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宁夏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依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宁夏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完成新任务?近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柏森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记者:宁夏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请您介绍一下宁夏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
张柏森: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受到来宁投资创业、旅游观光、考察调研等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开门红”。推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狠抓燃煤锅炉淘汰、清洁能源替代、扬尘污染管控、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近两年来,全区淘汰燃煤锅炉409台、老旧车3.1万辆,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398台,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33家,提前两年完成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银川都市圈重点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9%、10.3%,全面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考核目标。2019年1-8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5%,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PM10平均浓度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初战告捷。全区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整合后的22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持续推动27个黄河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投运,巩固提升13条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58个入河湖排水沟工业企业直排口取缔工作,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94.87%。2018年,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黄河干流全年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呈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2019年1-8月,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劣五类水质实现了清零目标。
土壤环境监管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完成农用地污染详查任务,农用地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较好。制定《宁夏污染地块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管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禁养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加快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涉危企业环境安全大检查,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
生态保护与修复进入快车道。率先在全国划定并发布宁夏生态保护红线,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4.76%,形成了“三屏一带五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连续两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排查人类活动点位2616处,保留和完成整治2596处,整改完成率99.24%。尤其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9处人类活动点位全部完成生态综合整治,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充分肯定,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原则之一,这一原则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宁夏是怎样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
张柏森: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国民教育等各类规划方案中,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克服惯性思维、速度情结和路径依赖,立足长远,着眼现实,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学会算资源账、能源账、环境账、长远账,努力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子,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宏观管控,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对有利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优先审批、优先落实、主动服务,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在推进污染防治上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非政府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2018年6月1日-7月1日,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1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督察工作,对督察中发现的宁夏存在的问题现在整改落实情况如何?
张柏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强化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治责任、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和水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宁夏梳理出7个方面57个问题,扎实开展整改。
认真制定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宁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方案》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明确了210项整改措施和工作时限。
坚持领导包抓,强化高位推动。宁夏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高规格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自治区层面每项整改任务由1名省级领导同志牵头包抓,各市、县(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包抓具体整改任务,加大了工作力度,强化了责任落实。
紧盯目标任务,强力推动整改。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认真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单位)专项整改方案,拉条挂账、专人督办、专案盯办,确保反馈问题整改件件有人抓、事事有着落。严格落实整改销号条件、工作程序、档案收集、结果备案、督查问责等具体要求,建立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制度,强化整改问题监督评估与专家验收,确保整改工作科学真实,不留死角与隐患。截至2019年8月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57项具体问题中,目前已基本完成15项,其他问题正在整改推进之中。
记者: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区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代会精神,宁夏将有怎样的思路和规划?
张柏森:宁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修订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制定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等八项配套制度,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基础,优化服务,严格监管,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今后一段时间,宁夏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不折不扣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以银川都市圈、沿黄生态经济带、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为重点,聚焦群眾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等突出问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凝聚各方共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工业园区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切实疏堵点、治痛点、解难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人民交上一份答卷。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已批准并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计划,扎实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重点治理区的恢复治理工作。
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着力解决恶臭扰民问题、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突出抓好清洁供暖,推动煤炭等化工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铁路货运量,降低公路货运量。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实施碧水保卫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为重点,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加快典农河、沙湖、星海湖“一河两湖”和固原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渝河、茹河“五河”等骨干工程建设,巩固扩大治理成果。抓好22个工业园区、36座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狠抓不达标水体、黑臭水体和重点入黄排水沟整治,全面治理取缔黄河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污水直排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美环境。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设施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
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采样调查,逐步确定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定全区涉重金属企业总量减排方案,依法关停不达标企业。开展黄河两岸“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填埋、处置行为。加大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修订排放标准,完善运维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持续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农膜、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工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陈洪岩
记者:宁夏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请您介绍一下宁夏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
张柏森: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受到来宁投资创业、旅游观光、考察调研等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开门红”。推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狠抓燃煤锅炉淘汰、清洁能源替代、扬尘污染管控、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近两年来,全区淘汰燃煤锅炉409台、老旧车3.1万辆,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398台,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33家,提前两年完成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银川都市圈重点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9%、10.3%,全面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考核目标。2019年1-8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5%,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PM10平均浓度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初战告捷。全区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整合后的22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持续推动27个黄河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投运,巩固提升13条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58个入河湖排水沟工业企业直排口取缔工作,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94.87%。2018年,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黄河干流全年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呈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2019年1-8月,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劣五类水质实现了清零目标。
土壤环境监管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完成农用地污染详查任务,农用地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较好。制定《宁夏污染地块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管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禁养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加快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涉危企业环境安全大检查,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
生态保护与修复进入快车道。率先在全国划定并发布宁夏生态保护红线,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4.76%,形成了“三屏一带五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连续两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排查人类活动点位2616处,保留和完成整治2596处,整改完成率99.24%。尤其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9处人类活动点位全部完成生态综合整治,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充分肯定,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原则之一,这一原则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宁夏是怎样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
张柏森: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国民教育等各类规划方案中,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克服惯性思维、速度情结和路径依赖,立足长远,着眼现实,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学会算资源账、能源账、环境账、长远账,努力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子,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宏观管控,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对有利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优先审批、优先落实、主动服务,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在推进污染防治上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非政府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2018年6月1日-7月1日,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1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督察工作,对督察中发现的宁夏存在的问题现在整改落实情况如何?
张柏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强化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治责任、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和水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宁夏梳理出7个方面57个问题,扎实开展整改。
认真制定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宁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方案》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明确了210项整改措施和工作时限。
坚持领导包抓,强化高位推动。宁夏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高规格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自治区层面每项整改任务由1名省级领导同志牵头包抓,各市、县(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包抓具体整改任务,加大了工作力度,强化了责任落实。
紧盯目标任务,强力推动整改。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认真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单位)专项整改方案,拉条挂账、专人督办、专案盯办,确保反馈问题整改件件有人抓、事事有着落。严格落实整改销号条件、工作程序、档案收集、结果备案、督查问责等具体要求,建立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制度,强化整改问题监督评估与专家验收,确保整改工作科学真实,不留死角与隐患。截至2019年8月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57项具体问题中,目前已基本完成15项,其他问题正在整改推进之中。
记者: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区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代会精神,宁夏将有怎样的思路和规划?
张柏森:宁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修订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制定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等八项配套制度,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基础,优化服务,严格监管,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今后一段时间,宁夏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不折不扣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以银川都市圈、沿黄生态经济带、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为重点,聚焦群眾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等突出问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凝聚各方共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工业园区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切实疏堵点、治痛点、解难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人民交上一份答卷。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已批准并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计划,扎实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重点治理区的恢复治理工作。
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着力解决恶臭扰民问题、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突出抓好清洁供暖,推动煤炭等化工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铁路货运量,降低公路货运量。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实施碧水保卫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为重点,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加快典农河、沙湖、星海湖“一河两湖”和固原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渝河、茹河“五河”等骨干工程建设,巩固扩大治理成果。抓好22个工业园区、36座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狠抓不达标水体、黑臭水体和重点入黄排水沟整治,全面治理取缔黄河支流及重点入黄排水沟污水直排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美环境。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设施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
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采样调查,逐步确定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定全区涉重金属企业总量减排方案,依法关停不达标企业。开展黄河两岸“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填埋、处置行为。加大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修订排放标准,完善运维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持续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农膜、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工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陈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