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喂养所具有的优越性是全世界所公认的。我国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与发达国家水平及WHO要求甚远。为了解我国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总结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86-01
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好的食品,母乳干净卫生、温度适宜、营养丰富,容易吸收,并且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可抑制病毒和细菌生长,有助于提高婴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母乳喂养无论是对婴儿、产妇,还是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发现母乳喂养中,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逐渐增多,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被取代的是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这严重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1]。文章分析我国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的因素,如社会因素,进口奶粉媒体的渲染,家长理念的错误,80,90后独生子女成长背景缺乏责任心,爱心,不能坚持,娇气,剖宫产率上升,女性职场因素,乙肝携带孕妇治疗不规范,产妇住院时间短,不能及时解决喂养问题,国家对爱婴医院评审工作不重视等。文章旨在寻找原因,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
1 母乳喂养的好处
人乳具有生物学特异性,其在婴儿喂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免疫、营养、心理、发育、健康、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都很有益,一方面可以在近期内,避免婴儿患感染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中耳炎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另一方面还避免远期发生冠心病、肿瘤、肥胖、过敏等。据相关研究表明[2],母乳喂养婴儿,相比较于非母乳喂养,其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几率明显降低,在认知发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哺乳喂养可以促使产妇分泌催产素,避免产后出血,促使子宫复原;避免发生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有利于哺乳期无经期间避孕;促使机体恢复孕前体重;防止母亲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髋骨关节骨折等。
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3],母乳喂养率受到文化教育、社会经济、支持组织、产科制度等因素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的帮助度和支持度都不够,产妇住院时间短,脱离了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在母乳喂养的时候,一旦遇到哺乳问题,得不到帮助和支持,再加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进而中止母乳喂养。
2.2 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低
剖宫产手术后,没有在30分钟内吸允产妇的乳头;剖宫产手术后,切口疼痛,影响产妇睡眠和休息,没有有效、及时哺乳;术后输入抗生素等药液,一方面产妇行动不便,无法哺乳;另一方面药物通过乳汁排出,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剖宫产产妇手术前后饮食受到限制,致使产妇营养不足,进而影响乳汁分泌。对此,医学需加强改善管理制度,加强生产护理,降低剖宫产率。
2.3 母亲的心理状态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负担比较重,并且,现在的产妇绝大多数都是80,90后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其成长背景的影响,缺乏责任心、爱心,怕麻烦,不能坚持,娇气,担心母乳喂养身体会走型,最终放弃母乳喂养。实际上,产妇只要保持愉快心情,注意睡眠和休息,出院后积极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实行母乳喂养,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体型。
2.4 女性职场因素
由于我国妇女的就业率比较高,尤其是年轻妇女,她们绝大多数都有工作,即便我国在政策上给孕产妇一定照顾,但是,仍然有母亲害怕失去原来工作,或者是为了保留现有工作,或者是为了升职,2-3个月就恢复工作,和母乳喂养发生冲突,降低了母乳喂养率。
2.5 母婴患病因素
有的产妇在妊娠期间合并乙肝、贫血、高血压等疾病,也或者是产后患有乳腺炎,进而影响哺乳。早产儿、高危患儿母亲由于担心患儿病情,不能及时对患儿进行哺乳喂养,致使乳汁分泌减少,进而致使婴儿未能得到最佳营养品。对于,对于患一般疾病的产妇,建议其不要轻易放弃哺乳,乳汁中的抗体可以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如果母亲或者是婴儿需要暂时分开,要指导母亲如何泌乳、挤奶以及贮存,把挤出来的乳汁放入冰箱中保存,以此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2.6 产妇及其家属缺乏母乳喂养知识
有的产妇由于不了解母乳喂养优点,片面认为牛奶喂养更容易掌握;有的产妇由于受到当地风俗影响,忌口多,进食少,营养不足,乳汁分泌少,同时,又担心婴儿饥饿,用代乳品喂养;有的产妇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好,受到进口奶粉媒体的渲染,认为进口奶粉比母乳营养价值高,于是放弃母乳喂养。
2.7 国家对爱婴医院评审工作不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婴儿出生后,需要在4-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原则,但是对爱婴医院的评审工作重视度不够。对此,需加强爱婴医院评审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完善产房改革制度,加强产妇和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促进母乳喂养。
3 讨论
婴儿出生后4到6月内,最佳的喂养方式就是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物,营养全面、均衡,可以为婴儿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最近几年,营养学方面研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母乳替代品添加各种营养成分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母乳喂养的健康性主要是因为母乳中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孕妇以及哺乳期母亲进行专题讲座,发放关于“母乳喂养”的材料,告知大家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人工喂养的坏处,使听众形成一种自觉意识,意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个母亲的义务和天职,同时也是孩子应享有的权利。如果母婴患病,或者是乳房缺陷,需针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妇女健康饮食指导,补充营养,调节饮食结构,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鱼汤、鸡汤、谷类、新鲜蔬菜等,促使乳汁分泌,禁止食辛辣、生冷食物;及时掌握产妇的心理变化,稳定患者情绪,告知产妇分娩、哺乳过程中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充分理解和爱护产妇;定期安排专业的回访人员对分娩产妇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解决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鼓励产妇,提高产妇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家庭和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确保乳母心境良好、休息充足、营养丰富、睡眠充足,至少有半年的产假,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曾丽春, 巫兰芬, 钟丽清. 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J] . 吉林医学, 2010,31(8):1103.
[2]韦琼兰.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27.
[3]谷梅梅.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3):29-31.
