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化改革如何实现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会导致中国经济对出口,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依赖度会更加离谱地高。由此产生的结果,使得中国我们这一代、或者几代中国人不仅仅把未来几千年、或者几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环境、资源条件都提前由这一代人透支过多。我觉得对中国经济在结构上和长久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将带来非常多、长久的后患。
  
  民主不是抽象概念
  
  我曾经建议中国减税1万亿,但这几年不但没减,反倒增加很多。从今年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是19600多亿,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听到这样一个数据,我觉得太荒唐了。因为2006年以来,尤其在2008年,我建议2008年或2009年免税一年,当时我提的一些建议,说实在的我自己知道被接受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因为在中国根本上缺乏这种民主监督制约的机制,没有真正的压力机制,去迫使财政部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去主动启动减税、免税举措。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还有其他专业委员会并没有定期举行公开听证,要求有关部门官员被问责。
  为什么在2008年、2009年经济危机顶峰的时候,还是没有减税?比如去年还是按照百分之十几的速度,财政收入往上升。今年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加30%多,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国实际上民主制度建设、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和财政透明,这些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涉及到千千万万、13亿老百姓自己口袋里到底可以留下多少钱,到底可以得到多少钱的核心的制度安排。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回过头来看,过去两年不管是有危机还是没有危机,政府拿到这一份,照样每年按照差不多是GDP增长速度三倍的速度往上升。
  不管社会上得到收入是多还是少,政府拿走那一块收入继续,总是在不断以快速上升。这个趋势下,如果不遏制住、不停住的话,不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那些专业委员会来形成足够的压力,那么中国老百姓从经济增长中间分享到的好处,并不是像人们理解的那么多,也不是像其他国家通常情况下应该有的那么多。现在很明显国富民穷局面越来越恶化。这个肯定跟政府征税权力、政府税收不受制约且失控的局势关系非常大。
  
  谨慎看待中国实际
  
  最近这些年,对于收入不均、收入差距、收入结构方面抱怨非常多,这都是应该进行一些思考和进行一些质疑的。但是我觉得有一个方面是被很多学者和业界、社会人士所忽略的,那就是中国最大的收入差距是政府跟民间社会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不是民间社会里边不同私人、不同私人群体的差距。当然我知道北京也好、上海也好,还是在中国农村也好,不同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不同家庭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个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更大的、更严重的、更加失控的收入差距是在政府和民间社会之间。我觉得很多参与收入差距问题讨论的学者和社会业界人士,首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政府跟民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恶化这个问题上边。即是这个是中国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因为对社会面打击、影响最大,不断恶化的收入差距局面。
  抑制政府收入不断膨胀的问题,不只涉及到老百姓口袋里边能够留下多少钱的问题,而且同时也涉及到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
  所以,最近财政部打算推出社保税,我是反对的。实际上我以前在不同文章里边也谈到过,中国要增加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毫无疑问的,应该要做的一件事。特别是随着市场化深化发展,那么确确实实,对于有的非常低收入的家庭或者说非常不幸运的个人,政府应该承担提供低保,这样的话让每一个中国人至少能够体面地生活下去、生存下去。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建立起来?谁要为这个负责?这个从表面来说,我知道很多学者会去拿北欧的模式、美国的经历、还有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历来作为一个参照,然后他们就提出来,中日也应该把这些社会保障的各种项目转化成为社会保障税。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很谨慎。因为在中国,不管我们喜欢也好、还是不喜欢也好,中国还是一个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当初为什么在50年代要进行国有化运动,要把私人财产交给政府、归公给国家?整个这些安排,都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税收的负担。因为以前在中国没有个人所得税,你的工资收入里边每个月不会拿走任何一块钱交给政府。原来大家都知道这么多国有企业、这么多国有土地,这些都是为了不仅仅给政府、为政府开支提供收入和财政的基础,也是为社会福利提供经济基础。
  
  民有化的实现路径
  
  在我们没有把国有资产、国有土地进行私有化分给13亿多中国老百姓之前,这些国有财产、国有资产和土地必须用来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而不能够再利用另外一个名义,从老百姓每个月收入中间再征收社会保障税。不应该以任何新的名义重新征税,而应由没有被私有化、没有被民有化的这些国有资产、国有财产来充实社保基金,而不是通过新的税收、新的税种来为社会保障提供支持。
  我还曾经建议,通过公民权益基金股份,具体登记到每一个公民身份证和名字上边,让中国公民成为国有资产、国有财产真正具体化的所有者,以此来完成整个全民所有制体系建立的工作。这是一个漫长、比较艰巨的任务。尽管现在有很多管理层、一些顾问和决策层都清楚、都听我讲过、介绍过民有化想法和一些方案的细节,社会上和学界也有很多人知道,但是我觉得今天实际在认识上、在意识形态上还不是100%成熟,但是我相信这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最后更多决策层的入,尤其民间社会更多人会意识到,当初国有化建立这么多的国有财产、国有资产和土地,最后如果不通过民有化方式落实到每一个公民身上的话,国有化初衷就不太容易被实现。当然,只要我们去做,在时间上耐心一点,我觉得最后民有化改革还是会实现的。
其他文献
眼下物联网没有标准化、系统化,市场实际应用也非常有限。    6月22日,“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透露,工信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题规划中。  张峰说,“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在产业体系方面要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单打独斗者居多    本次世
畸形城市化历程必须改变,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压力必须得到缓和    对中国人来说,1998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那年两项改革永久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其一是住房体系被全面市场化——这非常重要,因为在此之前。老百姓即使有房住,也不是自己的财产,更不能买卖。也就是说,老百姓既无财产、又无股权,是真正的无产者,衣食住行都靠单位,而不能自由支配。但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房子可以私人拥有并能自由买卖,不少老百姓从
2O10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告别了2009一路高歌的局面,但九曲回肠的戏剧性发展,堪为一场回味无穷的舞台剧。
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倡导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本次世博会的核心理念。中国政府此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在北京南部的河北固安县,固安工业园区作为固安工业化和城市化梦想的载体,已成为典型的开发区城市。
“中国在促进低碳、绿色世博的实践上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专家预估将抵消世博会碳排放的60%~70%。”不久前,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对外宣布说。他同时还表示,世博会组委会正在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经济圈内的重要开发区。作为具有首都区位优势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构建
中国一直沿用苏联依靠资源投入来增长的方式,上世纪70年代末期调了一次,1981年又调了一次——就是恢复农业、加速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样来调结构。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调一次过些时间又回去了,因此“九五”计划里又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到2000年有一点进展,可是到了“十五”计划,情况逆转了。  “十五”计划的特点,21世纪一上来就加速了城市化,加速城市化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