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歌舞千年传承的魅力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着盛装的妇女男人,优雅地摊开双手以骑马状的舞步精彩亮相,潇洒优美腾空的身姿环绕糌粑堆旋转舞动,抓住的钱和着白色的糌粑粉飘洒在科迦寺庙小广场上的夜空,退场的男女礼节适宜,志得意满,以此博得观众热烈喝彩。

普兰“兑羌”节历史悠久精彩纷呈


  
  普兰县吉让居委会地处普兰县城所在地,辖章杰、贡嘎、马布、曲龙、加兴、多萨、苏孜、塔亚和红旗九个组。吉让居委会的村民们至今保留沿袭着普兰民俗活动:过“兑羌”。过“兑羌”也就是乡民们一年一度在约定的地方、喝酒唱歌跳舞的日子,是农人在春耕前最重要的娱乐节日。
  普兑羌,按藏文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男人喝酒狂欢享受的七天。藏语“普”指男子、男人、男性,“兑(也有译作“顿”)”指七天,“羌”指青稞酒,即現在俗称的男人节。人们唱歌跳舞,狂欢娱乐,在春耕前最后休闲的节日,共同享受美好时光,节后,春耕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据当地村民讲:过“兑羌”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在诺桑王子时代,诺桑王子带领村里的男子去北方抵抗入侵者,凯旋归来。后来乡民为庆祝此战胜利,给出征得胜归来的男人专门举办庆功酒会,在酒会上男女们按照酒会的约定,每天穿戴不同的普兰服饰,根据年龄大小和辈分依次排坐在场地中央喝酒,跳舞唱歌,享用最好的食物,观赏村民自己最好的歌舞表演、敬酒礼仪。妇女们身着孔雀盛装披挂金银珠宝宛若古代的皇后,或站或坐,给男人们唱歌跳舞,敬献青稞酒、酥油茶。过“兑羌”的民间习俗由此传承至今,并逐渐转化成春耕前的一项重要祭拜祈福仪式,以便祈求神灵的庇护保佑,保证百姓不遭受任何灾难,更祈愿当年青稞丰收,百姓幸福。
  
  在节日的每一天,达玛鼓师都会敲响惊天动地的皮鼓,呼唤村民集合,所有男人都骑马到东方山坡上拜祭山神,在平坝举办赛马、射箭活动,更换经幡。然后回到节日的广场铺卡垫,摆酒桌,中央置放四个大小不一的铜酒缸,男人们端端正正坐在北部横一排南部竖七排的卡垫上,正式拉开了男人节的序幕。身着孔雀服饰的妇女们给村中所有老中青男人,下至六七岁的少年,上至八十岁身着白色藏装的老者,唱出敬酒歌谣,跳起千年舞蹈,端起铜制酒壶,手拿木制高足酒碗,给男人们敬献俗称“央子”碗的青稞美酒、青稞牛酒浆,男人们享受着世上绝无仅有难得偷闲快乐的节日。
  从第一天清晨开始,各村组男人,身着盛装的“伦布”服饰,头戴“措夏”与“薄朵”帽子,骑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骏马,专程到吉让村绛红色石头处祭祀地方神灵。男人们给地方神灵焚香祭祀,敬献经幡,供奉青稞酒,团坐在山神前诵经祈福。祈愿一方百姓,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凡家中有传统服饰人家的妇女们都会身穿孔雀服饰(普兰宣服饰),手持普兰特有的酒碗、酒壶、圣洁的哈达,在村口迎接男人们祭神归来。
  村里的家庭主妇们带上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到聚会的地方请本村内选派的鉴酒师品酒鉴定,祈愿自家酿制的青稞酒能成为聚会中最好的美酒,赢得“村中酒娘”的赞誉。
  男人们身着“伦布”服饰端坐在场地中央,用略带沧桑嘶哑低沉浑厚的嗓音开始哼唱《扎西曲(吉祥歌曲)》的第一节,寓意是把吉祥之门打开,只要唱了这一节,过“兑羌”就正式开场了,之后,根据“兑羌”内容依次顺序演唱不同节点的《扎西曲》。
  
