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动手做”教育不仅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会发挥令人惊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动手做”; 素质教育;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
听会忘记:You hear,you forget;
看能记住:You see, you remember;
做才能学会:You do,you learn。
美国若贝尔奖金获得者Leon Lederman在十五年前提出了“HANDS—ON”(“动手做”)的学习模式,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功,被许多国家列为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也共同启动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计划。通过该项计划的实施,“HANDS—ON”目前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外语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本人在教学中采取“HANDS—ON”学习模式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提起“动手做”,总以为只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相关。其实,“动手做”教育不仅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会发挥出令人惊喜的积极作用。
一、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地道英语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语言过程;一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语言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要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化的”的语言环境。“HANDS—ON”非常好地同时满足了这两个前提。
二、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俊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呢个就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的去学习新的东西。所以在英语教研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尽可能的多用情景交融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学生都有偏科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男同学,电子、机械等专业课程和动手实践课学的相当不错,英语方面却毫无灵气。他们讲英语课视为听天书,上课时笔也懒得动。但在采用“HANDS—ON”学习模式后,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做的精彩纷呈,就再也坐不住了,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一两次之后,就有同学提前到我这里来拿资料,以便“笨鸟先飞”。“动手做”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荣誉感,而这又慢慢转变成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我发现这些同学听课时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也开始主动做做笔记。有了这样良好的转变,成绩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在“动手动脚”中学习科学知识
职业的英语课程一般在一、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们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匮乏,英语教学中的“动手做”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他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未出尽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共鸣打下必要的基础。比如在“the amazing balloon in the bottle”的“动手做”中,经过fill the balloon with water等几个步骤之后,学生们讶地看到气球真的缓慢滑进了瓶子。这时我就要求他们来思考what makes the balloon into the bottle。在这段时间的热烈讨论之后,学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the difference of air pressure。假如一个“动手做”可以让学生们人是一种科学现象,那么几年之后同学们就几学会了英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四、在互相合作中实现素质教育
联合国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在“HANDS—ON”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一个“动手做”不是一个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或一个人不容易完成。这个时候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一段时间之后每个小组都会精诚合作。碰理解的词他们会互相讨论;实验成功了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失败了共同找出原因。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时候,感受到为小集体贡献自己力量的快乐,同时也了解到别人的长处、兴趣爱好等;更意识到只有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够做得更快更好。这样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互相了解,培养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将互相合作的意识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之一。
总之,在“HANDS—ON”学习模式因促及学生的情绪,促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而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遵循语言的规律,根据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的特点,努力创设轻松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谈大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4.
[2] 林洁丹.从系统管理学角度谈班级的人本化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1).
[3] 徐建伟.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J].班主任,2007,(3):15—16.
[4] 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教学2002.
关键词:“动手做”; 素质教育;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
听会忘记:You hear,you forget;
看能记住:You see, you remember;
做才能学会:You do,you learn。
美国若贝尔奖金获得者Leon Lederman在十五年前提出了“HANDS—ON”(“动手做”)的学习模式,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功,被许多国家列为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也共同启动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计划。通过该项计划的实施,“HANDS—ON”目前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外语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本人在教学中采取“HANDS—ON”学习模式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提起“动手做”,总以为只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相关。其实,“动手做”教育不仅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会发挥出令人惊喜的积极作用。
一、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地道英语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语言过程;一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语言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要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化的”的语言环境。“HANDS—ON”非常好地同时满足了这两个前提。
二、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俊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呢个就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的去学习新的东西。所以在英语教研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尽可能的多用情景交融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学生都有偏科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男同学,电子、机械等专业课程和动手实践课学的相当不错,英语方面却毫无灵气。他们讲英语课视为听天书,上课时笔也懒得动。但在采用“HANDS—ON”学习模式后,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做的精彩纷呈,就再也坐不住了,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一两次之后,就有同学提前到我这里来拿资料,以便“笨鸟先飞”。“动手做”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荣誉感,而这又慢慢转变成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我发现这些同学听课时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也开始主动做做笔记。有了这样良好的转变,成绩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在“动手动脚”中学习科学知识
职业的英语课程一般在一、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们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匮乏,英语教学中的“动手做”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他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未出尽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共鸣打下必要的基础。比如在“the amazing balloon in the bottle”的“动手做”中,经过fill the balloon with water等几个步骤之后,学生们讶地看到气球真的缓慢滑进了瓶子。这时我就要求他们来思考what makes the balloon into the bottle。在这段时间的热烈讨论之后,学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the difference of air pressure。假如一个“动手做”可以让学生们人是一种科学现象,那么几年之后同学们就几学会了英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四、在互相合作中实现素质教育
联合国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在“HANDS—ON”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一个“动手做”不是一个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或一个人不容易完成。这个时候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一段时间之后每个小组都会精诚合作。碰理解的词他们会互相讨论;实验成功了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失败了共同找出原因。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时候,感受到为小集体贡献自己力量的快乐,同时也了解到别人的长处、兴趣爱好等;更意识到只有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够做得更快更好。这样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互相了解,培养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将互相合作的意识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之一。
总之,在“HANDS—ON”学习模式因促及学生的情绪,促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而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遵循语言的规律,根据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的特点,努力创设轻松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谈大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4.
[2] 林洁丹.从系统管理学角度谈班级的人本化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1).
[3] 徐建伟.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J].班主任,2007,(3):15—16.
[4] 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教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