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针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主要目标对象锁定在广大音乐人才,范围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高校合唱指挥课程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补充与促进作用。通过深入了解音乐专业人才对合唱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摸索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出可行对策、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合唱艺术教学;音乐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合唱指挥在音乐人才培养中应起到的作用
  多声部合唱音乐的传统由中世纪时欧洲的教会音乐唱歌的组织唱诗班而产生。民国初年,沈心工与李叔同带来了音乐教育的“学堂乐歌”,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以学校的歌唱课形式开展,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日益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开始普及,合唱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对合唱的重视,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合唱指挥的培养在音乐专业人才教育中也就体现出了很重要的作用。客观上能够对于音乐人才这一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进行加强,主观上又可以加强人在思维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能力,音乐分析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加强。
  合唱这一门艺术是一门集体藝术,需全体成员互相倾听以及整体配合。 音乐专业人才在指导合唱时,对作品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是最基础的一步,分析的内容包括旋律, 对位,附旋律,和声背景,调性,结构,歌词,副歌及风格等一系列的手法的分析。 我们知道,高校音乐教育中作品分析的课程,对于作品的精准把握是通过大量的谱面分析锻炼而来的。音乐人才在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中,会大大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有益于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益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提高,对他们在社会中胜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组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比单声部的声乐作品,合唱作品能够更加瑰丽的原因,是其具有多声部的音乐形态。到了现代,作曲家所创作的合唱音乐作品中,囊括了主调式,复调式和混合调式等不同织体类型的立体音乐形态,这些内容使合唱在声乐这一音乐艺术中成为了表现能力最强,音响色彩层次最多,变化幅度最大的高级形式。这种立体音乐形态本身所包含的多种织体类型,加上作品本身含有的各种变化以及丰富对比,因此对比起独唱或重唱的声乐作品,合唱这一音乐形式对参与者之间互相的倾听以及默契的配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唱的声音讲究旋律的稳健流动,声部,句法的清晰交代; 节奏支点的准确,结构轮廓清楚以及力度层次分明等。 任何失去理性的感情冲动都会导致音乐表现的整体失败。 通过这种严谨的协调训练,有助于提高音乐人才表现音乐的控制能力。 从而,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实践形成一个良好的表演定势。
  二、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1949年开始,我国的合唱事业迎来了崭新的局面,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合唱教育也蒸蒸日上。然而在现有的针对音乐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中,合唱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和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不协调且缺乏活力。究其原因包括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目标不统一,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内容有差异,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都大大的影响了关于音乐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国内十所师范音乐学院和专业音乐院校除指挥专业外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合唱类课程调查,将关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得出以下数据:
  通过对合唱指挥课程开设学年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一半以上的学院所开设的合唱指挥课的学年是合理的,然而也存在近一半的学校课程规划的学年制度并不合理。合唱指挥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包括指挥法,合唱排练,总谱读法等需要学习的诸多学科,还要求学生对声乐,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曲式,音乐史等相关课程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庞大的,成体系的,一学年,甚至半学年的学习对于音乐人才关于合唱指挥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其次,笔者同时调查了这十所音乐院校除指挥专业外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合唱指挥课程所涵盖的课程实际教学情况。近一半的学院都会有指挥法的教学,然而这一门至关重要的技能的教授都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老师在台上做,学生跟着下面模仿,由于时间有限要教授的对象多,教师往往来不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课下也往往不能察觉自己的问题所在,课下参与实践就感觉力不从心了。其次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的课程的开设是以综合大课的形式,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合唱排练为主,这是目前我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关于合唱指挥课程的共同点。有的院校把合唱排练当作合唱指挥课,开完一学年甚至半学年就结束,有的院校是把合唱指挥课当作了音乐欣赏课,教会了学生如何欣赏合唱,再在下一个学年进行合唱排练。这种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合唱指挥课程不仅如上所说综合性极强,另外它的技巧性也是相当强的,这是一门偏实践的课程,在这样的教学内容的灌输下,学生往往只是参与了合唱,而指挥却还没有入门,更不知如何面对合唱团进行训练,这也是笔者的调查对象所反馈给笔者的最直观的感受。另外,在学生参与合唱排练中,一半以上的院校使用的合唱教材中的排练所用作品都偏重于成年人的混声四部合唱。我们知道,合唱最基础的类型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以及混声合唱;若是只针对于成人混声四部合唱进行学习,那么知识结构就较为狭窄了。音乐人才的培养是面向于社会,今后的工作主要对象不仅包括成人,更多的是儿童以及青少年。那么,从齐唱开始到多声部童声合唱是面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的,在这一领域的掌握就对合唱指挥人才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要求。
