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骨骼肌萎缩及PTEN/Akt/FoxO1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中PTEN/Akt/FoxO1信号通路变化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该通路的影响,探讨该通路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发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NMES治疗肌萎缩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大鼠。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舱内,维持舱内O2浓度为9%~11%,CO2浓度为5.5%~6.5%,对照组大鼠则置于对照舱内吸入常压空气,其他条件相同,每天造模8 h,每周造模7 d,持续4周。于第3,4周每日舱内造模结束后,将电刺激组大鼠固定后予以30 min、100 Hz电刺激双后肢治疗,假刺激组大鼠仅固定30 min,未给予电刺激干预。于造模4周后取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TEN、p-Akt、Akt及FoxO1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结论

NMES能通过调节PTEN/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肌纤维蛋白合成,从而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萎缩。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于产前诊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重复/缺失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5 025份无DMD家族史产前诊断样本中,经aCGH检出的31例DMD基因重复
目的探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风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6例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组织标本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耐药组(29例)和对照组(11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肺复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等临床指标,分析影响手术风险和疗效的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发病率极低,文献报道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2.11%[1]。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靠术后病理确诊。合并胸导管变异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未见文献报道。我科确诊合并胸导管变异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且该患者每天均引出大量淡红色乳糜样胸腔积液,术前每天引流液700~2820 mL。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是人群高发的青光眼解剖危险状态,是否应将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作为群体干预措施,广泛用于预防PACS转化为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基于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加以验证。中山房角关闭预防研究旨在探究LPI对于预防PACS转化为PAC(包括急性和慢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病例数量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
期刊
目的对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PFBC)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提取先证者外周血DNA,使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肌细胞生成调节糖苷酶(MYOR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家系中部分成员采血,并采用同样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先证者突变位点的验证。结果先证者为男性,30岁。该家系中仅有1例
目的我国自2011年起全面启动预防梅毒宫内传播策略,本研究旨在评估2012年至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预防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南通市所有具有活产分娩结局的455 56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梅毒筛查率和感染率、孕妇梅毒治疗情况,以及其宫内感染率和结局。采用趋势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