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众人的智慧相加比个人的多,即便是身份卑微的“臭皮匠”,合起来出个主意,也能顶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臭皮匠”必须是会思考的“臭皮匠”。如果不会思考,不想思考,或者根本就不敢思考,那么别说是三个“臭皮匠”,就是30个、300个“臭皮匠”也没有用。
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者,是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组织者,是校长与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长的左膀右臂,在学校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每位校长身边都有一批中层干部,他们的素质自然要比“臭皮匠”强多了,如果这些中层干部都能敢于、勤于、善于思考,那么,这位校长乃至这所学校必然会蓬勃发展。让中层干部敢于、勤于、善于思考,是校长的一门领导艺术。
一、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让中层干部敢于思考
有了校长的大度,才能有中层干部的大智。如果校长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从善如流的态度,鼓励中层干部出谋划策,他的身边自然就会有一批有智慧、敢于思考的高参。
中层干部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用胸怀打开智慧的大门。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无畏才能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先行先试;无畏才能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抛开更多的顾虑,更加客观理性。无私无畏是拥有智慧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用激情激活智慧的能量。激情是创新的催化剂,充满激情才能步入新的境界,得到智慧之神的青睐。最后是要多动脑筋,用勤奋储积智慧的活水。在工作中,要善于寻找事物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勤动脑多思考,勤动笔多总结,“天道酬勤”,勤奋才会迎来智慧之神的光临。
鼓励中层干部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与校长思想不一致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校长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减少决策的失误。如果校长独断专行、文过饰非,抵制、压制甚至打击中层干部的意见,那么,他的身边就只会聚集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没人敢说真话、实话,更谈不上思考谋略了,这样的校长是干不成大事的。
二、权力下放、各司其职,让中层干部勤于思考
中层干部只有不断地思考,他才能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校长要将权力下放,让中层干部各司其职。中层干部有了权力,自然也就多承担了一份责任,就会去思考该如何行使这份权力,履行这份责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同行、同事更好。
中层干部要勤于思考,积极转化,做到眼光长远、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善于思考,小到书写教学反思,大到组织、主持会议,凡事都应三思,做到事前思规划,事中思漏洞,事后思失误;遇到新问题时,要敢于创新,提升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反应迅速、举措科学合理。
每个中层干部都思考了,这所学校便由一个“诸葛亮”的思考变成了众多“臭皮匠”的思考,其效率自然要高得多;同时,校长也可以从繁杂的学校事务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全局性、整体性的大事,提升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如果校长事必躬亲、诸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中层干部就会产生惰性,头脑就会锈蚀,思维就会僵化,这个处室的工作就很难有所建树。
三、因势利导、精心“点化”,让中层干部善于思考
经常有校长抱怨中层干部不善于思考问题,思维滞后,不对路子,其实,中层干部是否善于思考,取决于校长是否善于引导。高明的校长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引导中层干部,精心“点化”,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干才。
中层干部要“摸得清情况”,面对所负责的工作,要多思考、多分析、多比较,突破思维定势,迅速有力地推进工作;要“跳得出工作”,既能“低下头”抓好具体工作的业务落实,又能“抬起头”跳出业务,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眼光审视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是否还有其他好的办法”,时时在思辨中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升。
学校中层干部要多思考,人人思考,才能有思维的碰撞,进而生成管理智慧,提升管理素养,打造出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领导班子。学习、思考与践行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唯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永不落伍;唯有不断地思考,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深度;而唯有积极地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苦中找乐,用坚定的教育理想,满怀激情地工作,去迎接布满荆棘、充满机遇的挑战,用心血和汗水去谱写自己教育的诗意人生。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带着问题去学,要联系实际去学,学习中通过纵向思考进行对比,横向思考进行联系,逆向思考进行总结,要打破思维定势,超越发展定式,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拓展,不断增强工作思路的科学指导性与现实针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必须有思想,有思考的头脑和勤于、善于实践的双脚,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让中层干部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我们的学校才能变得更新、更强、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吕良中心初中)
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者,是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组织者,是校长与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长的左膀右臂,在学校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每位校长身边都有一批中层干部,他们的素质自然要比“臭皮匠”强多了,如果这些中层干部都能敢于、勤于、善于思考,那么,这位校长乃至这所学校必然会蓬勃发展。让中层干部敢于、勤于、善于思考,是校长的一门领导艺术。
一、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让中层干部敢于思考
有了校长的大度,才能有中层干部的大智。如果校长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从善如流的态度,鼓励中层干部出谋划策,他的身边自然就会有一批有智慧、敢于思考的高参。
中层干部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用胸怀打开智慧的大门。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无畏才能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先行先试;无畏才能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抛开更多的顾虑,更加客观理性。无私无畏是拥有智慧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用激情激活智慧的能量。激情是创新的催化剂,充满激情才能步入新的境界,得到智慧之神的青睐。最后是要多动脑筋,用勤奋储积智慧的活水。在工作中,要善于寻找事物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勤动脑多思考,勤动笔多总结,“天道酬勤”,勤奋才会迎来智慧之神的光临。
鼓励中层干部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与校长思想不一致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校长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减少决策的失误。如果校长独断专行、文过饰非,抵制、压制甚至打击中层干部的意见,那么,他的身边就只会聚集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没人敢说真话、实话,更谈不上思考谋略了,这样的校长是干不成大事的。
二、权力下放、各司其职,让中层干部勤于思考
中层干部只有不断地思考,他才能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校长要将权力下放,让中层干部各司其职。中层干部有了权力,自然也就多承担了一份责任,就会去思考该如何行使这份权力,履行这份责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同行、同事更好。
中层干部要勤于思考,积极转化,做到眼光长远、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善于思考,小到书写教学反思,大到组织、主持会议,凡事都应三思,做到事前思规划,事中思漏洞,事后思失误;遇到新问题时,要敢于创新,提升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反应迅速、举措科学合理。
每个中层干部都思考了,这所学校便由一个“诸葛亮”的思考变成了众多“臭皮匠”的思考,其效率自然要高得多;同时,校长也可以从繁杂的学校事务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全局性、整体性的大事,提升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如果校长事必躬亲、诸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中层干部就会产生惰性,头脑就会锈蚀,思维就会僵化,这个处室的工作就很难有所建树。
三、因势利导、精心“点化”,让中层干部善于思考
经常有校长抱怨中层干部不善于思考问题,思维滞后,不对路子,其实,中层干部是否善于思考,取决于校长是否善于引导。高明的校长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引导中层干部,精心“点化”,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干才。
中层干部要“摸得清情况”,面对所负责的工作,要多思考、多分析、多比较,突破思维定势,迅速有力地推进工作;要“跳得出工作”,既能“低下头”抓好具体工作的业务落实,又能“抬起头”跳出业务,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眼光审视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是否还有其他好的办法”,时时在思辨中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升。
学校中层干部要多思考,人人思考,才能有思维的碰撞,进而生成管理智慧,提升管理素养,打造出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领导班子。学习、思考与践行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唯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永不落伍;唯有不断地思考,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深度;而唯有积极地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苦中找乐,用坚定的教育理想,满怀激情地工作,去迎接布满荆棘、充满机遇的挑战,用心血和汗水去谱写自己教育的诗意人生。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带着问题去学,要联系实际去学,学习中通过纵向思考进行对比,横向思考进行联系,逆向思考进行总结,要打破思维定势,超越发展定式,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拓展,不断增强工作思路的科学指导性与现实针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必须有思想,有思考的头脑和勤于、善于实践的双脚,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让中层干部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我们的学校才能变得更新、更强、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吕良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