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造假迎检“荒唐剧”不再上演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启自上而下年度大检查模式,教育系统也不例外。
  上有检查,下有迎检,年年如此。然而,据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反映,为了配合学校完成好这“全年最后一哆嗦”,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提早回家,并以突击方式填写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各种评价表格、满意度问卷。尤其是在“家长意见和建议”一栏,有家长甚至遇到过这样的事儿:个别学校要求他们在提笔填写之前,注意参考校方提前拟好的大纲。迎检结束后,部分按校方要求填写的“优秀”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孩子班主任的特别表扬。
  不仅如此,为了迎检,有的学校甚至停止正常的教学活动,反复叮嘱学生:“迎检期间,一定要把所有做过的试卷都放在家里,书包里除了课本、文具什么都不能装。”
  更为离奇的是,个别地方的某些中小学在检查组到校前三天,就通知学生必须熟背垃圾分类指南、交通法规指南……如果哪个班级有学生被检查组的问题难住了,或答得不好,班主任就要与年度评优无缘了。有家长担心孩子完不成任务,连累班主任,干脆在检查组到校当天给孩子请“病假”。
  一年一度的教育大检查,是教育主管部门检验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形式,出发点是了解评估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便于收集家長的意见和建议,为谋划学校来年发展提供指导。所以,大部分家长对学校为迎检而做的提前布置,是理解和配合的。
  但是,在有些地方,少数学校把迎检视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重视过度了,安排过头了,忘记了迎检的初衷与目的,从而导致迎检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家长们质疑,如此突击“做假账”、紧急“唱假戏”,学校的迎检是过关了,可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呢?
  家长质疑的有道理。许多孩子自幼就听着“匹诺曹”的故事入梦,长辈也教育孩子:说谎话会被狼吃掉。而学校担负着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做人的责任。如此弄虚作假,难道要把孩子教成“两面人”么?
  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亲身经历或间接参与的每一次重要活动,都会给孩子的未来留下“底片”、标上“坐标”。假的经历多了,就会弄假成真。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孩子因黄金成长期打下的人生底色,影响成年后的生活,更没哪个家长愿意孩子长大后成为“两面人”。
  当然,板子也不能都打在学校。这些年,对教育系统开展的年度大检查,批评声不绝于耳。有家长在朋友圈打趣:“年复一年,检查检查,只看不查;看了又看,奖状奖状,你有他有;校长有面,老师有里,家长有气;不敢直言,默等一年,再走一遭……”
  既然校园迎检造假已经被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那么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也清楚家长的看法和呼声呢?对这种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是否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呢?这种家长有意见、学校有点烦、校长也无奈的“荒唐剧”,还要年年上演吗?
  当然,那些求真务实的年度大检查、大督查还是有必要的。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已有不少省份看到了问题,将职能部门的年度大检查,由实地开展调整为网络检查、网上理政,既充分尊重了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便于发现实地检查中常常被刻意掩盖的问题,还节省了检查的人、财、物等成本,更有利于发现真问题,出台管用措施,从而也收获满满的民心和民意。
  有这样的好办法,何不拿来一用?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之一,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学生考试能力集中体现。  笔者对浙江省近五次选考试题进行了统计,发现时空类试题在近年考查中,数量基本稳定在6题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分数占选择题的20%-30%之间。做好时空类试题对提高历史成绩具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似问题反复错,时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仍强调对知识的考查。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即显性知识是陈述状态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授获得;而隐性知识则是潜移默化的知识,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来实现。所谓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2]也就是说,融通“显性知
“高龄、低技能、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极易发生薪资纠纷的建筑行业里,高龄农民工已被动成为该行业劳动力供给源之一。”  “高龄、低技能、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极易发生劳资纠纷的建筑行业里,‘打工爷爷’已经被动成为该行业体力型劳动者的供给源之一。然而让这个群体难以逃避的是,因用工方欠薪,他们的讨薪之路如同‘心绞痛’般痛苦难挨。”周立太沉声说道。  周立太,重庆周立太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协行政法专业委
以图证史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在2016年出版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有一副图片“桀驾人车”。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展示此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夏桀腐朽荒淫和残暴的结论,力图使学生对夏桀的暴政有一种理性的认识。但是教材中对于此图片没有任何必要的说明和解释,由本图片出发可以印证夏桀的残暴吗?此图片背后又隐含着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无论是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亦或是旧版初
滑县被誉为豫北粮仓,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粮食生产连续13年获全国殊荣,13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图/宋国朝一年一度的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已举办12届,航空运动之都美誉全国知名。图/麻翛然红旗渠干部学院每年迎来全国各地大批学员。图/李振华汤阴县白营镇北陈王村农民夜校成为提升农民素质的加油站,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图/柴俊林安阳全丰航空植保无人机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
鞍山二中禁毒志愿者在校外進行禁毒知识传播。图/秦宇  鞍山市第二中学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建校90余年,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1919名,适龄学生在13至17岁,正处于《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规划》中的重点控制阶段。  近年来,鞍山二中紧紧围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宣传教育主题,始终把禁毒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辽宁省禁毒教育示范校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历史叙述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历史教学多聚焦高考考点,开展专题训练,往往存在重知识强化、轻素养立意的现象。事实上,以时空观念为代表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历史学习的目标要求,更是专题突破的方法工具。时空观念包括了时序演进的内在逻辑和特定空间的迥异风格,揭示了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比较的两个维度。  “历史学科,无论怎么考,考什么,都离不开时空观。”[1]笔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后面简称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1]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同时,《课程标准》还对情境做了两方面的界定:一是情境的内容,即是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二是情境的分类,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2]这样的界定为历史原创命题情境的设置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而“创新性”情境
国际学校历史教育如何与国家课程接轨?笔者根据对国际文凭课程中学项目(以下简称“中学项目”)以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簡称《课标》)的认识,以中学项目个体与社会学科组评估标准为核心,探讨《课标》在IB中学项目中的实践。  一、《课标》“评价建议”在中学项目的实践  中学项目(Middle Years Programme )于1994年设立,2014年《中学项目:从原则到实践》
“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南。本文將以“四层”为依据,借助思维逆推的办法,通过剖析2019年全国I卷历史试题中的第41题(以下简称2019年41题)究竟“考什么”,尝试对试题考查的命题立意进行主题复原,在主题复原的基础上复加成专题知识体系,基于复加的知识体系重新建构教学设计,最终使历史高考复习在“四层”基础上复活,形成可供参照的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模型。  一、复原:基于试题命制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