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上好初中历史课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中迅速应用的一项专门技术,师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与历史有关的事实热点、大量古迹和古董的展示等,聚集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1 在新课导入方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如果在上课一开始无法引起其注意,则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到。而利用多媒体中的画面和声音,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利用视频导入的方法,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笔者利用开国大典的视频来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学生自然而然地想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点点滴滴。这就创设了学习这节课的情境。
  1.2 难点突破方面
  很多历史知识需要学生把握时间和地点以及经过,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典型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方位的渲染,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重点内容。在讲解红军长征路线时,以前是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图,标出位置。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没有形成动态的印象,不容易掌握。利用Flash展示长征的动态过程,一步一步地把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来,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动态中构建知识网络。最后,播放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不仅使学生再次回顾有关长征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1.3 知识整合方面
  历史是一系列具有相互关系的事件的集合。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主动地分析其联系。利用多媒体可以逐步展示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知识网络,使学生体验构建过程。在展示某一内容时,还可以通过添加超链接的方法,把视角直接转换到相关内容上,这是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的。
  1.4 爱国主义教育方面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历史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历史课必须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在网上,就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例如专题片、文章、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的访谈等,这些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有全方位的感受。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播放、展现等,学生可以如身临其境地看到、听到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使用多媒体的作用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歷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知识宝库,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较多的知识需求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应变以往的“传知识”为“教方法”,传授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多媒体在以下各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方便展示教学目标
  在目标教学中,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向学生展示目标。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用这个目标控制教学,本课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条主线而进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目标层次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的定位要由教材知识和学生的水平能力等方面共同组成,所以需要展示的内容很多。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此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量和学习经验较少,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自学要求。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等教学目标内容,以及预习提纲的指导范例和重点、难点知识。需要展示的内容数量之大,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口授等教学工具是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课前准备活动。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充分满足知识再现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知识和范例的引导下,顺利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
  如“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一课中,教师导入新课后,针对第一子目录的内容,提出5个问题:1)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2)他出使西域的经过怎样?3)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如何?4)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影响?5)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继承与发扬?前四题为全班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第五题为选做题目。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进而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为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创造了条件。同时学生对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本体系中的具体知识就产生初步印象。
  2.2 使教学过程形象化
  历史是一门反映过去客观事实的人文学科,其固有的特性使它既不可能重演,又不可能通过实验去感知。但历史的本身却有血有肉、五彩缤纷,而呈献在学生面前的课本又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这使它们之间构成严重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显示功能。既然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再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那么笔者就以图文声像方式,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缩短久远的历史与现代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
  秦灭六国是“秦的统一”一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配有精心解说词的秦灭六国的战争历程,通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把根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再启迪学生思考,如秦灭六国的次序和方法是什么?秦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策略?学生借助教师所给的资料,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起来头头是道。
  3 使情感自然渗透
  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电教媒体的使用,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使学生情感融入教材中,与作者同喜同忧。例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这一框题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扑向敌人的机枪射孔,自己壮烈牺牲这一高潮情节,教师借助于电教煤体,教室中出现壮观而惨烈的战争场面,以及嘹亮的冲锋号声、密集的枪炮声、高亢激昂的“同志们,冲啊”的喊声和志愿军战士的回应。学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好地体会了黄继光“舍身”的意义,英雄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入他们脑中。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精导的前提下,加大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和力度。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是提一些大众化的问题,留一些大众化的作业,这样要想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可能的。而在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交流和展示得到增强,进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总之,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既要做到把这把剑舞得漂亮,又要做到不被这把剑所伤。更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努力探索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规律,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职营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文化基础差,他们对抽象的营销理论不容易理解。教材中大部分案例是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对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案例不具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该文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
本文对新农一号狗牙根的选育过程、形态生物学特性、种子生产、建坪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是一种优良的草坪草与牧草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职学校由于生源质量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偏低。脑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肢体动作等,让学生在情绪上完全投入课堂学习一提高教学效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职业学校的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除了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从专业技能等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锻炼和塑形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