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轴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中迁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i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椎间盘中的迁移,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信号轴对BMSCs迁移的调控。

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和髓核细胞(NPCs)并鉴定。Transwell迁移实验,A组:未处理的BMSCs;B组:过表达CXCR4的BMSCs, C组:CXCR4特异性阻断剂普乐沙福(AMD3100,5 mg/L)处理30 min后的BMSCs;其中A、B、C 3组将BMSCs与下室NPCs共培养,D组BMSCs单独培养。髓核抽吸法造模,2周后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12周取椎间盘组织,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免疫荧光法标记SDF-1和GFP,乙组标记CXCR4和GFP。分别计算髓核(NP)、交界区和纤维环(AF)中SDF-1阳性细胞占椎间盘细胞的比例以及观察GFP与CXCR4共表达细胞的分布规律。

结果

P3代BMSCs表面分子CD29、CD90和CD34的表达率分别为(96. 8±2. 2)%、(96. 1±1. 9)%和(1. 5± 0. 6)%,并具有三系分化能力。P1代NPCs表达Ⅱ型胶原(COL2)和聚集蛋白聚糖(ACAN)。迁移实验中A、B、C、D 4组膜下细胞数分别为(70. 30±3. 25)、(86. 70±1. 71)、(51. 30±1. 63)、(29. 70± 2. 08)个。迁移能力依次为:B> A> C> D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s主要分布在NP中央区,由中央区到交界区,BMSCs数量逐渐减少,NP中央区和交界区BMSCs的CXCR4表达率分别为(41. 19±7. 20)%和(27. 68±4. 30)%。NP、交界区和AF中椎间盘细胞SDF-1表达率分别为(84. 02±3. 20)%、(71. 48±5. 90)%和(49. 31±4. 60)%。

结论

BMSCs移植到椎间盘后从移植部位向退变NPCs迁移。SDF-1/CXCR4信号轴是促使BMSCs向退变NPCs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城市道路工程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各具体施工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管理.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中,路面积水的问题较为常见,不但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顺畅性,而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观察核因子-κB(NF-κB)必需分子结合的小分子多肽(NBD)干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下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组的
期刊
目的 研究尿毒症血清对原代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成骨样转化和细胞外基质钙沉积的影响.方法 收集40例健康人、40例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和45例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检测有关生化指标.组织植块法原代培养HUASMC,分别给予健康人血清(对照组)、透析(透析组)和非透析(非透析组)尿毒症血清孵育.茜素红S钙沉积染色及甲氧-酚酞络合酮法检测细胞层钙盐含量.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法及Weste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细胞形态、胞内微结构及纤维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以0、0.5、5.0 Gy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微结构变化以及异硫酸氢荧光素-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对各实验组细胞的纤维肌动蛋白(F-actin)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实验组F-actin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摘 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有被称为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在通过对江西东乡铜矿的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三带、两层、三异常”的方法来寻找矿床。在使用这样的找矿模型后,可以很好的对本区域内铜矿体成矿的有利区段更加准确的预测,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探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三带、两层、三异常”的找矿模型能为人民在寻找矿床的时候提供理论
期刊
期刊
镜头分割是MPEG-7中视频检索的基本步骤。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镜头分割方法,它具有构思巧妙、计算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对输入的视频序列在编解码的同时实现镜头的实时分割,并取得较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