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创新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前提是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敢于挣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创新都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对于迫在眉睫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该从哪里入手? 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云主编的《课堂教学微创新》一书,正是对此作了探索和研究。该书提出:在细节上打磨,从具体实践上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成,这个局部的创新就是教学微创新。全书围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大板块,阐释了各个领域中各种微创新的方法,丰富并拓展了教学手段,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全书论述充分,理论完整,由一个绪论和六个专题共七个篇章组成,根据论述内容又可以分为理论基础与具体实践两大部分。绪论和专题一可以看成是理论基础部分。作者在这部分完成了微创新的理论探讨,阐述了创新与教育微创新的关系、教育微创新的意义、课堂微创新的前提、方法和原则等。专题二到专题六是具体实践的研讨,也是作者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部分,作者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围绕教学典型疑难问题与诊断,就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微创新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探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如在对课堂教学模式微创新的阐释中,作者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起源、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及特点、教学模式的作用及种类、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的四种微创新解密、课堂教学模式微创新的条件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对传统课堂与微创新模式下的课堂进行了对比,由此揭示微创新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传统课堂教学是“ 灌输— 接受”的基本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微创新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在“ 听中学”“ 看中学”“ 想中学”“ 议中学”“ 演中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书中所阐述的课堂教学微创新,不仅切合实际,更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理念、角色、态度和能力都将发生变化,即知识型教师将向探究型教师转变。“微创新”看起來小,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可能引发我们对教育重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推进学校内部的“微创新”不仅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与途径,也是推动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这就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践,为我们带来的颠覆性的启示和思考。
  诚然,创新的道路不止一条,但作者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将进一步激发读者探索、研究的欲望,启发读者攻下一个个教育难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书名:红色文化艺术的时代阐述  作者:王爱华等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ISBN:9787564318925  定价:25.00元  王爱华等编著的《红色文化艺术的时代阐述》打破了以往的固化思维模式,从当今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阐述红色文化艺术。本书主要探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遵义红色诗词对当今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黔北作家以红色文化为出发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的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兴盛。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礼仪文化进校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金文编著的《中华礼仪校园读本》,由中华书局于2012 年出版。该书以弘扬中华传统礼仪为主线,在贴合生活实际的同时,将中华传统礼仪融入学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准并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制的《奏定学堂章程》(世称“癸卯学制”)。自此,我国开始建立起崭新的学制和独立分设学科的教学体系。自清末实施新学制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如此漫长的时期,我国的语言文字教育学科名称,主要就是“国文”和“国语”。  正值纪念新学制独立设科110周年,语文出版社行将推出《国文国语教育论典》(下称《论典》)。本文拟就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貣之讹,貣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差错
书名:古诗词中的逻辑  作者:彭漪涟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301309353  定价:68元  對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关键在于品析古代诗词作品的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也要了解语言的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作品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由彭漪涟主编的《古诗词中的逻辑》是《逻辑时空》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化地分析和阐述了古诗词
拿到手里的,是一本沉甸甸的关于文言听说读写的校本教材。之所以沉甸甸,首先是因为素材可观,足见筛汰功夫之足;其次是因为其中凝结的心思,颇有教学之得;还有就是这样一本教材,在教学中的实效余地相当引人关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言论与实践颇多。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少不了有多方面、多方位的探索。然而反顾起来,给人的更多感觉是新概念觥筹交错,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不仅于语文无补,反给语
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容回避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要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以更高效地达到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手段。由鄭有才、张正茂编写,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一书,正是基于以上背景,
唐传奇多以描绘女性形象见长,在爱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软弱的、消极的、黯淡的。如“始乱终弃”的张生(元稹《莺莺传》),“薄情寡义”的李益(蒋防《霍小玉传》),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的柳毅——一个近乎完美的儒生,仁爱、刚直、见义勇为、豪情满怀,寄托了唐代士子几乎所有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一、“吾义夫也”——树立理想人格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一篇糅合了爱情与侠义的优
阅读测试是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的方法之一。在测试情境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是语文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测试文本,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应题目。那么,文本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无影响呢?  在测试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状况可用测试题目的难度来考量。题目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一般用难度系数“p”来表示,其范围是0
刀郎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歌词是诗,讲究缥缈虚灵,较不得真。要是日常对话,人们不禁要问:“‘2002年的第一场雪’究竟是指哪一场雪?”  下雪是冬天的标志,可是冬天是跨年度的,也就是说,年度的两头都是冬季。这样,“2002年的第一场雪”就可作两种理解:第一,着眼于2002年整个年度,指2002年元旦以后的第一场降雪;第二,着眼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