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时代的教育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家长们有严重的择校焦虑,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整体基础教育存在竞技化、应试化倾向,学生和家长都卷入应试竞赛之中,这不但让孩子的学业负担沉重,也让家长有严重的教育焦虑。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时,会议强调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教育成本与教育资源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升级,现在养育一个孩子,和以前养育一个孩子是截然不同的。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最大的矛盾問题就是“教育”。“现在的学生想要成绩优异,不补课怎么行,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怎么行。”曾经有家长在网络上吐槽:“自己养的不是孩子,而是吞金兽和碎钞机。”青岛市民刘先生算了一笔账:家里目前只有一个孩子,一年补习英语和数学加一起就要26000元,除了文化课的培养,还要培养兴趣爱好,舞蹈、画画样样都不落下,这一年光补课就要花费50000元。这只是一个孩子要花费的-价钱,如果是三个孩子的话,很多家长表示想都不敢想。
  当前,我国0-3岁的托育,主要由社会力量供给。3-6岁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家长们有严重的择校焦虑,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整体基础教育存在竞技化、应试化倾向,学生和家长都卷入应试竞赛之中,这不但让孩子的学业负担沉重,也让家长有严重的教育焦虑。虽然我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费,可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热,令家长的教育支出负担很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应该把实现普惠托育、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高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这需要做的是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目前占GDP的4%多一点,提高到占GDP的7%到8%,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待遇,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普及,以此扭转不断前移的教育选拔模式。简单来说,如果从孩子出生到高中毕业,都实行教育全免费,办好所有孩子家门口的学校,消除幼升小、小升初的竞争,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会得到有效缓解,而孩子也能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如此,育龄夫妇才不会因教育“内卷”而不愿意生孩子。
  人口增长需要教育规模再扩大
  全面开放三胎生育政策之后,我国每年新生儿会有所增加,在他们长大之后,就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那这部分人口的增长势必会影响到教育规模的扩大。
  随着新生儿出生率的提升,国家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压力就会加大,家庭也是一样。有专家指出,全国三胎生育政策实施后,同一学龄儿童的比例会增大,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教育经费,分摊给每个学龄儿童的比例自然也会减小,甚至会导致学校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供给不足。因此,需要扩大教育资源规模。
  学龄儿童增加与教育资源扩大的平衡过程中,或将使民办教育高速发展,教育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将会产生公平竞争。不过专家表示,只要做好市场引导,这种竞争完全可以保持的良性的状态,而互联网+教育会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替补产品。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每年用于补课的直接花费超过6000亿元,而这还只是直接支出,至于间接的支出,更是无法统计的数字。据世界银行和国际经合组织的数据,中国学生平均每周学习的时间,比发达国家多了十几个小时。相比上一代人,现在进入高考考场的18岁学生多花了几千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却并没有明显提高,考试之外的其他能力还可能下降了。
  当然,好的教育并不是说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去争取名校资源,这毕竟也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办法执行的,毕竟好的资源是有限的。适合的教育才是做好的教育。
  而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便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上到更好的学校,在家门口建设好的高中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校,推行高科技、工业技术精品优质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长有所用,从而有所建树。
其他文献
用户为什么给三翼鸟写歌?  青岛用户写歌送给“新生活”  近日,一位网友发布了一首名为《三翼鸟》的歌曲,火速出圈。“生活最好的模样,理想居住在绽放;智慧相伴不再惆怅,三翼鸟让我把幸福吟唱……”这可不是品牌请人制作的广告曲,而是作者以用户的身份送给三翼鸟的“表扬歌”。  这首在网络流传的《三翼鸟》,来自青岛一位音乐老师刘肖楠。在用旋律记录自己的无数次心情后,这次刘肖楠专门为海尔智家旗下的场景品牌三翼
期刊
无论医生或是患者,若遇到久治不愈的奇难杂症,脑子里就应多一根“痰瘀为患”之弦,或许可得柳暗花明之效!  “怪病多由痰作祟”是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谚语。那什么叫“怪病”呢?一是因为某种病比较少见,在国内甚至全世界都所见不多,俗话说“少见多怪”是也;二是对该病的致病原因不太清楚,同时也就缺少医治该病的药物和成熟的方法;三是该病的症状比较怪异,难以用当前的医学理论加以解释,故称之为“怪病
期刊
只有生育成本真正降下来,民众才有胆量生育。  猝不及防,“三孩”话题“爆了”。  社交网络上的“爆”首先体现为搜索量与讨论度。在新华社微博“三孩”话题下,讨论量四个小时将近30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其他新闻话题讨论度甚至只有几千。  是什么挑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我只想看看配套措施是什么。”“生孩子的KPI越来越重。”“我不买三辆玛莎拉蒂,是因为玛莎拉蒂限购吗?”……众多热评都证明,表面上
期刊
学区房,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稀缺性教育资源的房产。普遍来看,具有优质学区的学区房,其在市场价格上要同比高出其他房源约15%,部分学区可能要比同档次不同区域的房产价格高出20%甚至更多。  多年来,学区房一直是楼市里的热点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学区房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些领先或者超市场规律的色彩。也是因为,学区房现象承载着教育和房地产的双重焦虑。  从房地产基本概念上讲,商品房的市场属性,主要是满足居住需
期刊
随着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对青岛城市战略地位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功能和服务的升级等将产生进一步深远的影响。  李村互通立交匝道改善提升工程预计6月中旬主体完工,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力争6月份通车……进入6月,与青岛新机场相关工程陆续迎来节点,包括坊间早就传言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于8月迎来转场。长期以来,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硬件承载能力已经成为青岛空港发展的
期刊
焦虑的家长和学生,仅仅通过公开渠道进行志愿填报信息搜集,已经无法建立安全感。尤其是在新高考落地的地区,志愿填报规则发生变化,家长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2021年的高考刚刚结束,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1078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最后一场高考收卷铃声响起,一个战场的结束,也意味着第二战场的开启——“高考志愿填报”。  这个第二战场决定着高考生未来的
期刊
生育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户型提升方面。  三孩政策的提出,立即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口是所有行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房地产发展的基本逻辑,人口越多,住房需求越大。那么,在“三孩”时代,人们的住房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人口红利催生“新刚需”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一时间引发热议,其中表现最活跃、态度最积极的一个群体恐怕就是开发商了。“我们这里有大户型,四居室的,快来看看!”……开发商们普遍认
期刊
此轮政策监管,是泼盆冷水让参与者冷静一下,还是会进行深层次的调整?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肯定是后者。  “作业帮已经收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对所涉不当宣传内容、价格标识积极全面整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业务流程,用心服务用户”5月10日作业帮官方对市场监管局处罚作出回应。  而此类处罚,在线教育行业短短半年内已经出现三次,涉及15家在线教育机构,处罚总金额达到
期刊
真正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和人口结构的,还是在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的虹吸能力。一座城市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做好三孩政策之外的人口加法。  为了改善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少子化日益加重,
期刊
从2020年的异军突起到2021年站在“风头浪尖”,用短短一年时间,极兔速递便站到了行业大佬顺丰的对面。  快递行业,在2020年疫情肆虐之时,以其未间断的连通性,维系了城市生活,并且收获了经济属性以外的情感属性,深留在了城市生活的血脉中。  但消费者对快递业的钟情并不能抵消经济效益的压力,先是顺丰两月蒸发2100亿元,随后申通快递发布业绩预告,今年一季度亏损7000万元至1亿元。一线梯队业绩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