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网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资源载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将校本课程资源网络化, 构建生动科学、多向互动的教学环境, 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设计于一体, 真正给师生提供“知识服务”。
  
  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重要手段。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中, 将校本课程内容写成网页面脚本, 建立网络课堂, 使网络技术成为校本课程资源载体, 学习的信息化、信息的民主化使得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提供了一个教师、学生引领互动、展示交流的广阔空间。
  一、搭建网络平台, 让校本资源有声有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网络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已经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将校本课程网络化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以单一的文本为依据、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探究性学习, 通过建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来创造这一条件。如在以“通渭民情风俗” 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发现诸如剪纸、庙会、皮影戏、饮食文化的影音及图像资料根本就不可能用文字来表述, 也就无法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时我们在收集各种资料、整理归类后, 建立了学校校本课程网页,将所有资料经过加工并做技术处理后上传到网站中的相应栏目, 这样在教学中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一副副艳丽精美的“通渭民间瑰宝图”。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等在网络平台中就被打通了,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二、发挥网络优势, 让校本课堂丰富多彩
  资源共享、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网络的显著特点。这一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有目标地选取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让信息面更加宽, 让思维的碰撞更加激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利用信息、处理信息, 并获得方法、技能知识。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平台让班与班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跨越时间、地点的局限, 通过网络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将宝贵的资源共享, 让他们体验网上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 获得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如开展“我和历史上的今天” 专题活动, 学生将自己生日查找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对人类历史影响大的历史事件选取三五件, 在博客上呈现出来, 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对这些事件或现象的感悟看法, 分享获得新知识的快乐。由于每个学生的内容各有不同, 认识感悟的深浅不同, 这时发挥网络的“引领” 作用。即: 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引领, 深层次学习对浅层次学习的引领, 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中, 不断生成了新的内容, 最后汇成的《我和历史上的今天》合作成果, 让人欣慰。
  三、更新网络资源, 让课程内容与时俱
  进校本课程的意义在于开发, 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连续的、动态的建设过程, 是随着开发实施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对课程内容实行动态化的管理、开发, 适时对本校的现行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增减, 不断完善。为使《温馨通渭》这一校本课程符合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 新理念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多次对网页内容进行修改, 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 增加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地方性强的内容,如删减远古遗址部分, 增加近代革命传统红军过境、改革开放以来通渭旧貌换新颜等内容。并利用网络链接有关家乡历史文化的信息资源, 扩大信息量, 吸引学生浏览、发表意见, 提供学生交流与学习的空间。这样让校本课程更具校本性、时代性、人文性、科学性, 与时俱进, 在发展中完善, 在完善中提高。
  四、借助网络评价, 让校本课程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校为本进行的,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更多需要的是“依靠学校主体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校本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 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为了准确把握校本课程所具有的价值与效果, 为课程继续开发提供信息, 就应做到评价主题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结果客观化。因此, 我们在网页中的“在线留言”里开设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三个讨论区域, 大家可以在网上做有针对性的评述。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感悟、作品展示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之间可以直接在网上互相留言、交流想法、困惑; 家长及社会人士可以通过访问学校校本网站, 了解孩子的成长, 感受校本课程的开展, 同时也为我们校本课程提出宝贵意见。这样集大家智慧于一平台的综合性的“评价——反思——改进”过程, 是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 维持课程持续生成。
  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丰富了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突破了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空间束缚, 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汽轮机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并继续上升时,即会发生严重的超速事故。汽轮机发生严重超速,即“飞车”事故,是发电厂十大重大恶性事故之一,其后果往往是整台机组毁灭性的损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鲜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山市探索并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的城镇化道路,同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
<正>工伤对于广大用人单位而言,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笔者在多年亲历工伤认定、理赔实务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用人单位了解了"工伤"的概念,但却对员工工伤事故后所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