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广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you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病因繁多、病机复杂、以排便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FC的传统药物有缓泻剂和促胃肠动力类药物,但长期使用易出现大肠黑变病、心血管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目前研究显示胆汁酸调节剂Elobixibat、钠-氢交换体3抑制剂Tenapanor和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Mizagliflozin等新药在治疗FC的临床研究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这些新药的研发或可为临床治疗FC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上述几种新药治疗FC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参与高血压发病和维持不可或缺的环节;RA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主要包括直接肾素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们作用于RAAS不同靶点,对RAAS抑制剂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地位和意义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对三者各靶点作用特点的进行总结,以揭示RAAS抑制剂多靶点干预的重要性和意义.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改变,发病时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目前认为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在细胞间隙过度积累所致.小干扰RNA技术通过合成反义小分子RNA从而特异性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在逆转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应用小干扰RNA技术具有强大的潜力.本文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衰老、凋亡与死亡,以及直接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3方面对小干扰RNA技术在逆转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