作者简介:徐春慧,年龄:41,性别:女,工作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西院),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护士长
【关键词】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86-01
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好的食品,母乳干净卫生、温度适宜、营养丰富,容易吸收,并且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可抑制病毒和细菌生长,有助于提高婴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母乳喂养无论是对婴儿、产妇,还是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发现母乳喂养中,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逐渐增多,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被取代的是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这严重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1]。文章分析我国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的因素,如社会因素,进口奶粉媒体的渲染,家长理念的错误,80,90后独生子女成长背景缺乏责任心,爱心,不能坚持,娇气,剖宫产率上升,女性职场因素,乙肝携带孕妇治疗不规范,产妇住院时间短,不能及时解决喂养问题,国家对爱婴医院评审工作不重视等。文章旨在寻找原因,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
1 母乳喂养的好处
人乳具有生物学特异性,其在婴儿喂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免疫、营养、心理、发育、健康、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都很有益,一方面可以在近期内,避免婴儿患感染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中耳炎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另一方面还避免远期发生冠心病、肿瘤、肥胖、过敏等。据相关研究表明[2],母乳喂养婴儿,相比较于非母乳喂养,其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几率明显降低,在认知发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哺乳喂养可以促使产妇分泌催产素,避免产后出血,促使子宫复原;避免发生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有利于哺乳期无经期间避孕;促使机体恢复孕前体重;防止母亲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髋骨关节骨折等。
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3],母乳喂养率受到文化教育、社会经济、支持组织、产科制度等因素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的帮助度和支持度都不够,产妇住院时间短,脱离了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在母乳喂养的时候,一旦遇到哺乳问题,得不到帮助和支持,再加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进而中止母乳喂养。
2.2 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低
剖宫产手术后,没有在30分钟内吸允产妇的乳头;剖宫产手术后,切口疼痛,影响产妇睡眠和休息,没有有效、及时哺乳;术后输入抗生素等药液,一方面产妇行动不便,无法哺乳;另一方面药物通过乳汁排出,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剖宫产产妇手术前后饮食受到限制,致使产妇营养不足,进而影响乳汁分泌。对此,医学需加强改善管理制度,加强生产护理,降低剖宫产率。
2.3 母亲的心理状态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负担比较重,并且,现在的产妇绝大多数都是80,90后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其成长背景的影响,缺乏责任心、爱心,怕麻烦,不能坚持,娇气,担心母乳喂养身体会走型,最终放弃母乳喂养。实际上,产妇只要保持愉快心情,注意睡眠和休息,出院后积极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实行母乳喂养,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体型。
2.4 女性职场因素
由于我国妇女的就业率比较高,尤其是年轻妇女,她们绝大多数都有工作,即便我国在政策上给孕产妇一定照顾,但是,仍然有母亲害怕失去原来工作,或者是为了保留现有工作,或者是为了升职,2-3个月就恢复工作,和母乳喂养发生冲突,降低了母乳喂养率。
2.5 母婴患病因素
有的产妇在妊娠期间合并乙肝、贫血、高血压等疾病,也或者是产后患有乳腺炎,进而影响哺乳。早产儿、高危患儿母亲由于担心患儿病情,不能及时对患儿进行哺乳喂养,致使乳汁分泌减少,进而致使婴儿未能得到最佳营养品。对于,对于患一般疾病的产妇,建议其不要轻易放弃哺乳,乳汁中的抗体可以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如果母亲或者是婴儿需要暂时分开,要指导母亲如何泌乳、挤奶以及贮存,把挤出来的乳汁放入冰箱中保存,以此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2.6 产妇及其家属缺乏母乳喂养知识
有的产妇由于不了解母乳喂养优点,片面认为牛奶喂养更容易掌握;有的产妇由于受到当地风俗影响,忌口多,进食少,营养不足,乳汁分泌少,同时,又担心婴儿饥饿,用代乳品喂养;有的产妇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好,受到进口奶粉媒体的渲染,认为进口奶粉比母乳营养价值高,于是放弃母乳喂养。
2.7 国家对爱婴医院评审工作不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婴儿出生后,需要在4-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原则,但是对爱婴医院的评审工作重视度不够。对此,需加强爱婴医院评审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完善产房改革制度,加强产妇和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促进母乳喂养。
3 讨论
婴儿出生后4到6月内,最佳的喂养方式就是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物,营养全面、均衡,可以为婴儿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最近几年,营养学方面研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母乳替代品添加各种营养成分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母乳喂养的健康性主要是因为母乳中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孕妇以及哺乳期母亲进行专题讲座,发放关于“母乳喂养”的材料,告知大家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人工喂养的坏处,使听众形成一种自觉意识,意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个母亲的义务和天职,同时也是孩子应享有的权利。如果母婴患病,或者是乳房缺陷,需针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妇女健康饮食指导,补充营养,调节饮食结构,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鱼汤、鸡汤、谷类、新鲜蔬菜等,促使乳汁分泌,禁止食辛辣、生冷食物;及时掌握产妇的心理变化,稳定患者情绪,告知产妇分娩、哺乳过程中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充分理解和爱护产妇;定期安排专业的回访人员对分娩产妇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解决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鼓励产妇,提高产妇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家庭和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母乳喂养氛围,确保乳母心境良好、休息充足、营养丰富、睡眠充足,至少有半年的产假,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曾丽春, 巫兰芬, 钟丽清. 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J] . 吉林医学, 2010,31(8):1103.
[2]韦琼兰.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27.
[3]谷梅梅.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3):29-31.
作者简介:徐春慧,年龄:41,性别:女,工作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西院),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