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芙蓉去看荷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是夏的精灵。因其亭亭玉立之身姿、圣洁高雅之气质,获得荷花、莲花、菡萏、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六月花神等雅称。观荷,碧水之上,绿叶之间,嫩荷灿然绽放;嗅荷,水塘上下,四野之内,荷香悠然弥漫;品荷,出于泥沼,清洁示人,荷韵傲然远播。故而,荷花入诗,自成佳句。
  荷塘清清,荷花灼灼,荷叶田田,一派美景怎可错过?赏荷、采莲、泛舟、浣纱,当为绝妙消受。
  唐代诗人郑谷《莲叶》中如此描摹:“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舟行荷塘、风摇荷叶、荷塘浣纱、鸳鸯戏莲;通篇无莲,却又句句在莲;清新逸秀、诗情画意,给人无尽美感。汉乐府之《江南》如此咏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人、塘中鱼,皆在莲叶间轻灵穿梭,欣然戏乐;且采且歌,堪属天籁。
  娇羞的荷花,窈窕挺立,优雅可人;似这般美艳,堪比心中佳人。寄情于荷,寓人于诗,人荷共美,意趣无穷。
  且看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中之佳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一样绿,荷花、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歌声何处,人儿何在?如此浑然一体、美丽飘忽,疑是梦中情人入诗行,无限倾慕寓荷莲。宋代杜衍《莲花》中“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极言莲美如画,如出浴的真妃;明代沈野《采莲曲》中“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极述女子娇艳,胜过水中芙蓉。
  “荷”“合”同音,“莲”“怜”相谐。和美、怜惜,朴素美好的爱情理想,借咏荷以隐讳表达,寄诗行而传诵古今。
  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三番情感,心事满怀、柔情郁结的思妇形象如在目前。“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情思缠绵,实为经典。唐代诗人孟郊的《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令人落泪,感怀称颂。
  荷,扎根淤泥,渍泡水中,却清洁以出,娇嫩绽放。不沾任何泥垢、清净高洁面世之君子形象,令人称道,化入诗中。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称颂莲洁净、清香、高雅之品格,隐喻人清廉、高洁、正直之品行。唐代李商隐《赠荷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描述荷花与荷叶有卷有舒、有开有合、同荣同衰,借以歌颂不虚伪、任天真的人性美德。更有宋代诗人苏辙的“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数语极言荷花高洁之品德。
  诗中之荷,清雅淡香,情色飞扬。徜徉于咏荷的经典诗章,感受荷之意境,感怀荷之情愫,感悟荷之品行,定会别有一番趣味,藉以澄澈心灵,体悟人生。
其他文献
证明了从AF C*-代数E中的子代数A到任意赋范代数B上的范数连续保幂等映射是Jordan同态,以及从A到任意赋范E-双模M上的局部导子是导子,从而推广了Crist关于局部导子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讲话、报告中多次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重大而深刻的论断,形成了他的新时期干部教育思想.这对
土建工程的安全质量控制的本质,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归纳、分析实测得到的有关数据,从而达到对现场安全作出准确诊断、对施工质量作出正确评价之目的,其中最常涉及的数学理
当前,网络正以不可抵挡之势长驱直入高职校园。如何让网络走进英语精读课堂,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At present, the Inte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文引进了双内射子的概念,给出了内射子、平坦子、完全内射子、上平坦子的一些新刻划.对环R上的有限生成投身模的自同态环,以及其与环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实现了更大程度上的进步,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在工民建工程中的建筑物梁柱等结构安全以及防渗工程都
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源于中华民族民本思想传统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