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新解读——读沈睿文《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

来源 :唐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发现太原隋代虞弘墓以来,北齐北周隋唐时期的20余座(套)人华粟特人墓葬(葬具)及其图像的研究逐步成为学界热点.除了发掘简报和正式考古报告以外,国内学者如姜伯勤、荣新江、葛承雍、张庆捷、郑岩、张小贵、孙武军、马晓玲等,国外学者如马尔沙克、葛乐耐、乐仲迪等都对其中的某些葬具进行过专题或个案研究.沈睿文教授新著《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1]是继姜伯勤[2]、荣新江[3]、孙武军[4]、马晓玲[s]之后,对这一批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著作.
其他文献
晚唐五代龙虎山的兴起是道教史上非常突兀、引人瞩目的事件,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龙虎山张天师家族世系和发展有较为丰富的探讨[1].然而,龙虎山为何在晚唐五代突然兴起?张天师
期刊
方镇的类型,是考察方镇与中央之间政治关系,以及不同方镇之间差异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是唐中后期的方镇类型[1],而关于五代时期方镇类型的专题研究尚较
期刊
列宁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和苏俄国内战争的实际出发,在指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作出了深刻分析,形成了有关共产主义劳动的总的看
一、汉籍所见漕国与漕矩吒rn漕国首见于《隋书·西域传》:rn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其王姓昭武,字顺达,康国王之宗族……大业中,遣使贡方物.[1]rn漕国在《新唐书·西域
期刊
摘 要: 作为“四个自信”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律制度、法治文化同样要求我们应当有高度的自信。从法律的功能和特性来看,法治自信是可欲可期的,也是可行的;从历史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法治自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法治自信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为法治自信提供了力量源泉;从实践维度看,社会主义法治的良性发展为法治自信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