  近30位妇女身着孔雀盛装(普兰宣服饰)排成一行站立在场地中央献唱“央子”酒歌,展示她们家庭财富的富有和婀娜多姿的身材。妇女手持铜质、木质酒壶,手端央子酒碗,站成排,面对场地上的男人,唱出古朴的敬酒歌谣,身体不时略微弯一弯,两人一组给男人们轮番敬酒。敬酒时,妇女们按照敬“央子”酒民俗仪式一边唱歌一边缓步进至客人面前,将酒碗酒壶放置桌子上,身体慢慢蹲伏,单膝跪地,敬“央子”酒。“央子”酒碗(雅尔松巴),使用产自尼泊尔的优质木头和金银材质的酒碗,在酒碗边沿上用酥油沾三点,寓意天地人和,喝酒时用左手无名指点沾青稞酒,随手抛三下,意味着敬天敬地敬神,一般三小口一大碗,并在碗底养点“小鱼”,寓意年年有余。在喝酒过程中,男子根据妇女们所歌唱的内容回唱对答,对答圆满完成后,妇女们站立依次敬酒,根据老者、长辈,地位、身份等分别给客人敬酒,其乐融融。
  每天,男人们都要身着普兰地界最好的不同式样的藏装、帽子、鞋子,怀揣央子酒碗、酥油茶碗、小的木质镶银酒杯,惬意地坐在卡垫上,过去面前是低矮简陋的条桌或者一块较长的木板,现今使用新式藏桌、卡垫沙发床。每天上午出场服务的盛装妇女都不同,因为上午天冷,有些风,气温偏低,太阳才爬上山头,身着盛装的妇女们第一件事,就是给坐在卡垫床上的男人们敬献上热乎乎香喷喷可口的酥油茶、青稞酒、青稞牛、糌粑、肉食饭菜,男人们享用并欣赏一年一次八大藏戏中的五出传统藏戏:《智美衮登》《卓瓦桑姆》《朗萨雯波》《白玛翁巴》《诺桑王子》。男人们闲座时分聊天说地,享受着男人被奉为上宾最美好的七天。藏戏只表演西藏八大藏戏中的五部,其使用的艺术形式又有别于卫藏,糅合掺杂了尼泊尔、印度和卫藏戏曲的风格特色,独具魅力。传说过去这些藏戏仅限于男人表演,女性角色均由男人反串,老人们说:过去的女人碍于面子,羞涩,不敢参与藏戏演出,而今妇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开始参加藏戏表演。
  每天入夜前后,就开始交替表演嘎尔舞、仲舞、宣舞、果谐(内有孔雀舞)。第六天傍晚太阳落山前后,村中有钱人拿出自愿捐出的钱币放到糌粑堆上竖立,届时指定村落里的男女,由其出面,该男女出场时,按照习俗,骑着马步,左右摇摆,随即腾空旋转,环绕糌粑堆旋转,瞅准时机,在旋转中出手抓取。若没有指定人选,所有围绕场地的男女老少均可参与,有条件的出场者均要按习俗身着盛装,骑着马步,环绕场地,整个身体腾空旋转,在急速的旋转中抓取钱币活动,身着盛装的妇女、男人,优雅的摊开双手精彩亮相,潇洒优美腾空的身姿环绕糌粑堆旋转舞动,抓住的钱和着白色的糌粑粉飘洒夜空,博得观众热烈喝彩。偶尔也有喝醉酒的男女,摇摇晃晃跳着骑马舞步,在场地中央左右摇晃旋转,但总不能抓取住场地上的钱币,引发众人的嘘声。当月亮从东山顶映照大地,至此节目达到最高潮。节目一代代传承,成为经典。

“兑羌”节舞蹈奥妙揭秘


  “兑羌”节的入夜时分,是舞蹈的狂欢之际。村民不仅会跳嘎尔舞、仲舞,还会跳宣舞与果谐。
  在普兰,民间流传有18种不同舞步的嘎尔舞。嘎尔舞是舞者根据鼓手敲击的鼓点和唢呐师吹奏的音乐表演的舞蹈。跳嘎尔舞之际,村里的男士们身着绸缎藏袍服饰,头戴“措夏”“薄朵”“江达”帽子,披挂“普热铃铛”(一种印度或尼泊尔、不丹生产的红白相间的布织品),舞者将其斜挂肩部,双手左右拉拽“普热铃铛”的两端,缓缓举起双臂,忽上忽下,轻轻抬足慢踏,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沉稳经典,一气呵成。
  而宣舞,则是由男女舞者搭配舞蹈,女舞者身着宣切(孔雀飞天)服饰,男舞者身着绸缎咖啡色氆氇藏袍服饰,鼓手依据男女舞者所唱的歌曲內容敲打鼓点,舞者按照鼓点的轻重缓急轻快舞蹈。流传至今的宣舞已有19种。
  “仲舞”,即野牛舞,仲孜霞卓,俗称格琼,现已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这是阿里普兰地方特有的古人模仿野牦牛的身体性格、体态、行为、动作,表演的一种古老舞蹈,广泛流行于普兰农村,较为完整地展示出野牦牛生性好斗、顽皮勇猛的特点。每当雄性野牦牛角力争斗时,就会昂头蹭土,把挑起的土恶狠狠地抛很高,意图显摆自己强健的身体、好斗的性格、持久的力量,挑逗对方,追逐对方,最终战胜对手,争夺群体绝对的领导权,取得与雌性野牦牛的交配权。雄性野牛昂头挺胸,傲视挑战者,顶角而立,犄角相持,站定脚跟,与对手斗智斗勇斗狠,不屈不挠,坚决前进,绝不后退,一付志在必得、不打败对手决不收兵的王者架势。仲舞表演者手持普然铃铛,在年节完美精彩的演绎,头顶青稞酒壶,给尊贵的客人敬献青稞酒,表演时长达一个小时。据说普兰赤德村落是仲舞的发源地,在重要节日、贵客临门、婚礼仪式、兑羌、喜庆日子给寺庙僧人、贵族头人、官员和来往的贵客表演,表达驱邪迎祥。乐器为唢呐、达玛鼓,舞者踩踏鼓点变换动作,快慢有序,手执普热铃铛,前进、转身、后退,展示雄性野牛争夺王者的斗牛特点。仲舞表演者一般是世袭家传的,轻易不传外人。
  
