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抑郁症与5-羟色胺受体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228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5-HT2A受体基因、5-HT2C受体基因、5-HT1Dβ受体基因、5-HT6受体基因)与单相抑郁症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 (1)5-HT2A、5-HT1Dβ日和5-HT6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2)5-HT2C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7.0887,P<0.05),但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3)5-HT2A、5-HT2C和5-HT6病例组中HAMD各因子评分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5-HT1Dβ病例组HAMD各因子评分,其中日夜变化症状G/G基因型[(1.74±1.25)分]和T/G基因型[(1.61±1.06)分]分值均低于T/T基因型[(2.44±1.19)分],在绝望感症状群中T/G基因型[(7.09±1.93)分]分值为低于G/G基因型[(7.82±1.85)分]和T/T基因型[(8.33±2.22)分].结论 5-HT2C受体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有关联,5-HT1Dβ受体基因T/T基因型可能是单相抑郁症患者日夜变化症状的危险因子,T/G基因型可能是绝望感症状群的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早醒症状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9例抑郁症患者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评估抑郁症患者早醒时间.结果 1.早醒组较非早醒组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377.32±14.54)μm/L;(324.15±16.44)μm/L,P<0.05].2.早醒时间与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3,P=0.006).3.早醒时间与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有直线关系(β=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儿科接收手术治疗患儿,按照投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影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首要因素是患者的阴性症状,阴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自知力的恢复[1]。
目的 探讨影响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和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量表,对147例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进行评定,并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组(91例)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组(56例).结果 无刑事责任能力组BPRS的总分和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分分别为(45.23±7.88)分、(17.23±4.49)分、(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分别为(2.21±0.717)分,(2.12±0.633)分,(29.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