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大新闻媒体时有披露中职学生暴力伤人、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中职学生对他人生命轻视、对自己生命漠视的行为,无疑反映了其生命意识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
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中职学生的生命意识不仅直接影响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而且制约其生命存在的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被正式写进国家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当前中职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而酿成不幸事件的现象,中职教育有必要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杜绝悲剧的发生。为此,中职学校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国外,生命教育很早就被列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一环。如美国1976年就有一千多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其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在我国,虽然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但在实际中执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中有所涉及,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浅尝辄止,教师与学生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中职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已是迫在眉睫,只有把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程教学的高度,并且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才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二是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是生命教育的施教者,建立具有浓厚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生命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适应中职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需要。就目前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应在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中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例如,可将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将法的观念融入到生命教育中,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认知危害他人生命的严重性。为此,中职学校应对广大中职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全员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生命教育辅导讲座,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课题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生命教育工作水平。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承担教研课题等方面,学校应优先考虑生命教育工作出色的教师,以激发广大中职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生命教育的形式。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不断开展形式新颖、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实践活动。例如,可开展生命急救演练、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面临突发火灾、地震等危机时能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带领学生亲临交通事故的救助现场、参观孤儿院等,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在企业、工厂的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生命的体验。国外的一些新颖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在日本,学校鼓励学生到牧场体验生活,通过与动物相处体验大自然的生命力量。在美国,一些小学老师带领学生到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与绝症患者交流,目送患者告别人世。无疑,这种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生老病死,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四是营造充盈着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浸润其中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人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因此,中职学校在创建学校校园文化时,应注意让校园文化充盈着生命的气息,为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应对个体生命提出要求,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价值;开展生命阅读活动、生命价值辩论大赛等,使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开发一批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落实生命教育校本教程,促使学校生命教育走向深入。
总之,中职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应以人为本。采取相关措施将生命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整合学生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形成合力,把生命教育从校园引到社区、家庭,共同推进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中职学生的生命意识不仅直接影响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而且制约其生命存在的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被正式写进国家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当前中职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而酿成不幸事件的现象,中职教育有必要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杜绝悲剧的发生。为此,中职学校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国外,生命教育很早就被列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一环。如美国1976年就有一千多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其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在我国,虽然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但在实际中执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中有所涉及,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浅尝辄止,教师与学生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中职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已是迫在眉睫,只有把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程教学的高度,并且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才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二是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是生命教育的施教者,建立具有浓厚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生命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适应中职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需要。就目前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应在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中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例如,可将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将法的观念融入到生命教育中,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认知危害他人生命的严重性。为此,中职学校应对广大中职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全员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生命教育辅导讲座,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课题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生命教育工作水平。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承担教研课题等方面,学校应优先考虑生命教育工作出色的教师,以激发广大中职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生命教育的形式。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不断开展形式新颖、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实践活动。例如,可开展生命急救演练、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面临突发火灾、地震等危机时能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带领学生亲临交通事故的救助现场、参观孤儿院等,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在企业、工厂的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生命的体验。国外的一些新颖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在日本,学校鼓励学生到牧场体验生活,通过与动物相处体验大自然的生命力量。在美国,一些小学老师带领学生到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与绝症患者交流,目送患者告别人世。无疑,这种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生老病死,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四是营造充盈着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浸润其中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人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因此,中职学校在创建学校校园文化时,应注意让校园文化充盈着生命的气息,为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应对个体生命提出要求,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价值;开展生命阅读活动、生命价值辩论大赛等,使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开发一批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落实生命教育校本教程,促使学校生命教育走向深入。
总之,中职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应以人为本。采取相关措施将生命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整合学生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形成合力,把生命教育从校园引到社区、家庭,共同推进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