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典型的美国佬》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表达了追求美国梦、生存策略、寻找精神家园等多重主题,内容丰富、新颖,蕴含哲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这些意象仿佛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诱发读者通过意象产生丰富的联想,让读者能够以放松、愉快的心境思考意象背后蕴藏的深意。尤其是小说中的人文意象描写,是传达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文学地理学视角解读人文意象在小说多重主题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典型的美国佬》任璧莲多重主题人文意象
任璧莲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写作个性的美国华裔作家,《典型的美国佬》是她在1991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该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评论界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关注,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评价:小说在《纽约时报》发表后,被评为“年度最受关注图书”。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和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作者在行文中以诗人般惊人的技巧,巧妙地设置了精湛而又富有诗意的意象,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小说好似一个多棱镜,不同的意象会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小说的主题,达到情、理、景相互交融的和谐统一。小说的写作风格、写作特色、写作主题都应该结合作者成长的地理环境分析,因此我们应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中的意象。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分析,虽然小说中描写了丁香花、星星、月亮等大量的自然意象,但小说的主导主要以房屋构建的人文意象为主。
一人文意象与美国梦
《典型的美国佬》主要讲述的是张家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张家人在美国不断追寻美国梦的主题思想,但到来头却发现自己所追寻的美国梦只是一个虚幻、飘渺的神话。小说的第一节写道: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拉尔夫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这块陌生的土地,作者首先对比描写了中国和美国鲜明的地理环境差异。在中国,拉尔夫生活的地方:“这是江苏省的一个小城镇,邻近上海,泥泞的小路坑坑洼洼,这里的商店都覆盖着尘土。”而来到美国后,映入拉尔夫眼帘的景象是这么的闪耀、夺目,让人移不开眼,“桥的墩距闪闪发光”激起了内心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强烈欲望;“金门大桥的塔门”让他感受到美国大地的梦幻和神奇。小说中,作者通过美国高速公路、许多大桥梁、地铁、自助餐厅等极具时代特色的人文意象描绘与中国的地理环境进行强烈的对比,传达了拉尔夫对美国生活的无限向往,激发了他追寻美国梦的理想,这是基础。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由于残酷的现实,拉尔夫遇到很多困难,迫于生活的无奈,他首先找到了一份地下室工作来维持生计。从原型理论分析,地下室就好像人们隐居的洞穴,可以成为人们遮风挡雨、可以依靠的避难所,一旦进入洞穴相当于回到母体子宫内,回到原型,否定自己的出生,进入不可微分的阴影世界。从某种意义而言,洞穴象征了否定现世生活,想要追求未来更高层次的生活,因此作者实际上是通过地下室这一人文意象来象征性地说明拉尔夫在精神上经历了一次再生。拉尔夫在地下室工作后,第一个星期一次次地走入地下室,天天有想吐的感受;经过一个星期后,不会有呕吐但是脸色苍白;又过了一个星期后,神情坦然,活动自如。地下室工作让拉尔夫的精神层面和内心备受折磨,然而经过这段时期的磨练,他成功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培养了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为后期“美国梦”的追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进一步激发了他追寻美国梦的理想。
任璧莲在小说中详细描述了这栋房屋,“这是附有一间车库的错层式房屋,现在海伦和拉尔夫有了一个房间,特蕾萨有了一个房间,蒙娜和凯丽有了一个房间,他们也可以不用将茶杯放在窗台上,因为有了一间起居室,还有一间餐厅,还有两间房间可辟为供娱乐可用的地下室或者书房。”任璧莲如此不遗余力地介绍这栋房屋实际上也是强调张家人现在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归属。在购买自己的房子后,曾经在地下室工作过的拉尔夫,想到地下室现在要改造成娱乐室会有一种被生活所戏弄的感觉,这也是作者的一种调侃,隐喻其实他们一直所追求的“美国梦”也只是一场娱乐,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这栋错层式只是张家人通过特别贷款来购买的,并不完全属于张家人,只是他们被“美国梦”所迷惑,提前消费,一旦当他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时,这个梦也会随之破灭,也暗示了“美国梦”的虚幻。