  “仲舞”通常的表演者是三人、五人、七人不等,有两名鼓手和两名唢呐吹奏师。“仲舞”表演是舞者给贵客敬青稞酒的一种敬酒舞。此舞没有歌词,舞者遵循鼓点节奏应声起舞,并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对客人表示最崇高的敬礼,最后舞者将酒壶放置头顶部,依鼓点旋律蛇形前进蹲伏到贵客前,给贵客的酒碗斟满酒,贵客能享受到普兰最好的敬酒方式,无论如何都只有豪爽地喝干碗中的美酒,至此节目表演达到最高潮。
  “果谐”通常是由长者领跳的。待“果谐”舞跳到高潮时,孔雀舞就翩翩出场。在众目睽睽下,村组的领舞者模仿着孔雀舞的肢体动作,摆动双臂,两手叉腰,双手向后翻转,呈飞翔状,挪足转身,做出各种孔雀的肢体动作,优雅表演经典的孔雀舞,舞者缓缓地弯曲柔软的身子,低头口含酒杯,呈喝水状,口含置放地面的酒杯,直立身子,把杯中的美酒仰头喝干,再弯曲柔软的身子,把口中含着的酒杯轻轻地放回原处,缓缓直立身体,继续摇摆着舞蹈,退回“果谐”圈子,表明她的腰肢柔软,技能出众,演技高超,赢得众人喝彩。

普兰的婚俗礼仪歌舞


  普兰地方成年男女,双方从相识相知到坠入爱河、同居生儿育女后,就会被村民认可。凡是被村民认可的青年男女,前数年,依传统习俗习惯,日落而来,日出而归,一般采取男不娶,女不嫁,男住男家,女住女家,生育的儿女均由女方家养育,继续保持着原始母系社会遗留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
  普兰悠久的婚礼歌舞在藏地久负盛名,是特有的歌舞品种,是民俗文化艺术里的瑰宝。婚礼中的歌谣、舞蹈、诵读的仪式化表演展示,有问必有答,音调冗长繁复。正规的歌词前后包括13大段,有18组数10小段吉祥插曲,普兰百姓把他们平凡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所有的仪式仪轨都源自于日常生产生活展露出的思想感情劳作技艺,一招一式,一问一答,极具表演性质。在婚礼中的许多歌词里,有关的称谓、问答、仪式,例如驱除邪气,祈求吉祥,招纳福运,饱含古老原始的民风习俗,保留着原始的苯教文化色彩。歌谣舞蹈丰富了乡民们的业余精神生活,拉近了乡民间的距离,联络了他们的感情,延续着乡间传承千万年的古风婚俗文化,保留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村落的乡民自祖祖辈辈起传承给子子孙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传承着部落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普兰的南木东神舞


