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成绩不断提升。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我们这次要借助“学讲方式”的东风,逐步深入到课堂中去,不断改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本文就此分析了如何把“学讲方式”深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并就笔者的理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学讲方式;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最近,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转变行动计划”的意见,通过对学讲计划的学习,让我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习就会变得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和创造力,未来也很难适应知识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而学讲计划的主题内容也就是以小组合作为主阵地的教学,但是并不是说每节课都以这种形式。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以说是一次新的课堂改革的开始,“学讲方式”的基本概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把“学讲方式”深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学会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和时机
在教师备课时,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对重难点直接讲知识,学生被动的听,理解起来很费劲,所以我们要恰当适时地开展一些分组讨论,从而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突破。比如,在学习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本小节的重点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所以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学生分组讨论的重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合作讨论中突破重点。
2.教师要学会营造小组间同学彼此信赖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营造小组间同学相互信赖的氛围,同一小组内要有分工以使组员都能参与进来,并为小组做出贡献。例如我们可以为每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目标,让同一组学生同心合力、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出新的火花并使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分若干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的分组,比如性别结构、学生性格、学生成绩组成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一个小组里要有几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同学,这样才能带动全组同学积极讨论起来。
3.教师要学会改变讨论的形式
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同学们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对相同问题进行争辩,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问。人总是对新的事物比较好奇,学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改变讨论的形式,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在教材里多处都可以用到,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时,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像“模式识别、机器翻译”,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哪些技术属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的技术,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讨论“电脑最终会不会取代我们人类”。
4.教师要善于调控
调控是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及时了解小组中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些学生没有融入到团队中,不主动参与讨论,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融入到小组中。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密切关注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各种反应,及时地把学生都引导到本堂课的合作讨论活动中。
5.教师要及时评价
课堂讨论很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此时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我们应借鉴“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比如作业评价、课堂效果评价、课后成绩评价、课堂行为评价等,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要学会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在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中,多让学生说话,讨论,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一定适用于全部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关键词:学讲方式;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最近,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转变行动计划”的意见,通过对学讲计划的学习,让我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习就会变得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和创造力,未来也很难适应知识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而学讲计划的主题内容也就是以小组合作为主阵地的教学,但是并不是说每节课都以这种形式。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以说是一次新的课堂改革的开始,“学讲方式”的基本概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把“学讲方式”深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学会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和时机
在教师备课时,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对重难点直接讲知识,学生被动的听,理解起来很费劲,所以我们要恰当适时地开展一些分组讨论,从而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突破。比如,在学习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本小节的重点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所以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学生分组讨论的重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合作讨论中突破重点。
2.教师要学会营造小组间同学彼此信赖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营造小组间同学相互信赖的氛围,同一小组内要有分工以使组员都能参与进来,并为小组做出贡献。例如我们可以为每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目标,让同一组学生同心合力、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出新的火花并使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分若干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的分组,比如性别结构、学生性格、学生成绩组成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一个小组里要有几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同学,这样才能带动全组同学积极讨论起来。
3.教师要学会改变讨论的形式
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同学们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对相同问题进行争辩,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问。人总是对新的事物比较好奇,学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改变讨论的形式,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在教材里多处都可以用到,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时,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像“模式识别、机器翻译”,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哪些技术属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的技术,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讨论“电脑最终会不会取代我们人类”。
4.教师要善于调控
调控是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及时了解小组中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些学生没有融入到团队中,不主动参与讨论,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融入到小组中。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密切关注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各种反应,及时地把学生都引导到本堂课的合作讨论活动中。
5.教师要及时评价
课堂讨论很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此时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我们应借鉴“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比如作业评价、课堂效果评价、课后成绩评价、课堂行为评价等,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要学会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在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中,多让学生说话,讨论,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一定适用于全部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