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与顽皮女儿斗志斗勇踏上音乐路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他就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更是凭借着自身努力,靠音乐谋生。有了女儿后,他一心想让女儿在音乐上也能有所收获,父女俩便开始了斗智斗勇……

女儿音乐天赋显露,父亲决心培养钢琴大师


  董庆德,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一个偏远农村。从小,他就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普遍贫穷闭塞,董庆德能和音乐接触的机会不多。有时村里有走街串巷的二人转演出,他便趴在戏台子上,目光紧盯着二胡、唢呐不放。后来,他央求父亲给他做了个外形差不多的二胡,自己再摸索着拉一曲《东方红》。
  初中毕业后,董庆德前往辽宁海城,加入一个行走乐队,一开始只是打打下手,慢慢就成了乐队的正式成员,靠音乐谋生。
  1998年,董庆德定居宁波,并有了女儿,取名董赫。董庆德打心眼里希望女儿和自己一样爱音乐,视音乐为生命。
  事实上,女儿在音乐上的确很有天分。
  有一次,董庆德约了好些同道好友到家中小聚,聊得正酣,有人即兴弹了一段吉他。吉他声一下吸引了3岁多的董赫,小姑娘和着刚才的那段旋律,把一众来宾的名字当作歌词唱了进去。大家侧耳听着,调子居然全对上了,一个也没错。这下,小董赫把大人们惊着了,大家都认为她在音乐上很有天赋,绝对是个好苗子。
  董赫4岁半时,董庆德开始让女儿练钢琴。那时候董赫上幼儿园中班,每天放学回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和钢琴老师练上1个小时。爱音乐是一回事,练钢琴又是另一回事了。正是好动贪玩的年纪,董赫的小屁股怎么都坐不住。学了没一阵子,机灵古怪的小丫头为了逃避练琴,和爸爸你来我往地杠上了。
  “爸爸,我今天特别不舒服。我肯定练不了琴了。”董赫歪着身子坐着,小眉毛拧成一团,神情非常痛苦。
  董庆德一时摸不准真假,忙问:“哪儿不舒服啊?”董赫用手指在身上这点点那点点:“这里、这里都不舒服,我好多天都不能练琴了。”董庆德这下明白了,女儿在装病。他便俯下身子,也跟女儿演起戏来:“不舒服呀,那咱们少练一会儿,20分钟就结束。”
  董赫眼珠子一转,兴冲冲地往钢琴前一坐,草草弹了一段。“这段没弹好,再来一遍吧。”董庆德打断了女儿。
  董赫气呼呼地说:“爸爸,我都说了不舒服,我不弹了。”董庆德拿起女儿的手左看看右看看,很放心地说:“没事,只要手没受伤就能弹琴。你弹吧,什么时候弹好咱们什么时候休息。”
  董赫气得又是蹬腿又是哭鼻子,可董庆德压根儿不吃这一套,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女儿耍赖,不阻止也不妥协,等她自己收场。眼看偷懒无望,董赫也只能擦擦眼泪继续练琴了。

