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在“自揣”、“自探”、“自习”中求得真知。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主体性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0 -01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是不能简单地靠“灌”、“授予”、“移植”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已心理内化起作用。如果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用发挥得再充分,也是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在“自揣”、“自探”、“自习”之中求得真知。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是前提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的后进生;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转换角色”是显示“主体性”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对学生主体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导演”,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发挥“主体性’的根本途径
  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
  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1)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3)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恰当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教学中应引进竞争机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习效果。竞赛的内容要广泛,可以是教材知识性竞赛,也可以是时事知识或某个问题的竞赛。竞赛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关心国家,自觉地去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扩大知识面。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课外活动是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进行的一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和教育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巩固和提高,是整个思想品德课体系中不可缺少有机组成部分。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同一教学进度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以大多数“中等生”为依据,使“优等生”吃不饱,“中差等生”受不了,这种局限性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因为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参与自已乐意的活动。每个同学的知识,特长都有机会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都有机会在课外活动这个舞台上施展,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文章说得非常明白,学生如果认真读,就一定能读懂。但学生大多对说明文不感兴趣,课堂讲解也容易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本文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反思,以期改进。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6-1  《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篇目,所以,大多
摘 要: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应该依据教学对象、场地器材、学校特色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对象;场地器材;学校特色  中国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 -01     一、依据教学对象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7~12年级的初、高中男女生正处于生长发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重这些,市侩气功利心重。   于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迁别处,还是做其他打算。  智者听完他的叙述,静静地过了一会儿,一句话也不说,便带着他去了一个山谷。那个山谷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更有成千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创新;初中数学;灵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4 -01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数学问
摘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有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措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训练等  关键词: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3 -01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提高学生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带你读   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写的是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北方的冬夜,寒气逼人,四下里没有一点声响。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影响高中生听力理解的障碍,提出了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障碍;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8 -01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听力已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但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不易突破的难关。因为,听力理解过程是语言知识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英国语言学家Ma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后进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着重介绍了物理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厌学;后进生转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3 -01   我校地处农村,受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加之物理学科说理严密,数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学习难以入门。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了解和分析后进生厌学的心理成因
摘 要:  教师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给学生多维互动性的交流空间,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情境;问题;合作;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9 -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学生发
情境教学是指在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很强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认识过程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教学高潮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如何运用语言情境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一、创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