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癸愈风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乙癸愈风汤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均处于恢复期,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乙癸愈风汤结合针灸进行联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例数.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西医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降低/升高程度较西医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升高/降低程度较西医组明显(P<0.05).联合组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较西医组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西医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癸愈风汤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定眩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49例,给予患者定眩饮治疗,应用飞利浦EPIQ5超声诊断仪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2周患者头、颈部血管流速信息,收集患者临床症状量表、中医全身证候评分量表信息,分析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两周的经颅多普勒、临床症状量表与中医全身证候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量表评分、中医全身证候评分比
“脾藏营”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本质是脾主转运.脾的正常转运是脾藏营功能正常的基础,是五脏六腑畅达的重要生理环节.脾藏营失司则脾营不足、脾营不运,机体代谢异常.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病程日久引起脾不升,胃不降,以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为主要临床表现,即脾藏营失司是糖尿病胃轻瘫核心病理环节.线粒体应激是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发病机制,线粒体是物质能量代谢的核心细胞器与中医学之“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健脾助运法能调节线粒体应激,恢复脾藏营功能,改善糖尿病胃轻瘫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DPN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6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和益气滋阴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患者下肢神经的传导速度(SCV和MCV),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并观察两组肌电图疗效.采用随机行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