张家人为了维持“美国梦”,都在不知疲惫的努力工作来偿还贷款,为了赚更多的钱,拉尔夫追随了一个具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地地道道美国佬——格罗弗,并将他奉为座上宾,拉尔夫跟随他每天在房子里干一些偷税、漏税的非法行为,海伦甚至听信格罗弗虚伪的承诺——帮助她实现“美国梦”,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与格罗弗偷情,完全被消费化和物质化。张家人盲目追求物质化的“美国梦”,做出了一桩桩丑事早已经让“美国梦”变味,寻梦的结局必然以失败告终,通过房屋这一人文意象,表达了美国梦只是一个幻象,也是一场骗局,最终会破灭的主题。
二人文意象与生存策略
在《典型的美国佬》这部小说中重现了美国华裔的生存策略这一主题。小说中描写的张家人,为了能够在美国立足、生活,在遭受到不平等的种族歧视时,并没有据理抗争,而是承认并接受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认可美国的主流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国人,进而扭转美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偏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策略。在小说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房子为主导构建了许多人文意象来表达这种生存策略。拉尔夫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原本主要是打算留学学工程,但由于中国政局的缘故延误了签证,导致其成为一名非法移民者,为了躲避移民局能够在美国继续生存,他必须不断地更换居所,更不用谈在学校学习。同时他还必须找到一份工作维系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拉尔夫是黄皮肤人种,到处会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和排斥,因此他在一家中国餐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地下室专门宰杀小动物。地下室是小说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文意象,地下室从文学地理学上分析,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环境阴暗、寒冷、潮湿,而拉尔夫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停地完成杀鸡、拔毛、清洗等工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作为黄种人的拉尔夫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但是就当时拉尔夫的处境而言,地下室的隐蔽性非常好,可以给予他较高的安全感,但地下室几乎每天都是黑暗的,只有在老板装货时才会开门,在开门的瞬间会让拉尔夫感受到久违的光明。每个人对光明都会有本能的向往,门对于拉尔夫而言是走向光明的唯一出路,开门后的世界隐喻着美国的主流社会生活,是拉尔夫向往的世界。但是想要真正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并非易事,有“一束几乎让人无法忍受的光线”让拉尔夫的双眼什么也看不见,实际上也是暗喻美国外部世界对拉尔夫的歧视和抗拒,因此他只能默默忍受。作者通过地下室这一人文意象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美国华裔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白人的歧视让华裔难以生存。
拉尔夫并不甘心一直过着暗无天日的艰苦生活,他想要得到美国外部世界对他的认可和尊重,改变他们的想法和偏见,真正地融入美国生活,因此他学会认同美国人的想法以及主流文化,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比美国人更加优秀。为了实现这一生存目标,在圣诞节时,张家人会与美国白人一样欢快地庆祝节日,去看棒球比赛,也去拉迪奥城音乐厅静静地享受音乐,跟随美国人的主流文化,将自己的家庭称为“张家佬”。同时为了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人,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国人,获得美国白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必须要让自己在美国扎根立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是体现一个人品格、身份、格调、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作者在小说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对张家人以羡慕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房子时的场景,如小说中写到拉尔夫欣赏自己导师的房子:“这是一栋坐落在一条干净的街道上三窗之宽的褐色沙石楼,富丽堂皇,尤其是房子门口有一只大白炽灯,照耀着被寒霜覆盖的紫衫树以及短小而宽广的楼梯。”房门口的灯光同时也照亮了拉尔夫的心,通过一系列房子的意象描写,也是表达张家人已经完全认可美国及其主流文化,并且想要拥有自己的安家之所。张家人在美国生活期间不停地换房子,最后通过特别贷款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回想以前在中国的生活,他们觉得很无知,更加认同现在的居住空间。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张家人俨然已经成为当代典型的美国佬。
