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建筑施工的标准,其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筑结构设计更是重要。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比较关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是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机构;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成为当前设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的设计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其外部的美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内在的实用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1、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概念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下,通过进行合理的施工,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防止建筑物破坏或者倒塌的能力,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工程结构中重要的指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与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以及施工水平有关,并且与建筑结构的正确使用也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与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合理设置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关联。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全面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而且还应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经济适用型。
2、建筑结构安全设计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应始终贯彻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结构设计的核心是防止建筑物的震坏倒塌,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工程安全性也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建筑物的合理使用、日常维护等。
国际上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水平较高,但我国有关建设部门对工程结构设计的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工程事故较少发生,很少有重大损失的出现。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的缺陷就在于工程牢固性较差,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不足等。工程整体牢固性是保障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也是结构安全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安全设计的要求就是在建筑物出现局部损坏时也不影响整体建筑的破坏倒塌,真正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的。工程的整体牢固性取决于结构的良好延性以及必要的冗余度。这样才能在地震、爆炸等灾害出现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损失。所以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一定要高度的重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1抗震度不够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建筑设计时普通存在达不到抗震性能的要求,这从这几年发生的地震中足可以看出来,地震中所造成的损伤足以说明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完全没有达到国家的规定的相关标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标是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减少损伤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提高其抗震设计水平,这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国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为建筑结构设计时关于抗震设计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部分建筑公司从领导到员工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尤其是结构设计人员,因为对抗震性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直接导致设计过程中忽略对抗震性能的设计,更无法很好的在设计中执行抗震性原因,这样的建筑在建成后也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一旦发生地震,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地理结构都不尽相同,同时地震带的分布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设计当中,设计人员还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时选择不同的抗震规范,这样即达到了抗震的要求,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3.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中,部分建筑公司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偷工减料,利用劣质钢材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钢材的用量。我国对建筑物施工中不同部位的配筋情况都有不同的规定,这样违反规定,偷工减料的行为将直接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不合格,为其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各部位的配筋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配筋达到规定的标准。
另一方面,一些小的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使用中小城市现在还在发展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且对建筑抗震不利,就是因为可以节省钢材,进而节约开支,所以,一些小建筑公司为牟取利益不惜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钢材。
3.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其设计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有些设计者安全意识薄弱,只顾建筑设计的美观而不顾建筑质量,或者明知道公司要求的设计形式行不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提出异议,纵使悲剧上演。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人自危,不能只考虑公司利益,也要切身为顾客考虑,学会换位思考。设计人员要全面考虑情况后,再进行设计,并把不合理的设计或只顾美观不顾质量的设计扼杀在襁褓中,不要等到造成恶果时,再想补救措施。
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措施
4.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结构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家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出台了各类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对于国家提出的相关规定,不仅仅具有技术性,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且时效性很强,通常都是与时俱进,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因此不能只要求结构涉及满足过去的设计标准,也同样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达到提高建筑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设计人员要把相关的规范吃准、吃透,对于建筑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解决措施,避免由于人为考虑不周全行程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涉及人员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的要及时举报,重点照看,将可能出现的事故扼杀在襁褓中。
4.2开发新技术,改善设计软件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行业,也同样适用。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结构内容越来越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就对于建筑设计人员的知识深度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对于技术的开发和软件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些传统的力学模型不能适应复杂的结构和构件,对于一些复杂或者奇特的构件承载力的处理不够妥当,计算也会随之失准,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缺乏一定的保障。计算机的程序和功能也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佷多时候为了能够达到目标,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来配合软件的能力。由此可见,要想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要从软件技术入手,推陈出新,把技术的发展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使得在设计过程中的工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安全性能的重视
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灵活的进行创新,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是不可或全的关键环节。设计人员要精益求精,对于每一个结构构件的产生都要进行深刻的了解,坐到知其所以然。理解规范和章程的具体含义,紧密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建筑施工,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还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发挥主导作用,对工作认真负责,加强对结构安全性的认识,让自己设计出来的结构不仅美观实用,更加安全可靠。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其安全性。因此,作为建筑设计者而言,如何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肖燕武.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焦东轶.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3]孙立新,黄曙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价值工程,2010(33).