女儿逃避练琴计谋不断,父亲兵来将挡化解花招


  装病没用,董赫又想了别的招。
  那天,董赫说什么也不练琴了,董庆德耐着性子说了半天,小姑娘油盐不进。董庆德真动怒了,冲女儿吼道:“不行,练琴这事儿,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你一天拖一天,要不了多久就全荒废了。你今天必须练!”
  董赫嘤嘤哭起来,接着瘫坐在地上哀嚎:“不练!就不练!”董庆德也是气坏了,他发着狠问:“你练不练?”董赫一看情况不妙,立马爬起来,抓起电话开始拨号。
  “喂,110吗?我家有人家暴!”董庆德愣住了,他没想到小丫头居然学着电视报警了。董赫一边打电话一边斜眼看爸爸的眼色。
  董庆德一言不发,就站在边上看。没一会儿,警察上门了。董赫抢先一步,指着董庆德说:“警察叔叔,就是他,我爸爸打我。”警察一看报警的是个小丫头,忍不住笑了。
  董庆德把女儿拉到警察面前,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来来来,先让警察叔叔看看你哪儿受伤了,给你验个伤。”警察把董赫上上下下转着圈地看了一遍,毫发无伤。
  “怎么回事啊?”警察问董庆德。董庆德哭笑不得地解释了缘由。
  “小姑娘,不练琴可不行,你就是把警察叔叔找来,警察叔叔也不能帮你。听爸爸的话好好练琴,知道吗?”警察拍了拍董赫的小脑袋,走了。看着警察叔叔离去的背影,董赫绝望了,警察叔叔都管不了,看来真没人能帮她对付爸爸了。练?不练?董赫苦恼不已。
  董赫被发现离家出走的时候,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在找不知去向的董赫,只有董庆德表现得很平静。凭他對女儿的了解,以及此前两人持续不断地斗智斗勇,董庆德知道这八成又是女儿的计谋。
  离家出走是不可能的,小丫头肯定躲在暗处偷偷观察,而她观察的唯一对象就是自己。如果自己表现得六神无主,那就中计了,往后再想让她练琴,她一准用这招对付自己,所以他不能慌,要镇定,他越是镇定,女儿越觉得没趣,自己也就出来了。
  躲在暗处的董赫,看到家人出出进进忙忙碌碌的身影,心里暗自得意。可是很快这得意便烟消云散了,因为她最想对付的爸爸,此刻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喝茶,脸上丝毫没有着急焦虑的神色。董赫有点待不住了,她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最终,这场拉锯战还是董庆德打了胜仗。
  但在练琴这件事上,董赫总有各种办法和父亲对抗。“爸爸,我不想练琴了。”董赫轻轻地说。董庆德盯着女儿的小脸仔细看,女儿是认真的。“你想好了吗?”董庆德问。董赫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说想好了。董庆德走到钢琴边,加重语气又问了一遍:“你确定你想好了?”董赫还是点头。
  董庆德看着女儿,心痛、失望,复杂的情绪一瞬间全部涌了出来。他明知道女儿是爱音乐的,明知道女儿天分极高,也明知道女儿的决定是错的,可他拼尽全力还是不能让女儿明白。他想跟女儿说,你知道吗?爸爸的第一件乐器是爷爷用木头做的;你知道吗?为了学琴,爸爸像发条一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你知道吗?爸爸是靠饿肚子才买到属于自己的钢琴。董庆德摇摇头,那些老黄历在今天的孩子看来太久远,已然没有意义。董庆德越想越心灰意冷,也越难过。“好吧,你以后不用练琴了。”董庆德对女儿说。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房间里只剩下董庆德练琴的声音。董赫时常在角落里偷看,像一块顽固的磁铁,明明被美妙的琴声吸引着,却执拗地不想被吸过去。
  董庆德知道女儿的心思,他从不怀疑女儿对音乐的喜爱,对女儿来说,重拾音乐是迟早的事。

