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意产业被称为头脑产业,谁的思路新、点子绝、操作好,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最近记者走访了重庆有名的“洋人街”、“涂鸦一条街”和“欧式一条街”,发现创意并不一定等于产业,从创意到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喊”出来的洋人街,虽方兴未艾,但需抑俗扬雅
在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段,沿着十里长江,有一处光怪陆离的地方。从倾斜的洋楼到尖顶的教堂,从透明的舞厅到逗人的花车,让你嘻嘻哈哈玩个够。其大名叫美心长江风景区,老百姓叫它洋人街。
洋人街的来历颇具戏剧性。
2005年,美心集团从南岸区拿到了一块面积达3000亩的土地。开始,美心集团一心想通过旅游开发带动房地产。可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要炒热房地产谈何容易。
如何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心集团企划部经理卢小庆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到欧洲各国考察,异国情调的欧式风格深深打动了他们,美心集团高层决定按照欧式标准先打造出一条街来。
2005年10月破土动工,一年过后,几十栋欧式建筑拔地而起。更为壮观的是,几十位外国朋友经营起了中国味十足的火锅、水饺。风景区开街时,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看到这么多的老外在一旁吆喝,于是“洋人街”这个名字不胫而走。
随着洋人街的名气越来越大,美心集团高层对这条街也用上了心。卢小庆讲了这样一个创意故事:美国迪斯尼公园建好后,策划师绞尽脑汁却不知道门该设在哪里。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妙招:免费开放公园,让游客自个儿去找路,几个月后,策划师按路索门,难题迎刃而解。
同样,美心集团也从百姓的俗称中找到了创意灵感,他们决定以洋人街为核心,打造一座无主题公园,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让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和风格迥异的情调汇聚一堂,通过强烈的文化反差,让人们产生一种在错乱中的震撼感。
正因如此,对于洋人街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年上半年,七旬老翁熊志彬在网上发帖指出洋人街有四大恶俗:街口的洋楼,正面塑了一个爬窗男人,侧面塑了一个女人,暗喻偷情,实属低俗:街边凳子塑成胖女人的翘屁股,也是恶俗;厕所内小便槽做成涂口红的女人嘴,更显恶心:标语将鲁迅的名言反过来写成“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这是恶搞鲁迅。
有意思的是,7月5日,围绕四大恶俗,熊志彬与美心集团在网上进行了一番大辩论。出乎意料的是,在3万多网友参与的投票中,有93,7%的网友认为洋人街的种种创意给习惯固定思维的人们提供了很多乐趣。
虽然洋人街“俗”名远扬,但招商却异常火爆。卢小庆说:“目前,洋人街引进的商家已有400多家,来自10多个国家的老外在洋人街开店,我们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洋人街。”
有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洋人街接待游客近80万。在周末,洋人街一天的游客也能上万人。
虽然背负骂名,但美心集团将穷人经济学发挥到极致。它对所有经营户实行三年免房租、物管费和垃圾清运费的优惠政策。目前洋人街吸纳的合作者及从业人员,80%是下岗职工。卢小庆说:“我们推出了很多一元钱项目,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包括下岗职工、‘棒棒’都能在洋人街消费得起。”
据悉,洋人街目前的投资已经超过8亿元,试运营1年多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点评:
洋人街因独特的创意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因一些低俗的创意引来骂名。由此可见,创意产业离不开政府之手的点拨,如果任由企业炒作,一味地追求轰动效益,难免会走入低俗的怪圈。不过,其穷人经济学却值得称道:没有人气,哪来商气和财气?