三人文意象与寻找主题
《典型的美国佬》中还通过张家人想要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美国寻找精神家园慰藉表达了寻找的主题,小说中作者主要通过房子、唐人街等人文意象来传达。在张家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免不了对中国故乡的思念,这种故土情结是无法割舍的,因此刚开始张家人都想要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找到精神寄托,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属。尤其是在拉尔夫生活窘困、困惑的时候,常常会追忆故乡来慰藉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美国的唐人街是华人的聚集之地,至今保留着红檐绿瓦、亭台楼阁等中国传统式建筑,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此唐人街是张家人追忆,精神家园寻根之所,在张家人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小说中还以房子为意象表达了张家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非常强烈,是姐姐解救了处于最绝望时候处境的拉尔夫,之后与海伦组成家庭共同生活,他们三个人一起找了一间公寓,虽然空间比较小,但是浓浓的家庭气息让拉尔夫倍感幸福,他们还将三个人的合影挂在公寓的墙上,一起嘲笑、讽刺典型的美国佬。任璧莲笔下描写的这间公寓有裂缝,且有一定倾斜,实际上也寓意着在理想与现实的相互矛盾冲击下,本身存在一定的裂缝,以后由于残酷的现实生活,他们之间也会产生很多矛盾,外界的影响会让这些裂缝越来越大。房子的裂缝让张家人更加想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努力寻找最佳的生存场所,最后有了自己的房子,为了还清房贷,拉尔夫经营了一家炸鸡店,但炸鸡店其实是一个骗局,在扩建之后,张家人无法承受最终倒塌。故事的结局其实也是意味着华裔想要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并非易事。
《典型的美国佬》这部小说中构建了地下室、错层式房子、裂缝房子、炸鸡店、唐人街、中国建筑等以房屋为主导的人文意象,表达了追求美国梦、生存策略、寻找精神家园和生存空间等多重主题,突破了华裔中较为常见的文化冲突、神话传说等常规主题,吸引了美国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小说中的人文意象紧扣主题,是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支点,也可以让读者透过意象思考人生哲理。
关键词:《典型的美国佬》任璧莲多重主题人文意象
任璧莲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写作个性的美国华裔作家,《典型的美国佬》是她在1991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该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评论界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关注,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评价:小说在《纽约时报》发表后,被评为“年度最受关注图书”。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和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作者在行文中以诗人般惊人的技巧,巧妙地设置了精湛而又富有诗意的意象,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小说好似一个多棱镜,不同的意象会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小说的主题,达到情、理、景相互交融的和谐统一。小说的写作风格、写作特色、写作主题都应该结合作者成长的地理环境分析,因此我们应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中的意象。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分析,虽然小说中描写了丁香花、星星、月亮等大量的自然意象,但小说的主导主要以房屋构建的人文意象为主。
一人文意象与美国梦
