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引信云雾后向散射的偏振特性分析

来源 :激光与红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受到云雾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而影响激光引信的探测性能的问题,开展云雾对激光后向散射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利用Matlab对收发同轴窄视场模式下云雾对激光后向散射进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粒子半径、不同能见度下云雾对激光后向散射的平均偏振度在0.08~0.25之间,与人造金属目标的偏振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通过设定适当的阈值提高激光探测系统的抗云雾干扰能力。
其他文献
为了对星图中空间目标进行检测识别,对基于SURF(Speed-Up Robust Featrues)算法的星图精确配准技术和美国SBV(Space-Based Visual)计划采用的MTI(Moving Target Indicatior)在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16 Bits星图的多目标检测算法,具体包括:首先利用SURF算法提取序列星图的特征点,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全
设计了外壁镀金膜环形槽型和内壁镀铜膜螺旋槽型两种太赫兹聚合物波导管。主要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波导管的衰减与色散特性。在太赫兹频段,外壁镀金膜环形槽型比内壁镀铜膜螺旋
目前大多数海陆分离方法依靠先验信息或仅利用灰度特征对图像进行处理,对导致的误分割或大量孤立区域无法较好处理,造成后续处理工作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多特征提取与分离结果优化的海陆分离方法。针对不同的陆地类型提取不同的特征进行分割,对得到的结果采用面积与纹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进而得到最终的海陆分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常用的海陆分离方法相比能够快速完整地实现海陆分离并将陆地屏蔽
为满足星-地量子通信中ATP跟瞄系统对二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精密性、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基于Lab VIEW设计了PSD精度测量与误差修正系统。首先,采用驱动平台带动激光光源
在重新构建了光栅的夫琅和费衍射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迭代逼近的算法以克服了机械构建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四种不同迭代逼近算法的比较,找到了能够最快速逼近理想解的算法
介绍了一种全光纤激光相干测速雷达,其能精确测量着陆器相对星球的速度,以辅助着陆器精确着陆。介绍了激光测速雷达的测量原理和系统方案,重点介绍了测速雷达的机载飞行试验,并对
随着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红外读出电路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设计了一种带有背景电流抑制功能的红外焦平面单元读出电路,该读出电路在改进后的第一代开关电流电
为改善现有CO2激光器工频充电电源体积、重量大、充电精度低等缺点,开展高频高压充电电源的研究,研制一台采用全桥逆变结构和串联谐振软开关电路、输出电压36 k V、输出平均
镍铬碳化铬涂层坚硬致密,是非常理想的耐磨涂层。为了制备硬度较高的耐磨涂层,分别以Ni45和Ni60为过渡层,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上熔覆了25Ni Cr-75Cr3C2涂层。采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