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物联网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出发对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应用融合展开分析。通过整合设计来满足汉语国际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为终端平台融合国际语言与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来探索汉语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进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融合
一、引言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管理以及处理各类信息时所采用的技术。因此,信息是处理的对象,技术是处理的办法,也就包括对信息进行甄别、分类、存储、利用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也就是说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国际汉语的教育教学,也被称之为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科。随着来华留学生以及外予汉语学习者的不断增多,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教材开发、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运用、网络教学设计与开发等内容,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汉语国际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显示,采用语料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在全国高等高等学校中的应用趋势呈上升状态。
二、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加以充分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以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训练,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六书理论进行汉字教学,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来将相近的字形进行区分,并采用图片资源对形象字以及意会字的关系进行区分。在汉语国际口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视频资源以及片段动画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语言与视频词汇同时呈现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动画以及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评价,并与自己的第一语言进行对比,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再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语音词汇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中的应用。第二,多媒体教材的制作与开发,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并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和导航策略加以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资源的非线性编辑,根据事前确定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通用库,根据教学对象来选择专用库,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通用库以及专用库中提取相关的资源来进行多媒体教材的制定,并采用此流程进行反复的教学和学习。第三,进行软件的制作或者是采用集成软件来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针对易错字的笔顺设计教学软件,从笔顺演示、笔顺列表以及笔顺练习三个阶段来进行易错字的教育教学,并采用多媒体软件呈现容易出错的笔顺列表,将其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操作练习。
(二)网络技术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推广,远程汉语教学课堂以及网络课堂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汉语国际课件系统的设计、功能特征以及交互设计等。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主要面向学生与教师两个接口,包括口语课以及综合课两类课型。其中,口语课主要是语言点操练习以及情境设置为主,综合课包括特色教学、电子教材以及属性三部分内容。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在编制脚本时禁止照本宣科,避免层次不分,教學资源应该具体化,并通过专家、教师、学员进行层层把关和审核。
第二,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国际汉语教育教学。比如在进行听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听过之后进行效果的检验,在听之前设置好相关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反复地播放音频、视频来向学生进行解释,在听完之后通过之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汉语国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频以及词汇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通过动画和视频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境和语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第三,采用网络技术的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进行汉语国际教学,通过音频、视频分享以及活动所组成的网络性的国际教学模型。比如说通过博客阅读拓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信息量,降低课前学习的障碍,提升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后的指导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进行汉语国际教学。充分利用汉字六书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进行课堂的巩固和总结以及效果评价,进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三)语料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语料库是掌握留学生汉语特征以及进行语言教學的主要资源,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将教学大纲作为参考,为中介语形式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语言形式的研究,并有助于发现和修正语言规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料库技术在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提升语料库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并通过进行不同地域语料库的建设以及对比,建立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语料库,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语料库资源的共享标准和平台,进行更加深入的加工和共享。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语料库技术进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充分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观,让学生以获取知识为中心,进而提升国际汉语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翼.汉语国际教学综合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J].中国教育化,2016,06:46-50.
[2]姜永超.信息技术驱动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学研究,2016,02:77-81 86.
[3]郑艳群.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J].汉语国际教学研究,2015,02:26-33.
[4]杨翼.汉语国际教育的写作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A].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数字化汉语教学,2012[C].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2012.
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融合
一、引言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管理以及处理各类信息时所采用的技术。因此,信息是处理的对象,技术是处理的办法,也就包括对信息进行甄别、分类、存储、利用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也就是说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国际汉语的教育教学,也被称之为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科。随着来华留学生以及外予汉语学习者的不断增多,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教材开发、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运用、网络教学设计与开发等内容,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汉语国际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显示,采用语料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在全国高等高等学校中的应用趋势呈上升状态。
二、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加以充分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以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训练,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六书理论进行汉字教学,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来将相近的字形进行区分,并采用图片资源对形象字以及意会字的关系进行区分。在汉语国际口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视频资源以及片段动画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语言与视频词汇同时呈现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动画以及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评价,并与自己的第一语言进行对比,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再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语音词汇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中的应用。第二,多媒体教材的制作与开发,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并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和导航策略加以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资源的非线性编辑,根据事前确定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通用库,根据教学对象来选择专用库,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通用库以及专用库中提取相关的资源来进行多媒体教材的制定,并采用此流程进行反复的教学和学习。第三,进行软件的制作或者是采用集成软件来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针对易错字的笔顺设计教学软件,从笔顺演示、笔顺列表以及笔顺练习三个阶段来进行易错字的教育教学,并采用多媒体软件呈现容易出错的笔顺列表,将其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操作练习。
(二)网络技术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推广,远程汉语教学课堂以及网络课堂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汉语国际课件系统的设计、功能特征以及交互设计等。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主要面向学生与教师两个接口,包括口语课以及综合课两类课型。其中,口语课主要是语言点操练习以及情境设置为主,综合课包括特色教学、电子教材以及属性三部分内容。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在编制脚本时禁止照本宣科,避免层次不分,教學资源应该具体化,并通过专家、教师、学员进行层层把关和审核。
第二,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国际汉语教育教学。比如在进行听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听过之后进行效果的检验,在听之前设置好相关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反复地播放音频、视频来向学生进行解释,在听完之后通过之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汉语国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频以及词汇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通过动画和视频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境和语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第三,采用网络技术的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进行汉语国际教学,通过音频、视频分享以及活动所组成的网络性的国际教学模型。比如说通过博客阅读拓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信息量,降低课前学习的障碍,提升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后的指导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进行汉语国际教学。充分利用汉字六书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进行课堂的巩固和总结以及效果评价,进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三)语料库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语料库是掌握留学生汉语特征以及进行语言教學的主要资源,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将教学大纲作为参考,为中介语形式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语言形式的研究,并有助于发现和修正语言规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料库技术在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提升语料库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并通过进行不同地域语料库的建设以及对比,建立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语料库,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语料库资源的共享标准和平台,进行更加深入的加工和共享。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语料库技术进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充分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观,让学生以获取知识为中心,进而提升国际汉语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翼.汉语国际教学综合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J].中国教育化,2016,06:46-50.
[2]姜永超.信息技术驱动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学研究,2016,02:77-81 86.
[3]郑艳群.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J].汉语国际教学研究,2015,02:26-33.
[4]杨翼.汉语国际教育的写作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A].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数字化汉语教学,2012[C].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