  三、对音乐专业人才合唱指挥教学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目前高校中音乐专业人才合唱指挥培养的问题分析,笔者对其所开设的“合唱指挥”课程的改进办法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革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没有将实践性与综合性结合起来,这是对于人才培养这一块的一大缺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该课程下,应注重综合能力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让学生单单参与到合唱队员的排练中去,将合唱的基本理论,排练的训练方法,指挥法的教学等技能同步开展,使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体系课程,而不是单独的,千篇一律的合唱排练或者是合唱欣赏课。授课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改革,集体的大课形式由于受我国目前的国情所局限,短时间内无法做出重大改变,但可以实行小组课与集体课进行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大课中可以教授合唱指挥的理论知识与指挥法的基本教学,但在舞台实践时,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排练合唱中去,这无疑给了学生巨大的实践机会,也便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加强良好的教学环境
  合唱指挥最离不开的过程:实践。这就要求,在对于音乐专业人才合唱指挥的培养必须从教学中融入学校的环境,融入到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学校,在社会多加运用,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自身的思考的同时能够进步。合唱指挥这门学科在社会中实用性很强,若是关起来闭门造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高校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中一定要多为学生营造实践环境与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脱离课堂进行实践,在学校中又能紧跟课堂不断加强学习,这样,高校中合唱指挥这门课程一定会充满活力。
  (三)转变合唱指挥教学的教育观念
  诸多高校对于合唱指挥这一门课程的不够重视,是现有的音乐教育体制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是没有问题,但仍然要考虑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面向社会;合唱在群众中的广泛性,合唱指挥在社会中的缺乏,形成了我国合唱事业发展的一个短板。因此,培养掌握合唱指挥技能的优秀人才是诸多高校关于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的观念就必须要引起重视。合唱指挥的教学学年一年甚至半年都是不够的,它应该是与声乐,钢琴等主课同等的重要,另外学好合唱指挥对于主课的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专业人才关于合唱指挥的培养中,要解决上述高校所包括的问题,转变合唱指挥教学的教育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面向于广大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的音乐文化的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中合唱指挥的培养,是提高我国合唱教育事业水平,现代化教育水平重要的基础。不能够科学的系统性的学习与训练,就不可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相应的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笔者希望通过这些浅陋之见,诚恳的欢迎广大音乐学习者进行讨论和批评指正,也同时希望大家来关注,共同推进合唱这个事业,高等院校关于这门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峰,杭莹.浅谈合唱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6):119.
  [2]田保卫.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J].美丽中国,2011 (10):391.
  [3]周光远.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音乐时空,2012(07):96.
  [4]许凤蓉.合唱指挥:音乐艺术的奇葩——给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点建议[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141.
  作者简介:彭昌盛(1996—),男,湖南长沙人,学士,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指导教师:林雯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并能有效利
所有课堂教学,每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的具体步骤、具体内容,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应积极观言察色,预测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使其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持久的兴奋,从而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机。    一、适时调节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状态    一般来讲,学生课堂学习的听课效果受到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制约,注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面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但是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基础,更会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二是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进行锻炼。  本文仅就“如何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会议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口译理论,释意论已被公认为国际口译界的重要理论参考,本文主要解析会议口译
创业,是中职学生就业的另一条路,是常规就业的一个重要和必要补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技能、思想,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摘要】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改革宏观背景下,以能力立意的诵读法概念进入了2000年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成为语文教育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视点。本文从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源流、发展情况出发,指出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内容范畴、形式,并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背景角度论述诵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诵读法 必要性    在“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练”。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处理好课堂练习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数学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练”。它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利钠肽、脑利钠肽,是利钠肽家族重要一员,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由心肌细胞产
这是一堂数学复习课,黑板上写有这样一道计算题:56×8+88×4.rn学生算得的结果都是800,这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要球他们说说思考的过程,可能认为简单了吧,手立刻举起了一大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