愿方兴未艾的洋人街抑俗扬雅,一路走好。
“碰”出来的涂鸦一条街,虽神形兼备,但要由虚入实
从杨家坪沿着一条宽敞的沥青路,只需15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涂鸦一条街。
走在街上,有一种恍忽进入艺术殿堂的感觉:过去脏兮兮的房屋外墙上,如今跳跃着一个个如精灵般的艺术形象:以前凌乱的店名,被艺术字所代替;往日被弃之荒野的废旧机器,通过一番精美组合,显得厚重而时尚……在两年前,黄桷坪还是一条脏乱差的老街,为何能神奇般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这还得从一个创意点子说起。
去年6月,我市成立创意领导小组,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罗中立恰恰就是其中的成员。从那时起,罗中立就萌发了在黄桷坪打造涂鸦街的想法。
“罗院长之所以提出这个点子,很大程度上缘于川美人对黄桷坪的情结。”川美影视动漫学院副院长周宗凯说。川美自上个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就植根于黄桷坪。川美发展壮大了,黄桷坪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黄桷坪的街头风貌,与川美内部小环境有强烈的反差。”周宗凯说,川美的艺术家们一直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黄桷坪的建设。当时,九龙坡区政府也在考虑对黄桷坪街道进行改造,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改造,花费巨大不说,还涉及几十户人家的拆迁。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这条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在一次片区座谈会中,罗中立和盘托出自己的创意:“在楼面涂鸦作画,花费不多就能让失去生命力的老楼,重新焕发生机。”他的想法跟政府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双方一“碰”即合。
很快,九龙坡区政府将每幢楼的图纸挂在街上,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对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市民的热情很高。
“15个工程队同时开进黄桷坪,出动800多名工人、学生和艺术家参与制作,消耗各色涂料12.5吨、各类画笔3万支。”九龙坡区政府创意办主任谢维娅一口说出了这些数字。不过,跟传统产业相比,她对创意产业的前景也有种担忧,“传统的产业,可以算出投入产出,而创意产业算不出投入产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她的担心并非多余。记者在涂鸦一条街看到,该地区的产业业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生意最红火的并不是文化商店,而是原有的几大餐馆。
但不管怎么说,九龙坡区还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仅仅用了150天,花费1500万元,就将一条老街打扮得时尚而靓丽。
据悉,按照规划,到2010年,黄桷坪地区将入驻150余家文化创意机构,聚集约6000-8000名艺术从业人员,仅这一地,产值将达到20亿元,带动数百家企业存活。记者点评:
只有政府的吆喝和艺术家的兴奋,而没有商人的激动和产业的支撑,这就是涂鸦一条街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缺乏产业支撑的创意,就好比无水之源,井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只是政府和艺术家热情高涨,而没有企业的积极投入,美丽的规划会不会变成一个美丽的神话?我们期待着政府的吆喝、艺术家的兴奋和商人的激动、产业的支撑完美结合,有了这样的结合,涂鸦一条街才真正开始着墨。
“吹”出来的欧式一条街,操作失败,教训惨痛
从江北区观音桥沿着一个叫“北城天街”的地方,往东再走几百米,便到了欧式一条街——这个在上世纪未曾搅动重庆市民神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欧式一条街早已没有了昔日繁华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住宅区。在这条街中,即将被爆破的米兰大厦特别显眼。整个楼盘被围墙围住,围墙上“危房拆除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的红色字样特别醒目。
据了解,在欧式一条街整个项目中,像米兰大厦一样的烂尾楼,曾经有7座。这个神话是如何吹出来,又是如何破灭的呢?
1996年,重庆即将直辖的消息,让房地产开发商们兴奋不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原兴集团凭借策划大胆、设计精美的方案说动政府,将位于江北观音桥商圈附近的580余亩土地圈为欧式一条街建设用地。
于是,一个被开发商吹出来的创意迅速膨胀成了一个神话。在新原兴集团的宣传资料上是这么说的:“欧式一条街位于北部新城中心地带,由在国内外声誉很高的法国迪哈设计公司和中国国家级建筑大师黄克武联袂担纲设计,不但是新重庆最具景观性和人文色彩的区域,更将成为充满时代活力的重庆第二市中心。”
