇课文包含知识点很多,要在一二节课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授清楚,恐怕不可能,这就要教师深入的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的不同、学生的差异,确立教学的重点。“切入点”就要冲着这个重点来设计,以重点带动全部,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切入点”要有艺术性,叫得响,有深度,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透彻地理解课文,过好“文本”关,还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如《望月》一文,很多老师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理解小外甥聪明好学的内容上,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而“月”在我国文化中有其特有的民族情结与深刻内涵。文本中“我”眼中是“现实的月”多姿多彩,诗人眼中是“古人的月”多情多愁,而小外甥眼中是“幻想的月”多趣多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望见的月是不一样的,眼中的月其实就是心中的月。以心观月,月皆有情!教师只有审视文本,研读文本,深入浅出的预设教学的流程,学生才有可能从课堂里获得新的阅读视野,新的阅读体验!
  
  三、善于储备,强化“专业预设”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到一位历史老师的课上得出奇精彩,课后他问那位教师这堂课备了多少时间。那位教师说:“我花在备课上的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多么富有哲理的话,正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专业预设中,他才能在短短的15分钟备出如此精彩的课。课堂是多变而复杂的,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课前不仅对文本要有深度钻研,还需要储备更多相关的知识,包括教授语言的准备。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更好地实现课堂里的精彩动态生成。
其他文献
为了突破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系统关键组件空气加热器稳定燃烧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液氧/酒精/空气三组元高效稳定的组织燃烧技术,对该加热器技术方案进行了缩尺试验研究,并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
某发射场进行火箭发动机气瓶充气时出现充气卸荷开关关闭后泄漏故障,分解卸荷开关后发现卸荷开关阀芯导向部位存在异常磨损,且阀芯非金属密封面周向密封压痕深度不均匀,结合
以卫生陶瓷生产工艺为清洁生产目标,重点围绕成形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减污以及成形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善,通过提高陶瓷生产工艺配方技术,加强生产管理,改变原有成形干修坯作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水运经济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的势头,各项运输指标继续在高位运行。港口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
分析我国内河斜坡式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现状和问题,提出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作业工艺及机型方案.探讨开发浮式桥式集装箱起重机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提高内河斜坡式集装箱码头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