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宋氏三姐妹为何不能相聚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宋氏兄弟姐妹也异路东西。宋子文于1949年6月抵美,直到1971年4月去世,一直生活在美国。
  
  宋子文猝死
  
  1971年4月的一天,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傍晚时分,一辆乳白色流线型小轿车在湾区林森路158号前缓缓停住了,从车里走出已是77岁的宋子文。虽然双鬓染霜,龙钟老态,可他依旧像当年那样喜欢穿白色外套。这天晚上,他和夫人张乐怡,前来湾区应邀参加一位老朋友为他举行的晚宴。
  因为是阔别友人的难得相聚,宋子文饮酒品菜,胃口大开,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宋子文边吃边谈的兴奋之时,他忽然“咯”的一声打了个嗝!宋子文在打完嗝以后,便不再说话了。而且脸色憋得又红又紫,刚才还奕奕有神的眼睛不知为什么向上翻了翻。张乐怡见丈夫突然将头向左一偏,立时感到大事不妙。她立刻上前去扶头向右侧椅背上倾斜的丈夫,不料她刚伸出手来,宋子文的头脖颈一梗,耷拉下来……
  半小时后,急匆匆赶来的几位美国医生为已经僵卧在床榻上的宋子文作了检查。医生失望地告诉已在一旁哭成泪人的张乐怡说:“没救了,夫人。宋先生的死因已经查明,他是在吃饭时因过度的兴奋,不慎将一块食物呛进气管里,从而导致呼吸不畅,最后因心力衰竭猝然而死!”
  
  尼克松期待的“好戏”
  
  1971年4月25日。“她很可能会来的!”尼克松似乎很有把握地笑笑。“我说过要利用宋子文的葬礼作为契机,促成宋庆龄访美。我们还要告诉宋美龄,同时也向住在紐约的宋蔼龄发出邀请电。请宋氏三姐妹前来参加宋子文的葬礼。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不论宋庆龄、宋美龄和宋蔼龄三姊妹之间,在政治观点与意识形态上存在何种歧见,她们都应该也都有可能前来的。”
  
  台北的忧虑
  
  身在台北的宋美龄左思右想,对蒋介石说:“子文的葬礼我究竟去得去不得?”
  “你去参加子文的葬礼乃是人之常情。同时,夫人又可像以往那样施展一番外交才能。在华盛顿和台北关系非常冷淡的今天,夫人前往美国,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啊!”宋美龄是因为身带公私双重使命,才决定匆匆登机赴美的。宋美龄带着孔祥熙之女孔令伟及少数佣仆,匆匆上了“美龄号”飞机。可是,就在她的客机飞到美国夏威夷上空的时候,却收到蒋介石的电报:
  夫人:请专机在夏威夷降落,暂不飞纽约;何时起飞,专电另告
  蒋中正
  飞机降落在夏威夷,宋美龄以多年涉身政治练就的睿智与敏感,很快做出果决的判断。宋美龄吩咐身边的孔令伟说:“令伟,你马上命令侍卫到街上,替我买几份当天的英文报纸来。记住,要把美国所有当天的报纸,每样都买来一份,我要马上看!”
  很快,孔令伟就把当日美国所有的报纸买来,送到宋美龄面前。宋美龄戴上老花镜,迅速地翻阅。忽然,她从一张《纽约时报》上,发现了一则美国记者发自华盛顿的快讯,标题赫然写着:《宋子文葬礼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女士,将于近期飞往纽约》。
  “啊!找到了,原来……原来秘密在这里!”宋美龄反复看了几遍那则消息,摇了摇头,良久沉默不语。终于,她决然地对孔令伟说:“令伟,你马上替我起草两份电报,一封是往台北的。另一封要打给你在纽约的阿妈,问问她究竟知不知道报上这条消息,同时还要问她,能否参加4月30日的葬礼?”
  
  宋蔼龄的两难
  
  宋蔼龄,如今已是83岁的耄耋老妪。自从1948年春天随丈夫孔祥熙来美,她就一直住在长岛蝗虫谷住宅区里的一幢外形古朴但内部装修十分奢侈的花园洋楼里。1967年,丈夫孔祥熙在这里病殁后,宋蔼龄更加深居简出,轻易不喜欢在外抛头露面。
  当大女儿孔令仪把宋美龄从夏威夷发来的电报,送到宋蔼龄面前的时候,显然为母亲即将能与两位胞妹在美国相逢而感到振奋。不久前,宋蔼龄接到宋子文治丧处的通知后,当即表示,于4月30日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宋子文的葬礼。可是,就在宋蔼龄决定参加胞弟宋子文葬礼的时候,忽然传来二妹宋庆龄从大陆将来美国的消息。刚刚听到宋庆龄将来的消息,宋霭龄着实高兴了一阵。谁知就在这时,三妹宋美龄已到夏威夷的消息及她的电报,一齐摆在她的面前,让她不知是喜是忧。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随行机要秘书将一份密电呈上来:“赴美参加子文兄葬礼本属常情,只因美方似有题外图谋,中共拟派孙夫人前往。为避免误入中共统战圈套,望夫人见电后再三斟酌,切勿再去纽约为要……”
  “哼,疑心生暗鬼!什么题外图谋!什么统战圈套!”宋美龄读完丈夫的电报,愤愤地骂了一句,眨眼便将那张电报撕成碎片,抛到窗外。
  