  在普兰的科迦寺,有一年一度表演的宗教舞蹈。表面看是典型的宗教舞蹈,但骨子里保留有原始土风特点的民俗舞蹈元素。舞蹈内容表现的既是当时人们对宗教虔诚的信仰,更是宗教教化这一方百姓的最佳方式。缓慢的节奏,凝重的神情,深刻的内容,欢快的场面,其实是永久的记忆传承。每当跳神节目短暂休息的时间里,盛装的妇女男人成排唱起古老的宣歌谣,跳起古老的宣舞蹈,歌声缭绕广场上空,舞步优哉游哉,把信徒们从宗教跳神的氛围中,带回到祖先传承下来的歌舞之中。许多年轻人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学会古老的歌舞,朝拜科迦寺,继续着他们生生不息的梦想之路。
其他文献
行驶在青藏公路那曲段的自驾车 图/ 张静父子相逢不相识  这要从一份电报说起。在那个年代,缓事发信,急事发报。而发电报,一般又都是家有告急,或突发灾难。因为电报上每发一字,需要五分钱或是六分钱,这五分、六分,能换几个鸡蛋。所以,世界上最简洁的文字是电报,最令人不安的文字,也是电报。  树叶偶尔打着旋地落下来,在清晨的阳光中颤抖着。落叶不是绿色,更多的叶子,是绿色,绿得明亮而纯洁,它们密密麻麻地攀爬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粗长须根。叶鳞茎状,鳞片卵形,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具撕裂状牙齿,下面被黄绿色粉或近于无粉,柄具阔翅,花葶近顶端疏被粉;伞形花序1轮,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稀白色或淡红色,冠檐扩展成钟状,裂片阔倒卵形至圆形,冠筒稍长于花萼,花药稍高出花萼,蒴果与花萼等长或略长于花萼。5—6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毗邻的西藏东部
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就以传说中的珠峰五仙女首领福寿仙女的藏文名“扎西次仁玛”取名,象征着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对祥和生活的祝福。珠穆朗玛峰古称“绒布冈”,据《绒布杂圣志》记载,五位仙女的化身就是珠峰附近五座七千
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昌都市邀请部分老18军后代参加庆祝活动,我被选中成为代表团中的一员。第一站是川藏兵站部,这个兵站部与西藏军区有着紧密联系,过去驻藏部队的各类军用物资靠该部组织调运。我们在兵站军史馆还了解到汽车十七团除长期担负进藏运输任务外,还因其军事技术过硬被多次派往国外执行联合国全球维和任务!许多藏二代在十七团当过兵!  节日期间道路拥挤不堪,直到晚八点三十分我们才到康定,甘孜州委和甘孜
这部电影以首位获奥运奖牌的藏族选手切阳什姐为原型,于2013年上映,该片由柯克执导,赵宁宇、德姬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位身心受挫的汉族教练,一个曾经怀揣奥运梦想的長跑者,在经历了伤痛和失败之后,来到了西部草原放逐自己。除了空旷壮美的金银滩草原,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场马背上的角逐。他惊喜的发现一个九岁的“假小子”,跌落马背却又奋起直追的不屈,依稀点亮了他内心已覆灭的火种,他仿佛看到了有过梦想的自己。从
羊胛骨作为藏民族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播工具和书写材料,在吐蕃时期,用羊胛骨占卜吉凶的书写文本已非常成熟,行文于吐蕃时期的敦煌出土法藏PT1047号《吐蕃羊骨卜辞》和英藏ITJ763号《羊胛骨卜》古藏文写本是一篇成系统的羊胛骨占卜文书,具有吐蕃官方已经规范化的卜辞公文特征。诸如此类书写有古藏文的羊胛骨,在新疆若羌以及青海省乌兰县等地出土过。其中在新疆若羌县米兰吐蕃戍堡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较为完整,上面的古藏
2019年,比如县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少数民族广场舞比赛中荣获特等奖,被称为广场舞之乡,或许正是源自诸多非遗歌舞的积淀和传承。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财富,而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比如縣在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少数民族广场舞比赛中荣获特等奖,被称为广场舞之乡,或许正是源自诸多非遗歌舞的积淀和传承。  比如县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有独特的民歌和舞蹈:锅庄舞曲、打夯歌、对歌、
在去钟措沟以前,我已去过巴松措景区的新措沟,体验过在牧场、原始森林上欢快奔跑的感觉,当得知在措高古村之上还有一条美丽的钟措沟时,依旧抵挡不住高山湖泊的诱惑。据当地村民介绍,钟措沟雪山、牧场、花海、激流、湖泊、瀑布和绝壁相间,一路上迎着杰青那拉嘎布雪山骑行,是一种难得的户外体验。坐上摩托车游钟措  撰文/罗洪忠  在游客眼里,钟措沟除沟口与措高村相联地段较为开阔外,里面较为陡窄,其中某些北侧的山壁有
西藏,一片难以形容的人类居住之地,精神沃土。她有如此宏大而跌宕起伏的历史叙事,却更加充满人类不可思议的坚毅及柔情;她被一般观念理解为边远与闭塞,然而却拥有无比宽广包容的心态胸怀,也因此创造出了诸多绝无仅有、灿烂辉煌的成就与文明。无论是在寂寥空阔的阿里高原,抑或朝圣者涌动的圣城拉萨;在雄伟的布达拉宫、殊胜的大昭寺,还是游人如织的博物馆、罗布林卡……随着一件件国宝的不断呈现,一些时代的历史浮出水面;一
在日喀则一个叫卡嘎的小村里,顿珠是这个祖传六代的皮匠家族中最后一位皮匠。他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手工皮艺,今年二十八岁,铺子门口坐着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  顿珠说,儿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当皮匠了,要让他好好念书,出去干点别的。顿珠说,小时候他也不愿意做这个,父亲硬逼着他学,没办法。做皮子很累,也挣不着多少钱。他们家做了一百多年皮子,还呆在这个旧房子里,结婚都没盖一间新房子。  顿珠的母亲有七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