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低分子肝素抗凝(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和无抗凝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对患者凝血机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4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行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8例、女48例,年龄(60.51±14.29)岁。根据抗凝方式将患者分为LMWH组、RCA组和无抗凝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最大血栓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以及管路使用寿命及输血情况。结果筛选出术后应用CRRT 354例次,其中LMWH抗凝152次,RCA 160次,无抗凝42次,三组CRRT运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多重比较显示RCA组的CRRT运行时间明显长于无抗凝组[34.50(14.00,86.00)h vs.15.00(12.00,50.88)h,P=0.033]。再次筛选出连续应用同一抗凝方案超过24 h的CRRT 155例次,分析比较CRRT开始前和运行24 h后的凝血指标及其差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α角度(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的CRRT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0),多重比较显示RCA组Angle及MA在CRRT前后变化差值与LMWH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4、0.000)。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输注人次及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术后CRRT治疗采用局部RCA是一种能够延长CRRT运行时间、对患者凝血机能影响小的有效抗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