  落寞的葬礼,三姐妹终未能重聚
  
  美国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秘书送进一份密件。基辛格急忙拿过那份刚从纽约发来的电报,只见上面写道:“宋子文葬礼筹备处今晨收到北京有关部门的紧急通告: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飞机的包租问题,宋庆龄副主席无法赴美参加其胞弟宋子文先生的葬礼,特致歉意……”
  尼克松站起来,长吁一口气说:“事到如今,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你还是把宋庆龄女士不能来美国的消息,及时巧妙地通知蒋、宋两家。”
  4月30日清晨,也就是宋子文在纽约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停在檀香山机场上的“美龄号”专机真的起飞了。不过它不是飞赴纽约,而是载着宋美龄返回了台北。
  住在纽约长岛的宋蔼龄,对是否出席胞弟的葬礼一直犹豫不决。葬礼为了等候她,一直推到当日下午。当宋蔼龄确认二妹不从北京飞来时,才姗姗来迟地出现在宋子文的葬礼上……
  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宋氏三姐妹终于未能在纽约重聚,这无论是对生者还是死者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是亲情上的莫大遗憾!
  (苏 醒摘自《广州文摘报》)
其他文献
在华盛顿的威斯康辛大街上,新开了一家营业所,负责人诺基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  開张后,诺基从规范业务操作开始,严抓强管,然后又购置了一套新的椅子,放在窗口外的大厅里,顾客可坐等业务办理。谁知,投入很多,效果不大,一晃三个月过去了,营业所的业务一般。诺基很纳闷,他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一天,诺基拦住一位刚办理完业务的老者,客气地请教:“老人家,能否借一步说话?”老者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诺基将
祖母病危,父亲领着母亲和我们兄妹,匆匆地回到乡下老家。已经80岁高龄的祖母被冠心病折磨得清瘦、憔悴。  父亲奔到祖母面前的时候,祖母浑浊的眼神透着牵挂,她艰难地伸出双手,父亲忙把手伸过去。祖母用满是青筋和老年斑的双手,反复摩挲着父亲的袖口。  在初冬季节,父亲的呢子外套里穿着一件手工做的棉衣。這是祖母亲手缝制的。母亲说,祖母做那件棉衣,就是让爸爸在冬天穿得轻巧,合体,耐磨。  祖母说话已经很难了,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为大多数读者所熟知。杨(开慧)系国民党所杀。柳(直荀)呢?根据《毛主席诗词》的注释,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即同样死于国民党右派的枪口之下。然而,这或许不是真的。    李淑一费50年追寻真相    “文革”结束后,担任过北京、昆明军区空军领导职务,以南京军区炮兵顾问离休的老红军陈靖,在北京写过一首词:《
为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身陷囹圄27年,曼德拉宽恕了那些给他带来灾难的人,为倡导种族和解做出表率。作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在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毅然决定不再连任,要南非为非洲国家树立民主选举的榜样。在某种意义上,曼德拉本人已成为南非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遗产。    “惹麻烦的人”    曼德拉90岁的生日宴会地点选择在约翰内斯堡以南600英里、东开普省的小村庄“古努”。90年前,一位名叫“罗利赫拉赫拉”
从现有的市场格局来看,作为移动游戏终端的手机、平板与游戏机之间的竞合和制约关系,实际上意味着着不同生活空间中的消费者对于娱乐方式的选择。未来的手机游戏软件公司必将要面临转型,除了极少数以体现能力的大规模作品,其他的产品将会逐渐泛休闲化,而不再是以剧情、画面等取胜,手机游戏也需要及时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以及形势,更多的投入到移动游戏和社交游戏之中。而未来的游戏主机市场,将更多集中在核心玩家之中。  休闲
“挥金如土的中国豪客来了!”中国人带着鼓鼓的钱囊、高涨到爆棚的购物欲望,野心勃勃、眼神儿明亮地踏上境外“烧钱”的旅行,成为继30年前的中东人、20年前的日本人之后,新一轮斗志昂扬的“环球购买者”。    中国人缘何成第一?  1998年春节,欧洲旅游刚刚进入中国游客的视野,一个300多人的奥地利音乐之旅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熏陶过古典音乐的高雅之后,就在维也纳如饥似渴地大抢购,连返航飞机上所有免税商
高档“欧风美雨”满目皆是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燕莎、当代商城、赛特、国贸、太平洋百货等高档商场的服装专柜,感受到的品牌是一片“欧风美雨”。尤其是男装,件件“洋”得纯粹,贵得离奇。  “男装就是讲品质,其实一万多元的西装,哪儿算得上贵,比起阿玛尼等顶级品牌差多了!”燕莎商场的一位售货员笑着对记者说。  触目皆是的洋品牌让消费者感到疑惑。刚从意大利留学回国的徐先生对记者说:“我在意大利生活了3年
他是中国第一位获世界海运界最高奖项“海运终身成就大奖”的获得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由巴拿马政府颁发的“巴拿马海运卓越大奖”的人;他是2009年“CCTV经济人物十年商业领袖奖”获得者;他是第一位被邀请到美国沃顿商学院演讲的国企CEO;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被海盗绑架的中国船长。他叫魏家福,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裁。    我是新中国被海盗绑架的第一个船长。那时我在一条外国的船上,做外派船长,这条船从法国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踏上海外打“黑工”之路,但在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潮背景下,“黑工”们如同过街老鼠一样被追打,最终被迫回国。  淘金梦破灭后,他们中的一部分被带回了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遣返审查所。    命运的交汇点    北京边检总站遣返所拘留室里,郭福波从警察手上接过一碗方便面,焦急地询问着能否给老婆打个电话。  他是从首都机场被带回遣返所的。2009年3月6日,他拿着缺页的护照,忐
她是参加长征的三十位女性幸存者之一,她是抗日中威震敌胆的“謝团长”,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她还曾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夫人。这位尚健在的传奇女性的名字叫谢飞。    一    1913年2月3日,谢飞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湖山乡茶园村一个渔民的家庭,取名“琼香”。她上面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谢飞7岁时,虽然家里贫穷,父母仍送她进入茶园村大宗小学读书,当时她是这所小学里唯一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