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冲洪积平原南部QHJ01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 :华北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永定河冲积平原南部固安县东三更生村501 m深的QHJ01孔岩心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AMS 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等研究.结果表明:①Matuyama(松山)/Gauss(高斯)和Brunhes(布容)/Matuyama(松山)极性界线分别位于231.2 m和78.7 m处,结合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特征,确定地层埋深在231.2 m、78.7 m处分别作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的底界.②通过AMS 14C、光释光(OSL)测年,确定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底界深度分别位于53.5 m和25.5 m.③古永定河冲洪积扇在上新世末期即到达了固安地区,其岩石地层学标志是上新世首次出现的厚层“泥包砾”层之上含大量泥砾的砂层.④第四纪以来,永定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固安地区)为永定河多期改道与摆动形成的泛滥沉积环境.本研究为廊(坊)固(安)凹陷中心地带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地层格架.
其他文献
为更好的开展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笔者以成矿物质来自幔源和构造环境转换制约矿床时空分布为主线,分析了豫西卢氏-内乡地区铜、铀、锂等矿产成矿条件,探讨了与幔源相关的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伸展、挤压的构造环境对卢氏-内乡地区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中元古代,卢氏-内乡地区软流圈上涌,华北陆块南缘伸展形成熊耳裂谷,大规模幔源火山以VMS、SEDEX、MVT方式将铜、铀、铅、锌等成矿物质储备于熊耳群、栾川群、宽坪群等火山碎屑沉积岩中;中元古代,伴随熊耳裂谷作用,来自幔源的龙王幢碱性岩浆岩为铀、稀有、稀土元素成矿奠定了基础
太行山北段发育大量寒武系馒头组紫红色岩系,但一直未有砂页岩型铜矿的报道.本次在山西省广灵县上麻地沟一带发现砂页岩型铜矿,赋存在寒武系馒头组上部灰绿色页岩中,经探槽揭露,出露厚度一般为0.21~0.65 m,品位变化为0.11%~0.58%.含矿层分布面积可能超17000 km2.广泛发育的含矿层,和相对稳定的厚度、品位、矿化层位,暗示本区砂页岩型铜矿为沉积成岩时形成.灰绿色含铜页岩因富含有机质和Fe2+为还原层,可作为地球化学障使含矿热液发生沉淀富集,同时岩浆热液也可以萃取原矿化层中的铜使其进一步富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