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喙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及若干生活史的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带喙库蚊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我国最重要的蚊种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

为了开展媒介昆虫的防制研究,于1973年在我国首次饲养繁殖成功。

通过实验观察,该蚊种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65~75%,并进行充分的自然光照;为保持水体的清洁,每周换2~3次水。幼虫饲料为1:1的羊肝粉十馒头粉;成蚊喂以1%的蔗糖水。为提供血源,每周喂小白鼠血一次。从交配、吸血、产卵、孵化直至羽化为成蚊,在10~11天内即可繁殖一个周期。

该蚊种的建立,将会对乙脑媒介生态学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大量虫源。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案例分析高支模设计要求,分析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提出施工过程的监测监控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高支模;施工技术;监测  1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概况  本大楼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建筑物总长72.0 m,总宽69.45 m。本工程地下局部1层,地面以上共10层,1层层高5.55m,标准层层高为4.80 m,结构总高度5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