主动练琴发现音乐魅力,父女合出音乐专辑


  董赫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有个同学用钢琴演奏了一段音乐,一下得到了全场的喝彩。
  当时作为观众的董赫,被周围雷鸣般的掌声包围,心情非常激动。她想,要是自己坚持练琴,肯定也会和台上的人一样厉害。于是,董赫对爸爸说,她要练琴。
  “你想好了?”董庆德把当初女儿坚决不练琴时问的话又问了一遍。董赫回答说:“想好了。”董庆德严肃地看着女儿,又说道:“你要弹琴可以,你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不准像以前一样跟爸爸谈条件;第二,要一直从事这个专业,要学一辈子,练一辈子。你要是能做到咱们就练琴,做不到就不能练。给你一天时间考虑,想好了再回答爸爸。”
  第二天,董赫依然表示要练琴。
  董庆德原以为女儿自己主动要练琴,这回肯定不同以往,然而小丫头还是不时地耍赖偷懒。要么推迟练琴的时间,要么提早结束练琴的时间,有时候钢琴老师没来,她就坐在钢琴前神游发呆。董庆德训斥她,她委屈巴巴地抗议,你看看我们班谁谁的妈妈,整天都让孩子玩。董庆德不以为然地反驳说:“你的眼睛不要看别人,看看你自己。但凡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他一定得耐得住孤独,因为孤独背后是强大的自律。”
  为此,董庆德每天都保持着练琴的习惯,不管女儿看见还是没看见。为了提升琴艺,他还拜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为师,将学到老练到老做给女儿看。
  从小学到高中,在董庆德的帮助下,董赫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但可能是董庆德逼迫得太紧,董赫一直觉得自己被音乐牵着走,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直到高二时,董赫在一次独奏上,忽然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原来,音乐不是刻板的琴键与琴键的连接,它是一种自我的突破、释放和表达。此时此刻,董赫才真正陷进了音乐里,也终于理解爸爸对音乐的痴迷。
  2016年,董赫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考试前夜,董赫紧张到难以入眠,一遍一遍地在钢琴前练习。这是董庆德第一次看到女儿因为音乐紧张,像极了他年轻时首次登台时的样子。董庆德心想,这应该就是生命的延续,自己真是幸运,因为他的女儿和他一样爱着音乐。董赫最终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爵士钢琴专业。
  从宁波到上海,两百多公里的距离,依然阻断不了董庆德督促女儿练琴。直到有一天,老師告诉他,董赫已经非常勤奋和自律。董庆德才惊觉,女儿已经不是需要扶持的小树苗,她真的长大了。
  董庆德开始慢慢放手,与此同时,他萌生了和女儿合出专辑的想法。
  2017年初,董庆德开始酝酿专辑。
  写作品,找灵感,筛选作品,两人不再有父亲和女儿的身份限制,也不再有老师和学生的悬殊位置,恰如同道挚友般相互探讨,给予彼此意见。
  2018年末,这张耗时近两年的专辑《泉中花园》终于完成。
  专辑《泉中花园》共有12首作品,董庆德和女儿各自创作了5首,其中《泉》《花园》为父女俩共同创作。
  稍一细听,就能发现两人作品的不同,一个经典传统,一个前卫时尚,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碰撞和融合,就像董庆德和董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激烈对抗之后,终于在音乐上达成共识,相互理解。
其他文献
那天在单位食堂吃饭,和同事聊天,我嘚瑟自己用松木灰腌的土鸡蛋。   刚腌1周,煮熟剥开,鸡蛋像是一枚琥珀,通透,姜黄,Q弹,轻轻咬一口,沾染遥远的松木香,微微浸润味蕾。时间再长一些,腌蛋成墨绿色,更韧更弹。浓郁的松针色,蛋黄外层包着一层墨绿,水底世界的一枚珠宝样儿,静静地被包裹怜爱着,裹满金黄的油,吃一口,浓郁的松香满溢唇齿,吸溜慢了,蛋黄的油沾了一嘴。   同事一听,大叫:“馋死我了,给我些松木
马旭老人狭小的房间内四处张贴着读书笔记马旭渊右冤和老伴  2019年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现年86岁的我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当选本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组委会给予马旭的颁奖辞是:“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这位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有着怎样鲜
2017年3月的一天,武汉大学的微机电教室里,一名下肢不能动弹的少年,手扶轮椅端坐于教室,正用心地讲解着他刚刚设计好的电脑软件。屏幕上的软件设计精美、思路缜密,博得了师生们发自内心的啧啧称赞。  1年前的高考期间,朱志强考出高出一本线122分,总分645分的罕见高分,成为当地学子中不折不扣的“轮椅学霸”。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妈妈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母子俩相依为命,用一双腿走出了两个人的精彩人生…… 
上市公司股东“天价”离婚  2018年1月19日晚,河南一家上市公司股东离婚案登上网络热搜,原因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天价“分手费”。当晚,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董事长谢保军与其妻焦会芬解除婚姻关系,并约定相关财产分割方案。按照目前市值,焦会芬所分到的股权价值5亿元。  事实上,这起天价离婚案并不是2018年第一起上市公司高管离婚案例。11天前的1月8日,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
2008年5月,老阳刚毕业,从四川坐了30多个小时的硬座到南京,再从南京坐火车奔向“魔都”上海。老阳说:“当时,22岁的我顶着一头‘杀马特’发型,在上海火车站以为自己君临天下。”  就在这人来人往的上海街头,无数人涌进来,也有无数人狼狈逃走。  老阳带着仅有的2000块钱,租了一楼的隔断间,合租房的价格,比现在上海的房价,当然要便宜很多,但是那个时候不到7平方米的小房间,也要800块钱1个月。老阳
近年来,电视情感调解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把普通人的家长里短搬上荧屏。当事人现场讲述,嘉宾、心理专家现场调解,矛盾在现场爆发,甚至当众争吵,痛哭。调解是好事,但有些过于隐私的事一旦赤裸裸地暴露在左邻右舍的视线里,或者为了“好看”,故意把当事人的矛盾突出化、加大化,这也许不仅不能挽救一个家庭,反而会毁了一个家庭。  北京老太吴翠萍因婆媳不和,便参加了一档情感调解节目。哪知,节目播出后,吴翠萍成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