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家里家外两个样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劳动态度、助人行为存在着情境性,即越是集体活动表现得越优秀。相反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时,这些美德就会大打折扣。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在家和在外的表现判若两人感到不可理解,甚至有些老师在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后,简直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孩子们的美德出现了选择性表现和功利性表现行为。那么,老师、家长应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予以纠正呢?
  
  学生篇
  知道这样不对。但又改变不了
  
  (小怡某中学初二学生)
  据我所知,同学中家里家外判若两人的现象很普遍。在学校,面对老师和同学时,我们都想把自己好的、积极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在家里,父母过度的呵护和宠爱,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松自己。
  在班主任的眼里,我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每次学校大扫除,我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可在父母的眼中,我实在是太懒了,不要说帮爸爸妈妈干家务了,就是脚下的瓶子把我绊倒了,我也不会把它捡起来。
  其实,像我这样的大有人在。一次,我到亲戚家串门,还没进屋,就听到在外表现一贯乖巧的表弟湘湘在大哭大闹。原来湘湘把家里弄得既脏又乱,姑姑批评了他两句,他就捡起地上的玩具、漫画书往姑姑和姑父身上砸。这让我感到很吃惊,这是那个我一直认为腼腆、温顺、懂事的乖孩子湘湘吗?“这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好着呢,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霸道,而且蛮横无理。”姑姑无奈地摇着头说。
  说实话 我很能理解姑姑,同时我也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和湘湘一样,在外面表现得很优秀,外人都说我是个好孩子。但在家里,我又懒脾气又大,有时把妈妈气得直掉眼泪。她总问我:“为什么你家里家外的差别会这么大呢?”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也觉得对不起妈妈。但每次父母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后,我便又听之任之,总也改不了,久而久之我便成了父母眼中家里家外大不同的人。
  
  家长篇
  家里唯我独尊。家外彬彬有礼
  (王女士 某公司行政部经理)
  儿子辉辉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大”:看电视一定要拿着遥控器,想看哪个台、想看到几点,都由他说了算;搭积木必须是他搭得最高,如果别人搭得比他高,他就会生气地把积木推倒;家里所有好吃好喝的,必须是他第一个品尝,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
  可辉辉一到学校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对老师尊敬,与同学友好,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在左邻右舍的眼里,他对人彬彬有礼,与小朋友们相处和睦,是一个标准的乖孩子。辉辉家里家外截然不同的表现令我很费解。
  无独有偶,邻居家的小康也是如此。在家里整个一“山大王”,家长什么事都要听他的,而且脾气暴躁,有时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他就对家长大发脾气,甚至把勺子、碗扔到地上,家长还得赶紧向他道歉。但奇怪的是,他在外面却是个十足的“老好人”。别人借他的东西,他从来都很慷慨;有同学欺负他,他也非常能忍耐,从不去告诉老师。家里家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令家人难以理解。
  小康的妈妈在与我聊天时很疑惑地问我:“如今的孩子为啥是家里一条龙,出门一条虫呢?”经过反思,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家长溺爱孩子造成的。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但如今都是独生子女,谁能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宝贝呢?
  并且,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能够观察到环境对他们的容忍度:学校里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有老师同学的监督,他们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不敢为所欲为;在社会中,有大人的注目和比较,有小伙伴的计较和挑剔,要想有好的口碑,就不能随心所欲;可在家里就不同了,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便成了孩子任性的罪魁祸首。当孩子抓住了大人的心理,一哭二闹的招数屡屡得逞时,自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为准,稍不顺心便会使性子、发脾气,理所当然地成了家里无法无天的“小皇帝”。这便是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里所表现出的不同适应性。
  