新原兴也确实为这个宏大蓝图投入巨资。欧式一条街当年所在地是一片已经基本抛荒的土地,地质条件复杂,相对落差达到47米。据新原兴方面称,开发欧式一条街项目,已经投入12.38亿元。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街运动中,由于战线太长,新原兴资金链断裂,无奈之下,只好将一些项目转卖给其他公司,而其他公司又层层分包,于是工程一直处于停停补补的状态。在20D0年前后,欧式一条街的7座主要建筑全部沦为烂尾楼。
而今,7座烂尾楼已陆续被处置,有的被改建为酒店,有的被改为数码大厦,有的改成了住宅楼。随着米兰大厦的处置完成,欧式一条街将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者点评:
不能说欧式一条街不是一个好创意,但好创意不等于就是好项目、好效益,欧式一条街的教训告诫我们:无中生有(产生创意)不妨异想天开,但落地生根(实践创意)必须脚踏实地,否则,再美妙的创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喊”出来的洋人街,虽方兴未艾,但需抑俗扬雅
在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段,沿着十里长江,有一处光怪陆离的地方。从倾斜的洋楼到尖顶的教堂,从透明的舞厅到逗人的花车,让你嘻嘻哈哈玩个够。其大名叫美心长江风景区,老百姓叫它洋人街。
洋人街的来历颇具戏剧性。
2005年,美心集团从南岸区拿到了一块面积达3000亩的土地。开始,美心集团一心想通过旅游开发带动房地产。可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要炒热房地产谈何容易。
如何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心集团企划部经理卢小庆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到欧洲各国考察,异国情调的欧式风格深深打动了他们,美心集团高层决定按照欧式标准先打造出一条街来。
2005年10月破土动工,一年过后,几十栋欧式建筑拔地而起。更为壮观的是,几十位外国朋友经营起了中国味十足的火锅、水饺。风景区开街时,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看到这么多的老外在一旁吆喝,于是“洋人街”这个名字不胫而走。
随着洋人街的名气越来越大,美心集团高层对这条街也用上了心。卢小庆讲了这样一个创意故事:美国迪斯尼公园建好后,策划师绞尽脑汁却不知道门该设在哪里。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妙招:免费开放公园,让游客自个儿去找路,几个月后,策划师按路索门,难题迎刃而解。
同样,美心集团也从百姓的俗称中找到了创意灵感,他们决定以洋人街为核心,打造一座无主题公园,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让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和风格迥异的情调汇聚一堂,通过强烈的文化反差,让人们产生一种在错乱中的震撼感。
正因如此,对于洋人街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年上半年,七旬老翁熊志彬在网上发帖指出洋人街有四大恶俗:街口的洋楼,正面塑了一个爬窗男人,侧面塑了一个女人,暗喻偷情,实属低俗:街边凳子塑成胖女人的翘屁股,也是恶俗;厕所内小便槽做成涂口红的女人嘴,更显恶心:标语将鲁迅的名言反过来写成“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这是恶搞鲁迅。
有意思的是,7月5日,围绕四大恶俗,熊志彬与美心集团在网上进行了一番大辩论。出乎意料的是,在3万多网友参与的投票中,有93,7%的网友认为洋人街的种种创意给习惯固定思维的人们提供了很多乐趣。
虽然洋人街“俗”名远扬,但招商却异常火爆。卢小庆说:“目前,洋人街引进的商家已有400多家,来自10多个国家的老外在洋人街开店,我们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洋人街。”
有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洋人街接待游客近80万。在周末,洋人街一天的游客也能上万人。
虽然背负骂名,但美心集团将穷人经济学发挥到极致。它对所有经营户实行三年免房租、物管费和垃圾清运费的优惠政策。目前洋人街吸纳的合作者及从业人员,80%是下岗职工。卢小庆说:“我们推出了很多一元钱项目,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包括下岗职工、‘棒棒’都能在洋人街消费得起。”
据悉,洋人街目前的投资已经超过8亿元,试运营1年多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点评:
洋人街因独特的创意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因一些低俗的创意引来骂名。由此可见,创意产业离不开政府之手的点拨,如果任由企业炒作,一味地追求轰动效益,难免会走入低俗的怪圈。不过,其穷人经济学却值得称道:没有人气,哪来商气和财气?
