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为了真正的先生。”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的是一种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味并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需要教育者的“机智”,而比“机智”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超越自己,开拓心胸,能正确看待并面对困难,享受磨练带来成功的快乐是我一直在教学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民主;比较;理想
《当代教育家》中提到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境“中国教育的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我认为越是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你就越能教育出好的学生。能把学生当“人”,就能凡事都愿意跟学生“商量”。而什么事都能跟学生“商量”,体会“商量”的魅力,你就会发现:凡事打出“商量”的牌子,一定容易成功!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也就是我们班级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民主的方法!我觉得有很多事不妨从自身做起,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爹娘就养出什么样的娃。”我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一、自己当“家”做主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说“我们现在是初中生了,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就是班的主人,凡事要大家商量,实在不行老师再出手相助”。比方说今年我带七年级(6)班,首先我让大家“商量”选出了有领导管理能力的小颖当班长。别看她是小女生,她做事真的有自己的一套。我刚想把我写好的班规交给她“执行”,谁知道她拿过来看了看说:“老师,您这个班规太繁琐了。还是用我的吧,我保证能管好。”我看她一脸的自信便让她试试。她第二天就把“新”的班规“搞”好了,说:“老师,每个人每周满分10分,违反一次纪律扣一分,扣到五分要受罚。”我说:“那你打算罚什么?”她笑笑说:“三选一,第一是罚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次!一般这个惩罚比较难熬。第二,罚唱歌跳舞三分钟。这个比较容易,但很多人不敢做,怕难为情。”我笑了笑,饶有兴趣地再听下去。“第三,就是交给老师罚咯。”把问题又丢给我?我笑着问她“那该怎么罚?”她笑着说:“学校不是有植物园的吗?让受罚的同学拔草去!”……就这样,每周五都会听见她清脆的喊道“喻同学今周10分; 周同学9分,上语文课没有认真听;周同学10分……”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生怕自己不小心被扣分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做的是让他们“当家作主”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肯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商量着做。就这样,我班经过商量后明确了上英语课要听英语课代表的要求;上数学课要听数学课代表的安排;上语文课要在语文课代表的指导下认真读书……学生得到锻炼,能明白到他们真的“当家作主”,他们才能把当作自己当家的“主人”去认真投入,才能更有凝聚力,能愿意为班级付出。
二、做最好的自己
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挑战一个新的自我。自己与自己比较,才能充满信心地走向明天,才能当最好的自己。人的一辈子才短短几十年,每一天都应该活得精彩而有意义,如果白白虚度光阴,那样就相当不值得了。诚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只要每天都坚持自己跟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我,只要想到:我的今天比昨天早回来教室一分钟;我今天比昨天更快完成作业;我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页书;我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了几个英文单词;我今天写的日记比昨天更有条理了……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满怀希望地去迎接明天的到来。相反,人的一辈子,如果很多事都跟别人比,那会过得很累。经常会有同学向我抱怨:我为什么老是考试不如他?他为什么老是那么顺利而我老是不如意?为什么好事总没有我的份?为什么他什么都比我好呢?为什么我扫地要比别人多?为什么老师老是偏心他呢?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笨,什么都记不住?为什么我老爸老妈就没有那么理解我?……等等一大堆的疑问。我总是教育他们,先跟自己比吧,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比,人活着就非常轻松而且有意思;自己跟自己比,才能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跟自己比,才能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三、要有博大的胸怀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才能装的下任何事,才能从容面对任何困难,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愤懑恼骚,不悲观忧伤,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眼皮下容不下一丁点小事,那必然会经常埋怨,心里难过,跟周围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中就明确的写到“培养学生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就能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与数万光年的星系的角度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顺其自然,就能积极进取。”可见,培养学生具有博大胸怀对其一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则。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血的机器。也不是按照某种编好的程序来执行任务的电脑。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在科学的管理中轻松驾驭,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完美,更具心灵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北京华夏新视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3]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
[4]當代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民主;比较;理想
《当代教育家》中提到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境“中国教育的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我认为越是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你就越能教育出好的学生。能把学生当“人”,就能凡事都愿意跟学生“商量”。而什么事都能跟学生“商量”,体会“商量”的魅力,你就会发现:凡事打出“商量”的牌子,一定容易成功!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也就是我们班级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民主的方法!我觉得有很多事不妨从自身做起,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爹娘就养出什么样的娃。”我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一、自己当“家”做主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说“我们现在是初中生了,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就是班的主人,凡事要大家商量,实在不行老师再出手相助”。比方说今年我带七年级(6)班,首先我让大家“商量”选出了有领导管理能力的小颖当班长。别看她是小女生,她做事真的有自己的一套。我刚想把我写好的班规交给她“执行”,谁知道她拿过来看了看说:“老师,您这个班规太繁琐了。还是用我的吧,我保证能管好。”我看她一脸的自信便让她试试。她第二天就把“新”的班规“搞”好了,说:“老师,每个人每周满分10分,违反一次纪律扣一分,扣到五分要受罚。”我说:“那你打算罚什么?”她笑笑说:“三选一,第一是罚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次!一般这个惩罚比较难熬。第二,罚唱歌跳舞三分钟。这个比较容易,但很多人不敢做,怕难为情。”我笑了笑,饶有兴趣地再听下去。“第三,就是交给老师罚咯。”把问题又丢给我?我笑着问她“那该怎么罚?”她笑着说:“学校不是有植物园的吗?让受罚的同学拔草去!”……就这样,每周五都会听见她清脆的喊道“喻同学今周10分; 周同学9分,上语文课没有认真听;周同学10分……”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生怕自己不小心被扣分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做的是让他们“当家作主”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肯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商量着做。就这样,我班经过商量后明确了上英语课要听英语课代表的要求;上数学课要听数学课代表的安排;上语文课要在语文课代表的指导下认真读书……学生得到锻炼,能明白到他们真的“当家作主”,他们才能把当作自己当家的“主人”去认真投入,才能更有凝聚力,能愿意为班级付出。
二、做最好的自己
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挑战一个新的自我。自己与自己比较,才能充满信心地走向明天,才能当最好的自己。人的一辈子才短短几十年,每一天都应该活得精彩而有意义,如果白白虚度光阴,那样就相当不值得了。诚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只要每天都坚持自己跟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我,只要想到:我的今天比昨天早回来教室一分钟;我今天比昨天更快完成作业;我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页书;我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了几个英文单词;我今天写的日记比昨天更有条理了……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满怀希望地去迎接明天的到来。相反,人的一辈子,如果很多事都跟别人比,那会过得很累。经常会有同学向我抱怨:我为什么老是考试不如他?他为什么老是那么顺利而我老是不如意?为什么好事总没有我的份?为什么他什么都比我好呢?为什么我扫地要比别人多?为什么老师老是偏心他呢?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笨,什么都记不住?为什么我老爸老妈就没有那么理解我?……等等一大堆的疑问。我总是教育他们,先跟自己比吧,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比,人活着就非常轻松而且有意思;自己跟自己比,才能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跟自己比,才能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三、要有博大的胸怀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才能装的下任何事,才能从容面对任何困难,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愤懑恼骚,不悲观忧伤,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眼皮下容不下一丁点小事,那必然会经常埋怨,心里难过,跟周围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中就明确的写到“培养学生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就能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与数万光年的星系的角度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顺其自然,就能积极进取。”可见,培养学生具有博大胸怀对其一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则。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血的机器。也不是按照某种编好的程序来执行任务的电脑。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在科学的管理中轻松驾驭,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完美,更具心灵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北京华夏新视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3]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
[4]當代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