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小学语文课程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将实际生活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与语文沟通,进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思维的火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即是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要求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他们人文素养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中感受生活,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过去的语文教学并未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学生不具备应有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主动促进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列举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促进其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学习和应用语文打下基础[1]。
(三)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每个个体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翱翔在语文的海洋中。若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人物,让学生真正融入教材,演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避免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部分课文,因为距离小学生今天生活的年代较远,其中所描述的事物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会存在差距,语文教师在针对这部分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到陌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或者直接揭露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这部分课文由于过于熟悉而容易被学生忽略。因为小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生活经历较少,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其视野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将这些语文知识真正与学生的生活挂钩。如在教学《长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长征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当时历史背景没有较多的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参与一些读书活动或者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和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听教师讲关于红军老兵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还陶冶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2]。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灵活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时,可结合實际生活进行训练,真正认识到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训练模式,那么不但难以促进训练效果的增强,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选择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如要求他们观察街上的广告牌和超市中的广告语,让他们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别字或者错误用词,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找得多并给予奖励。这种带有竞争性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在每节课之前给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向其他小组的学生提问,看其他学生是否发现了自己找出的错字。进行这样的实践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而且真正实现学生从过去“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中的信息,属于对实际生活的概括与提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重现课文中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置身其中,激发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可以选择将课文重新设计为话剧,让学生走上台演一演,将语言文字直接转变为动作表现出来,如教学《从现在开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小动物,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出他们的动作与神情,借助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如此学生乐在其中,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又如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扮演齐天大圣、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西游记,表演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特别要求他们体会自己所扮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神态、动作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孙悟空机智勇敢形象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都得以提升。
(四)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语文课程而言,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设置与生活相联系的作业,抛弃过去那种题海战术,促进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课后作业融入生活中,将作业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从课文中得知黄果树瀑布的宏伟磅礴,但依靠文字性的描写是难以让学生真正从感官上体会其中的意境,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和父母一起从网上搜索黄果树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获得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宏伟和壮美,而且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总之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最终也必须服务于生活,唯有促进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联系起来,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更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3]。
三、结语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语文素材,唯有生活才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回归生活,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5(20):83.
[2]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40.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即是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要求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他们人文素养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中感受生活,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过去的语文教学并未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学生不具备应有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主动促进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与生活,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列举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促进其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学习和应用语文打下基础[1]。
(三)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每个个体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翱翔在语文的海洋中。若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人物,让学生真正融入教材,演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避免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部分课文,因为距离小学生今天生活的年代较远,其中所描述的事物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会存在差距,语文教师在针对这部分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到陌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或者直接揭露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这部分课文由于过于熟悉而容易被学生忽略。因为小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生活经历较少,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其视野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将这些语文知识真正与学生的生活挂钩。如在教学《长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长征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当时历史背景没有较多的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参与一些读书活动或者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和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听教师讲关于红军老兵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还陶冶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2]。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灵活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时,可结合實际生活进行训练,真正认识到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训练模式,那么不但难以促进训练效果的增强,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选择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如要求他们观察街上的广告牌和超市中的广告语,让他们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别字或者错误用词,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找得多并给予奖励。这种带有竞争性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在每节课之前给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向其他小组的学生提问,看其他学生是否发现了自己找出的错字。进行这样的实践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而且真正实现学生从过去“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中的信息,属于对实际生活的概括与提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重现课文中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置身其中,激发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可以选择将课文重新设计为话剧,让学生走上台演一演,将语言文字直接转变为动作表现出来,如教学《从现在开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小动物,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出他们的动作与神情,借助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如此学生乐在其中,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又如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扮演齐天大圣、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西游记,表演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特别要求他们体会自己所扮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神态、动作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孙悟空机智勇敢形象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都得以提升。
(四)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语文课程而言,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设置与生活相联系的作业,抛弃过去那种题海战术,促进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课后作业融入生活中,将作业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从课文中得知黄果树瀑布的宏伟磅礴,但依靠文字性的描写是难以让学生真正从感官上体会其中的意境,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和父母一起从网上搜索黄果树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获得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宏伟和壮美,而且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总之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最终也必须服务于生活,唯有促进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联系起来,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更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3]。
三、结语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语文素材,唯有生活才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回归生活,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5(20):83.
[2]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40.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