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位置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相关性的MRI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MRI分析髌骨位置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对临床的意义.方法 对1052例患者(男506例、女546例)的膝关节MRI进行分析,其中髌骨软化症患者299例(男100例、女199例).分为1~19、20~39、40~59、≥60岁组,计算阳性率.用Insall-Salvati 法测量所有受检者的髌韧带长度(L)及髌骨纵径长度(P),计算出L/P值.分别用t检验或x2检验对所获数据进行比较,进而研究髌骨位置与髌骨软化症的相关性.结果 髌骨软化症的总阳性率为28.4%( 299/1052),女性为36.4% (199/546),男性为19.8% (100/506),女性高于男性(P<0.01).1 ~19岁组髌骨软化症患者16例(16.8%,l6/95),20~ 39岁组71例(17.9%,71/396);40~59岁组116例(33.2%,116/349);≥60岁组96例(45.3%,96/212),髌骨软化症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正常组与髌骨软化症组L/P值分别为1.15±0.15、1.24 ±0.17,正常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13±0.15,1.17±0.14;男性与女性髌骨软化症患者分别为1.20±0.17、1.26 ±0.16;各年龄组Insall-Salvati指数比较,1 ~1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L/P值分别为1.38±0.25、1.24±0.16,20~3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4±0.17、1.15 ±0.16,40 ~5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4±0.16、1.12±0.12,≥60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1±0.16、1.1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髌骨软化症的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高位髌骨与髌骨软化症的发病有关。

其他文献
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较为理想的肝癌实验模型,便于检测肿瘤生长、治疗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经导管注入瘤组织悬液的方法制作兔VX2肝转移性肿瘤模型,并行MRI和病理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
期刊
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放射学杂志》已于2011年7月1日起开始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作者投稿时请登录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地址http://www.e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进行具体操作。
故障现象:Siemens Esprit单排螺旋CT长时间停用后扫描标准水模时所得图像有偏离中心的环状伪影(图1),而行TOP扫描所得图像中间稍偏右有一条垂直粗亮线.该垂直粗亮线左侧亮度稍暗、宽度稍窄的2条细线后被证实属通道板差异,运行空气校准后即可去除(图2)。
期刊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刘玉清教授作序,山东大学刘树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尹岭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唐一源教授联袂主编的《功能神经影像学》一书于2011年8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患者男,9岁.因左小腿下端疼痛数月,于2008年8月5日在外院行左腓骨远端病变活枪术后12 d来我院就诊.体检:左小腿远端可见一手术切口,周围软组织肿胀,皮温较高.后行左腓骨远端肿瘤切除术.术后7个月发现左胫骨远端骨质破坏转移,经活检组织学报告符合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期刊
目的 :比较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PSO)的X线平片、CT、MR1、超声4种影像方法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研究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44个关节)PSO的X线平片、CT、MRI、超声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X线平片:软骨型结节均末显示,显示钙化型结节197枚(28个关节),骨化型结节96枚(24个关节),混合型结节5枚(3个关节);36个关节正确诊断,准确率81.8% (36/44)。CT检查:软
患者女,57岁.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血管畸形5 d入院.既往无肾脏疾病及外伤史.体检:体温36.6℃,心率78次/min,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精神可,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无叩痛,右腰背部听诊闻及连续性隆隆样杂音,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RP、血常规、凝血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CCR2011),于2011年10月13—16日在中原古都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放射学工作者、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 义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是一少见病.国内外各类文献报道较少,均是病例报道,其中张浩等[1]对51例MOP的分析是基于阅读所有病例报道基础上的综合描述.笔者通过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本院24例MOP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及影像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及影像等各科对该病的认识,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期刊
2011年11月7日下午,由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学分会主办,首都儿科研究所放射科承办的世界X射线日首次纪念大会暨庆祝伦琴发现X射线I16周年会议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对伦琴发现X射线的纪念活动,也是我国影像技术界首次参与国际放射技师协会倡导的“世界X射线日”活动。随着记述这一伟大发现的短片结束,由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学分会主任委员付海鸿宣布世界X射线日首次纪念大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