  教师篇
  渴望被肯定是正常心理
  
  (于晓晴 某重点中学心理教师)
  “越是在集体活动中或在外面,表现得越优秀。相反,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这些美德就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中,甚至延伸到幼儿园。有一些学生,当家长说出其在家的表现时,老师难以相信是一个人所为。
  随着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家庭的增多及“独二代”的出现,家庭往往给予孩子物质上过度的关注,对其心理的成长却不重视,体验家庭快乐的机会少了,成人间短视、功利的观念越来越多地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世界中。这种过于追逐社会取向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在没人注意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美德大打折扣。
  但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越是集体组织的活动越积极”,这说明中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正在形成,展示良好风貌、突显美好形象的竞争意识在不断提高。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可以增强他在集体中的认同感,有利于其融人集体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美德会大打折扣”,说明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中小学生的一个心理需求:被肯定。这是中小学生通过外部评价来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一个必经途径。如果少了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就会缺少一个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家长、老师关注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反之,会使学生出现双重心理和人格分裂,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要避免孩子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让孩子明确两个问题:我在为谁劳动?我为什么帮助别人?以此帮助他们内化劳动光荣、帮助他人是我品格的表现等良好品德意识。
  
  专家篇幅
  孩子得“病”,根在父母
  
  (王教授某大学心理系教授)
  孩子得“病”,原因还是出在家长身上。道德修养是人一生的事情,改变孩子关键还是要改变家长。要解决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的毛病,以下三帖良方有助给孩子驱“病”:
  首先,家长不能溺爱孩子,更不能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在家庭环境中,大人的宠爱无疑是孩子的护身法宝,不论他行为如何,家里人都不会太难为他。但离开家便意味着要进入一个社会性的环境,情况完全不同了。无论什么场所,即便是幼儿园,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模式。符合这种交往模式的孩子自然受欢迎,得到各方赞扬,这就导致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所以,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宠着孩子,该批评时就批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家长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按照学校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孩子,标准一致。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要求表现不一。
  其次,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与技巧。孩子之所以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是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环境差异造成的。目前许多家长虽然关心孩子,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对话”。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不是“保姆”。父母平时应学习一些关于成长教育的知识,遇到问题多向专家请教,并和老师相互反馈孩子在家与在校的表现,尽可能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父母应像老师一样,用适合孩子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法来与孩子交流、沟通,把孩子当发展中的人去引导,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在成长需要,多引导孩子从身边具体小事做起。
  此外,家长还要树立起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要让孩子意识到在原则问题上,家长和老师一样说一不二。孩子之所以在学校表现得好,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开始有荣辱感的孩子非常期待老师的认可。父母可利用老师的权威“狐假虎威”,通过老师的嘴来约束孩子在家的行为。如果孩子是个“门里虎”,在学校却是个乖孩子,可以让老师经常鼓励孩子:“在家的时候,老师希望你能像在学校一样表现得优秀。”当孩子在家有好的表现和改变时,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在集体中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逐渐改变家里家外两个样的坏毛病。