愿方兴未艾的洋人街抑俗扬雅,一路走好。
“碰”出来的涂鸦一条街,虽神形兼备,但要由虚入实
从杨家坪沿着一条宽敞的沥青路,只需15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涂鸦一条街。
走在街上,有一种恍忽进入艺术殿堂的感觉:过去脏兮兮的房屋外墙上,如今跳跃着一个个如精灵般的艺术形象:以前凌乱的店名,被艺术字所代替;往日被弃之荒野的废旧机器,通过一番精美组合,显得厚重而时尚……在两年前,黄桷坪还是一条脏乱差的老街,为何能神奇般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这还得从一个创意点子说起。
去年6月,我市成立创意领导小组,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罗中立恰恰就是其中的成员。从那时起,罗中立就萌发了在黄桷坪打造涂鸦街的想法。
“罗院长之所以提出这个点子,很大程度上缘于川美人对黄桷坪的情结。”川美影视动漫学院副院长周宗凯说。川美自上个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就植根于黄桷坪。川美发展壮大了,黄桷坪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黄桷坪的街头风貌,与川美内部小环境有强烈的反差。”周宗凯说,川美的艺术家们一直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黄桷坪的建设。当时,九龙坡区政府也在考虑对黄桷坪街道进行改造,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改造,花费巨大不说,还涉及几十户人家的拆迁。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这条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在一次片区座谈会中,罗中立和盘托出自己的创意:“在楼面涂鸦作画,花费不多就能让失去生命力的老楼,重新焕发生机。”他的想法跟政府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双方一“碰”即合。
很快,九龙坡区政府将每幢楼的图纸挂在街上,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对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市民的热情很高。
“15个工程队同时开进黄桷坪,出动800多名工人、学生和艺术家参与制作,消耗各色涂料12.5吨、各类画笔3万支。”九龙坡区政府创意办主任谢维娅一口说出了这些数字。不过,跟传统产业相比,她对创意产业的前景也有种担忧,“传统的产业,可以算出投入产出,而创意产业算不出投入产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她的担心并非多余。记者在涂鸦一条街看到,该地区的产业业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生意最红火的并不是文化商店,而是原有的几大餐馆。
但不管怎么说,九龙坡区还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仅仅用了150天,花费1500万元,就将一条老街打扮得时尚而靓丽。
据悉,按照规划,到2010年,黄桷坪地区将入驻150余家文化创意机构,聚集约6000-8000名艺术从业人员,仅这一地,产值将达到20亿元,带动数百家企业存活。记者点评:
只有政府的吆喝和艺术家的兴奋,而没有商人的激动和产业的支撑,这就是涂鸦一条街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缺乏产业支撑的创意,就好比无水之源,井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只是政府和艺术家热情高涨,而没有企业的积极投入,美丽的规划会不会变成一个美丽的神话?我们期待着政府的吆喝、艺术家的兴奋和商人的激动、产业的支撑完美结合,有了这样的结合,涂鸦一条街才真正开始着墨。
“吹”出来的欧式一条街,操作失败,教训惨痛
从江北区观音桥沿着一个叫“北城天街”的地方,往东再走几百米,便到了欧式一条街——这个在上世纪未曾搅动重庆市民神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欧式一条街早已没有了昔日繁华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住宅区。在这条街中,即将被爆破的米兰大厦特别显眼。整个楼盘被围墙围住,围墙上“危房拆除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的红色字样特别醒目。
据了解,在欧式一条街整个项目中,像米兰大厦一样的烂尾楼,曾经有7座。这个神话是如何吹出来,又是如何破灭的呢?
1996年,重庆即将直辖的消息,让房地产开发商们兴奋不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原兴集团凭借策划大胆、设计精美的方案说动政府,将位于江北观音桥商圈附近的580余亩土地圈为欧式一条街建设用地。
于是,一个被开发商吹出来的创意迅速膨胀成了一个神话。在新原兴集团的宣传资料上是这么说的:“欧式一条街位于北部新城中心地带,由在国内外声誉很高的法国迪哈设计公司和中国国家级建筑大师黄克武联袂担纲设计,不但是新重庆最具景观性和人文色彩的区域,更将成为充满时代活力的重庆第二市中心。”
新原兴也确实为这个宏大蓝图投入巨资。欧式一条街当年所在地是一片已经基本抛荒的土地,地质条件复杂,相对落差达到47米。据新原兴方面称,开发欧式一条街项目,已经投入12.38亿元。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街运动中,由于战线太长,新原兴资金链断裂,无奈之下,只好将一些项目转卖给其他公司,而其他公司又层层分包,于是工程一直处于停停补补的状态。在20D0年前后,欧式一条街的7座主要建筑全部沦为烂尾楼。
而今,7座烂尾楼已陆续被处置,有的被改建为酒店,有的被改为数码大厦,有的改成了住宅楼。随着米兰大厦的处置完成,欧式一条街将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者点评:
不能说欧式一条街不是一个好创意,但好创意不等于就是好项目、好效益,欧式一条街的教训告诫我们:无中生有(产生创意)不妨异想天开,但落地生根(实践创意)必须脚踏实地,否则,再美妙的创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