[4]何宝玲.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中国科技博览,2010(30).
关键词:建筑机构;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成为当前设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的设计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其外部的美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内在的实用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1、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概念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下,通过进行合理的施工,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防止建筑物破坏或者倒塌的能力,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工程结构中重要的指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与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以及施工水平有关,并且与建筑结构的正确使用也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与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合理设置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关联。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全面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而且还应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经济适用型。
2、建筑结构安全设计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应始终贯彻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结构设计的核心是防止建筑物的震坏倒塌,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工程安全性也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建筑物的合理使用、日常维护等。
国际上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水平较高,但我国有关建设部门对工程结构设计的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工程事故较少发生,很少有重大损失的出现。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的缺陷就在于工程牢固性较差,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不足等。工程整体牢固性是保障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也是结构安全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安全设计的要求就是在建筑物出现局部损坏时也不影响整体建筑的破坏倒塌,真正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的。工程的整体牢固性取决于结构的良好延性以及必要的冗余度。这样才能在地震、爆炸等灾害出现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损失。所以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一定要高度的重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1抗震度不够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建筑设计时普通存在达不到抗震性能的要求,这从这几年发生的地震中足可以看出来,地震中所造成的损伤足以说明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完全没有达到国家的规定的相关标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标是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减少损伤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提高其抗震设计水平,这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国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为建筑结构设计时关于抗震设计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部分建筑公司从领导到员工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尤其是结构设计人员,因为对抗震性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直接导致设计过程中忽略对抗震性能的设计,更无法很好的在设计中执行抗震性原因,这样的建筑在建成后也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一旦发生地震,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地理结构都不尽相同,同时地震带的分布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设计当中,设计人员还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时选择不同的抗震规范,这样即达到了抗震的要求,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3.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中,部分建筑公司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偷工减料,利用劣质钢材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钢材的用量。我国对建筑物施工中不同部位的配筋情况都有不同的规定,这样违反规定,偷工减料的行为将直接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不合格,为其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各部位的配筋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配筋达到规定的标准。
另一方面,一些小的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使用中小城市现在还在发展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且对建筑抗震不利,就是因为可以节省钢材,进而节约开支,所以,一些小建筑公司为牟取利益不惜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钢材。
3.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其设计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有些设计者安全意识薄弱,只顾建筑设计的美观而不顾建筑质量,或者明知道公司要求的设计形式行不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提出异议,纵使悲剧上演。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人自危,不能只考虑公司利益,也要切身为顾客考虑,学会换位思考。设计人员要全面考虑情况后,再进行设计,并把不合理的设计或只顾美观不顾质量的设计扼杀在襁褓中,不要等到造成恶果时,再想补救措施。
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措施
4.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结构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家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出台了各类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对于国家提出的相关规定,不仅仅具有技术性,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且时效性很强,通常都是与时俱进,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因此不能只要求结构涉及满足过去的设计标准,也同样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达到提高建筑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设计人员要把相关的规范吃准、吃透,对于建筑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解决措施,避免由于人为考虑不周全行程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涉及人员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的要及时举报,重点照看,将可能出现的事故扼杀在襁褓中。
4.2开发新技术,改善设计软件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行业,也同样适用。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结构内容越来越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就对于建筑设计人员的知识深度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对于技术的开发和软件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些传统的力学模型不能适应复杂的结构和构件,对于一些复杂或者奇特的构件承载力的处理不够妥当,计算也会随之失准,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缺乏一定的保障。计算机的程序和功能也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佷多时候为了能够达到目标,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来配合软件的能力。由此可见,要想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要从软件技术入手,推陈出新,把技术的发展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使得在设计过程中的工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安全性能的重视
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灵活的进行创新,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是不可或全的关键环节。设计人员要精益求精,对于每一个结构构件的产生都要进行深刻的了解,坐到知其所以然。理解规范和章程的具体含义,紧密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建筑施工,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还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发挥主导作用,对工作认真负责,加强对结构安全性的认识,让自己设计出来的结构不仅美观实用,更加安全可靠。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其安全性。因此,作为建筑设计者而言,如何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肖燕武.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焦东轶.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3]孙立新,黄曙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价值工程,2010(33).
[4]何宝玲.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中国科技博览,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