《典型的美国佬》主要讲述的是张家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张家人在美国不断追寻美国梦的主题思想,但到来头却发现自己所追寻的美国梦只是一个虚幻、飘渺的神话。小说的第一节写道: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拉尔夫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这块陌生的土地,作者首先对比描写了中国和美国鲜明的地理环境差异。在中国,拉尔夫生活的地方:“这是江苏省的一个小城镇,邻近上海,泥泞的小路坑坑洼洼,这里的商店都覆盖着尘土。”而来到美国后,映入拉尔夫眼帘的景象是这么的闪耀、夺目,让人移不开眼,“桥的墩距闪闪发光”激起了内心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强烈欲望;“金门大桥的塔门”让他感受到美国大地的梦幻和神奇。小说中,作者通过美国高速公路、许多大桥梁、地铁、自助餐厅等极具时代特色的人文意象描绘与中国的地理环境进行强烈的对比,传达了拉尔夫对美国生活的无限向往,激发了他追寻美国梦的理想,这是基础。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由于残酷的现实,拉尔夫遇到很多困难,迫于生活的无奈,他首先找到了一份地下室工作来维持生计。从原型理论分析,地下室就好像人们隐居的洞穴,可以成为人们遮风挡雨、可以依靠的避难所,一旦进入洞穴相当于回到母体子宫内,回到原型,否定自己的出生,进入不可微分的阴影世界。从某种意义而言,洞穴象征了否定现世生活,想要追求未来更高层次的生活,因此作者实际上是通过地下室这一人文意象来象征性地说明拉尔夫在精神上经历了一次再生。拉尔夫在地下室工作后,第一个星期一次次地走入地下室,天天有想吐的感受;经过一个星期后,不会有呕吐但是脸色苍白;又过了一个星期后,神情坦然,活动自如。地下室工作让拉尔夫的精神层面和内心备受折磨,然而经过这段时期的磨练,他成功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培养了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为后期“美国梦”的追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进一步激发了他追寻美国梦的理想。
任璧莲在小说中详细描述了这栋房屋,“这是附有一间车库的错层式房屋,现在海伦和拉尔夫有了一个房间,特蕾萨有了一个房间,蒙娜和凯丽有了一个房间,他们也可以不用将茶杯放在窗台上,因为有了一间起居室,还有一间餐厅,还有两间房间可辟为供娱乐可用的地下室或者书房。”任璧莲如此不遗余力地介绍这栋房屋实际上也是强调张家人现在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归属。在购买自己的房子后,曾经在地下室工作过的拉尔夫,想到地下室现在要改造成娱乐室会有一种被生活所戏弄的感觉,这也是作者的一种调侃,隐喻其实他们一直所追求的“美国梦”也只是一场娱乐,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这栋错层式只是张家人通过特别贷款来购买的,并不完全属于张家人,只是他们被“美国梦”所迷惑,提前消费,一旦当他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时,这个梦也会随之破灭,也暗示了“美国梦”的虚幻。
张家人为了维持“美国梦”,都在不知疲惫的努力工作来偿还贷款,为了赚更多的钱,拉尔夫追随了一个具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地地道道美国佬——格罗弗,并将他奉为座上宾,拉尔夫跟随他每天在房子里干一些偷税、漏税的非法行为,海伦甚至听信格罗弗虚伪的承诺——帮助她实现“美国梦”,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与格罗弗偷情,完全被消费化和物质化。张家人盲目追求物质化的“美国梦”,做出了一桩桩丑事早已经让“美国梦”变味,寻梦的结局必然以失败告终,通过房屋这一人文意象,表达了美国梦只是一个幻象,也是一场骗局,最终会破灭的主题。
二人文意象与生存策略
在《典型的美国佬》这部小说中重现了美国华裔的生存策略这一主题。小说中描写的张家人,为了能够在美国立足、生活,在遭受到不平等的种族歧视时,并没有据理抗争,而是承认并接受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认可美国的主流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国人,进而扭转美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偏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策略。在小说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房子为主导构建了许多人文意象来表达这种生存策略。拉尔夫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原本主要是打算留学学工程,但由于中国政局的缘故延误了签证,导致其成为一名非法移民者,为了躲避移民局能够在美国继续生存,他必须不断地更换居所,更不用谈在学校学习。同时他还必须找到一份工作维系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拉尔夫是黄皮肤人种,到处会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和排斥,因此他在一家中国餐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地下室专门宰杀小动物。地下室是小说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文意象,地下室从文学地理学上分析,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环境阴暗、寒冷、潮湿,而拉尔夫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停地完成杀鸡、拔毛、清洗等工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作为黄种人的拉尔夫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但是就当时拉尔夫的处境而言,地下室的隐蔽性非常好,可以给予他较高的安全感,但地下室几乎每天都是黑暗的,只有在老板装货时才会开门,在开门的瞬间会让拉尔夫感受到久违的光明。每个人对光明都会有本能的向往,门对于拉尔夫而言是走向光明的唯一出路,开门后的世界隐喻着美国的主流社会生活,是拉尔夫向往的世界。但是想要真正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并非易事,有“一束几乎让人无法忍受的光线”让拉尔夫的双眼什么也看不见,实际上也是暗喻美国外部世界对拉尔夫的歧视和抗拒,因此他只能默默忍受。作者通过地下室这一人文意象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美国华裔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白人的歧视让华裔难以生存。