  【编辑:花洁】
其他文献
问:我女儿性格好动,属“人来疯”,家庭聚会就显着她了,各种淘气,没一点女孩样儿。我说她她不听,照样跟着哥哥、弟弟后面乱跑乱叫。据学校老师反映,她调皮,喜欢跟男孩子玩。对孩子的教育,我花了不少心思,可孩子居然这样。请问,我该怎么办?  潘丽丽  答:男孩淘气,女孩乖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这真的有道理吗?其实非也,孩子是否省心源自其性格,而非性别。  很多养育男孩的家长幻想:如果生个女儿该多好,女孩
联词:牙齿,饮料,代替,越来越,咀嚼,营养,医生,哎呀  我的堂弟小刚长得又白又胖,他可喜欢吃点心喝果汁了。  有一天上午,小刚又拿着点心到我家边吃边玩。忽然,他说他的牙齿又开始痛了,我就赶快领着他去找他妈。他一边跑,一边不停地吵闹,说牙痛得越来越厉害了。他妈妈带他去医院。医生看了看小刚的牙齿,说:“哎呀!你嘴里有好几颗蛀牙,都是吃了过多的甜食造成的。现在有一颗牙已经没法补了,必须拔掉,然后鑲一个
一种获得新生的可能方式    1857年,热爱阿尔卑斯的英国人攀登上了芬斯特霍恩(Finsteraarhorn,瑞士西南伯尔尼最高山)峰顶,返回伦敦后,他们就成立了“阿尔卑斯俱乐部”——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登山俱乐部,也是迄今影响最大的欧洲登山机构。自此英国人把登山作为一项绅士运动加以推广,“死亡被抛弃,登山在英国人倡导的形式中诞生”。1862年,奥地利阿尔卑斯俱乐部于维也纳成立:1869年,德国阿尔
告诉孩子的——儿童“防狼”手册  ●大海  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很多人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讨论。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防性侵呢?下面这篇网帖,希望家长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效教育孩子防止性侵害。  1.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权利,如呼吸权,这种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告诉孩子,任何人无权剥夺他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2.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孩子应
一、衣  宝宝穿的衣服要选择质地薄的、软的、透气的,散热、吸汗性较强的棉织品,款式宜宽松,颜色宜浅。  宝宝的皮肤娇嫩,出汗一多就容易发生痱子、疖子等问题,所以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非常重要。洗澡水的温度可以控制在32℃~35℃,水温高了不散热,越洗越热;水温低了,容易着凉。夏天,一般情况下,宝宝一天可洗两次澡;到了三伏天,一天可洗三四次澡,以保持皮肤清洁和汗腺通畅。  二、食  1.多喂水:夏天出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退休了,她的接班人会是谁?一直以来,公众都把目光放在杨丽萍的外甥女小彩旗身上,而杨丽萍也在很多公开场合表示过对小彩旗舞蹈天赋的欣赏,甚至在舞剧《孔雀》中为小彩旗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可是,当人们问起杨丽萍小彩旗是不是她的接班人时,她却这样说:“旗旗现在大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自己想尝试的事情,作为姨妈,我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她的身上……”  令人有些意外,但细想也有几分释然
我和李晓宇是同桌,每天形影不離,无话不谈,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俩都很生气。体育课上,练习队形队列时我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疼得龇牙咧嘴,蹲在地上起不来。这事是我引起的,所以我愧疚地问:“要不要紧?我送你去卫生室吧?”他突然站起来,恼怒地说:“都是你干的好事!”还推了我一把,我摔了个仰八叉。同学们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为这事,体育老师罚我在操场上跑了6圈,这相当于3华里啊!唉,不管怎么说,这场小小的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她从来不给女儿讲《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认为这种童话有矮化女性的倾向。  同时,她更对王子公主式童话持反对意见。在她的观念中,爱情绝不是皆大欢喜这一种结果,女孩子如果长期接受这样的信息,会对以后的爱情观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读过《安徒生童话》,对《海的女儿》都印象深刻。  为了能与王子相爱,海的女儿不惜忍受着剧痛,变成人的形状。王子没有和她结婚,她还有机会
“你刚才和曹阿姨说什么呢?”我好奇地问女儿,没想到女儿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我不想告诉你。”我有些吃惊:“哎呀,曹阿姨是我的闺蜜,什么时候被你抢走了?”她得意地晃着小脑袋:“我和曹阿姨有共同语言,现在她是我的闺蜜了,而你和我没有共同语言。”女儿所言不虚。  周末,我带女儿悦悦参加闺蜜聚会,大家聊起热播电视剧《都挺好》。悅悦一改往日的沉默,也参与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我最佩服苏明玉,她好能干,是我
尽管百般地不甘心,我和秦川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我们俩男的没外遇,女的没出轨,只是因为性格原因,过不下去了。三天两头的吵架吵凉了彼此的心,无奈之下,我们只有选择分手。  拟离婚协议的时候,在8岁的女儿晴晴归属的问题上,我们产生了分歧。秦川以我是家庭主妇没工作为由,想剥夺我对晴晴的抚养权,而作为母亲,晴晴是我的心头肉,我自然不会将抚养权拱手相让。之后,因为晴晴归属权的问题,我们俩互不相让打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