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都对我们有着德育导向功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并且,我们的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中,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此外,情感道德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联系纽带,其对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道德认识的培养,促进道德行为的培养。总的来说,道德情感对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用
  一、 情感教学的基本概述
  (一) 情感教学的基本含义
  情感是什么?它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对客观存在是否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体验,其反映的是个体需求和客观存在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最重要的是,情感同情绪并不是同一种感受,其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情感同感情也存在巨大差异,情感原来与人的感官的直观反映,感情是在情感的基础上的一种升华。
  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在教学实践中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教育元素、教育策略和教育标准。教学模式以教学环境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元素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模式,是主要以学生的感官感受出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撑其发展的理论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其主要是利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最终来达到教学标准。
  (二) 情感教学的基本模式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讲授课本知识,而是要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自己去获得道德知识,而非老师直接授予。通过这一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会越来越趋向于学生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去、感受、去感悟,并在这种情感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把这些感受转化为其自身的对道德的认识。教师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一般会采用“激情——明理——导行”情感教育模式,其是指老师运用一些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老师讲授的道德知识上,有一些自己新的感悟,并且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科学、长远的发展模式。
  二、 情感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性
  (一) 情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尔基曾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个成功的教学,是离不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这是一个非强制性的学习过程。”认同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情感。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情感出发,刺激学生学习的激情。此外,情感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原理,通过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情感,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其的求知欲。
  (二) 情感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
  决定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是评价其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难点、重点常常是教学的核心,是基础的理论知识,也是德育教学的归宿。并且,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学生往往会对这门课程缺乏耐心。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在这一方面就要耗费很大的心力。情感教学模式下,老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 情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课程,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的统一。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抹杀,但是情感教学模式不同,其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地发挥其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四) 情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实行的有效性
  正如上文笔者所提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不仅仅是道德知识层面的,更是道德行为层面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基本关系,通过对其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情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態度对思想道德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把道德知识充分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 情感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因为其特殊的年龄段,心智发育并不完善。其思考方式的方法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小学生专注于其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方法,在讲授道德知识点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雷锋精神》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放一些与之相关的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这一精神所代表的美好品质。
  (二) 运用情理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哲学里面,我们曾学过矛盾的特殊性,其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老师在对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小学生的年龄造就了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辨别意识并不是那么明确,通过这种情理结合的方法,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 结语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的限制在很多方面的发育都是不成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的情感教学模式,寄情于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萍,赵世宁,闫玉花.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
  [2]高荣秋.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3]孙荣馥.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亚太教育,2015(36):26.
  作者简介:
  钟丽娜,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自 2006 年开始参加生物学科竞赛辅导的活动以来,有2人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5人获得广东省中学生高中生物学联赛广东省一等奖,6人获得广东省中学生高中生物学联赛广东省二等奖。我认为:作为竞赛辅导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学生;思想教育  生物竞赛课程因为其知识容量较大,难度较高,综合性强,且比较枯燥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当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从而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课堂
摘要:当前高校党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了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必须从研究党团基层组织入手,通过对大学校园党团组织作用的探索和挖掘,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党团组织;教育  一、 当前我国高校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细胞系CNE2肿瘤干细胞中mTOR的表达情况,探索雷帕霉素通过调控鼻咽癌肿瘤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方法:  1.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得以创新,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德育教育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加之教育创新浪潮助推,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除关注书本知识落实成效基础上,还尤为侧重培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