拉尔夫并不甘心一直过着暗无天日的艰苦生活,他想要得到美国外部世界对他的认可和尊重,改变他们的想法和偏见,真正地融入美国生活,因此他学会认同美国人的想法以及主流文化,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比美国人更加优秀。为了实现这一生存目标,在圣诞节时,张家人会与美国白人一样欢快地庆祝节日,去看棒球比赛,也去拉迪奥城音乐厅静静地享受音乐,跟随美国人的主流文化,将自己的家庭称为“张家佬”。同时为了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人,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国人,获得美国白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必须要让自己在美国扎根立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是体现一个人品格、身份、格调、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作者在小说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对张家人以羡慕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房子时的场景,如小说中写到拉尔夫欣赏自己导师的房子:“这是一栋坐落在一条干净的街道上三窗之宽的褐色沙石楼,富丽堂皇,尤其是房子门口有一只大白炽灯,照耀着被寒霜覆盖的紫衫树以及短小而宽广的楼梯。”房门口的灯光同时也照亮了拉尔夫的心,通过一系列房子的意象描写,也是表达张家人已经完全认可美国及其主流文化,并且想要拥有自己的安家之所。张家人在美国生活期间不停地换房子,最后通过特别贷款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回想以前在中国的生活,他们觉得很无知,更加认同现在的居住空间。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张家人俨然已经成为当代典型的美国佬。
三人文意象与寻找主题
《典型的美国佬》中还通过张家人想要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美国寻找精神家园慰藉表达了寻找的主题,小说中作者主要通过房子、唐人街等人文意象来传达。在张家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免不了对中国故乡的思念,这种故土情结是无法割舍的,因此刚开始张家人都想要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找到精神寄托,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属。尤其是在拉尔夫生活窘困、困惑的时候,常常会追忆故乡来慰藉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美国的唐人街是华人的聚集之地,至今保留着红檐绿瓦、亭台楼阁等中国传统式建筑,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此唐人街是张家人追忆,精神家园寻根之所,在张家人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小说中还以房子为意象表达了张家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非常强烈,是姐姐解救了处于最绝望时候处境的拉尔夫,之后与海伦组成家庭共同生活,他们三个人一起找了一间公寓,虽然空间比较小,但是浓浓的家庭气息让拉尔夫倍感幸福,他们还将三个人的合影挂在公寓的墙上,一起嘲笑、讽刺典型的美国佬。任璧莲笔下描写的这间公寓有裂缝,且有一定倾斜,实际上也寓意着在理想与现实的相互矛盾冲击下,本身存在一定的裂缝,以后由于残酷的现实生活,他们之间也会产生很多矛盾,外界的影响会让这些裂缝越来越大。房子的裂缝让张家人更加想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努力寻找最佳的生存场所,最后有了自己的房子,为了还清房贷,拉尔夫经营了一家炸鸡店,但炸鸡店其实是一个骗局,在扩建之后,张家人无法承受最终倒塌。故事的结局其实也是意味着华裔想要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并非易事。
《典型的美国佬》这部小说中构建了地下室、错层式房子、裂缝房子、炸鸡店、唐人街、中国建筑等以房屋为主导的人文意象,表达了追求美国梦、生存策略、寻找精神家园和生存空间等多重主题,突破了华裔中较为常见的文化冲突、神话传说等常规主题,吸引了美国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小说中的人文意象紧扣主题,是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支点,也可以让读者透过意象思考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