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满足城乡居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不仅会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着城市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1]。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乡村现有的公共空间进行再生设计,推动乡村设计建设转型,以促进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使乡村公共环境建设成为目前乡村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公共环境建设成果与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及乡村整体形象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我国乡村振兴策略逐渐落实的背景下,公共环境设计成为美丽乡村构建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应结合我国目前的乡村建设现状,积极探讨乡村公共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应的解决策略,更高效地落实美丽乡村建设。
  1乡村公共空间概述
  在宏观角度上,依照形态尺度的差异可以直接将乡村公共空间分为点、线、面三类。点状空间一般常见于广场、村口等单元空间,是村民交流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具有一定识别性;线状空间一般常见于乡村道路交通系统,是联系点和面状空间的纽带;面状空间则是点和线所组成的空间网络构架,是乡村的重要组成内容,承载着村民的公共活動。传统意义上,乡村公共空间其自然形成于我国农村地区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之中,主要受到社会、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开始这类空间整体功能较为单一,具有一定封闭性,不会受到过多外界干扰,和村民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现在公共空间开始转变为多功能空间,除了具有基本的生活属性,还具有娱乐属性及政府办公属性。然而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实际设计建设当中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问题,即不注重设计规划,功能单一,或者直接过于城市化。
  2乡村公共环境建设现状
  2.1公共场所功能单一,多样化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乡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已不仅是围坐闲聊。乡村新建的公共休息场所应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搭建,在原有基础上不再局限于多人围坐在一起进行闲聊。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逐渐从原先的基础活动上加入多媒体设备,运动健身器械及阅读休息场所等空间设施,丰富村民的娱乐休闲活动,帮助村民丰富物质精神生活。乡村建设不可抛弃原有的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农村的古代戏台等古代建筑常由于规划失误消失,相关的传统风俗习惯也逐渐消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继承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乡村建设趋向城市化
  当前我国新建的农村房屋都极具现代风格,也有部分乡村由于地区规划的原因进行了集体迁移,因此其居住的空间场所均是依据统一的标准建造,公共空间的风格往往取决于相关部门设计人员的喜好,使得乡村建设现状逐渐趋向城市化。部分空间规划工作人员过度重视生活空间的外观,忽略了对公共场所的优化,盲目仿照城市空间的构建特色进行农村建设,造成了农村风土文化的流失。
  2.3乡村公共空间体现乡土气息不足
  在我国的乡村建设中,公共场所建设的重点是公共景观建筑,是当地村民与外来游客观摩、使用最频繁的主要场所,是体现乡村风土文化及当地特色的关键载体。但部分乡村公共建筑均是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建筑风格相似,只注重美观性,忽略了体现农村当地乡土特色的重要意义。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策略
  3.1小空间与大空间结合
  在乡村公共空间再生设计过程中,可以坚持将小空间与大空间相结合的原则,无论距离远近,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一定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将乡村地区合理划分为小空间与大空间。构建小空间,能够满足邻近居民的交流需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娱乐场所。建立大空间,则是为了能够做好村内各项政策的宣传,加强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小空间与大空间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鼓励乡村居民开展自己的日常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邻里交流,还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标识牌,将乡村中带有特色的事物展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本村的知名度,同时便于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2生态化、科技化的思路创新
  基于特色乡村的基础,乡村环境设计要顺应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通过生态化、科技化的思路创新,实现乡村经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构建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体系,乡村原生性塑造是本质需求。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建设防火安全准则,避免焚烧行为带来的影响;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等;注意噪音污染的防护,尽可能按照国家噪音环境标准构建防护措施,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氛围。乡村建设技术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在乡村建设中合理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技术,能够使人们感受到生态化、科技化创新带来的巨大改变,有助于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3.3打造乡村特色地方魅力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保留乡村地区的特色,打造出特色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对当地流传的文化故事、民族传统等进行包装,从而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览参观。合理利用乡土材料,整合资源及现有植被,开展公共空间再生设计工作。作为古时防范海寇的古城墙还局部保留在小马村的村内,成为了小马村生活景观的一部分和入村门户的一道最具魅力的风景线。改造后的古城墙和老槐树,为村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乡土气息和历史的底蕴,为人们增添安全感的同时也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3.4注重行为需求
  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全体村民,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全体村民的需求及行为特点。
  第一,注重可达性。一般乡村公共空间都处于乡村聚落当中,因此设计时应当重点考虑位置和内部交通本身的简单性,尽可能将其设计在道路附近或者居民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使全体村民在使用时更加便利。
  第二,注重社交性。目前在物质条件的支持下,村民间的交往更为频繁,所以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还应当尽可能增加村民的交往机会。比如建立活力空间,合理设置环境设施,全面考量尺度及氛围。
  第三,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在舒适性方面,应充分考量自然环境因素,如光环境、风环境及声音环境;在安全性方面,应该将重点放在滨水、街巷、入口等空间上。其中滨水区域应该强调基本的保护措施,在入口或街巷应全面考量交通上的不安全因素,注重道路交通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分割。
  结束语
  乡村环境设计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环境设计的本质是乡村农业景观,从异质化、个性化的特色创新,生态化、科技化的思路创新和体验式、互动式的模式创新三个角度提出避免乡村环境同质化的措施,重点是乡村异质化要素的挖掘,以乡村本土特色为资源,注重生态化保护和互动式的体验,促使乡村环境的原生性和现代性有序协同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婉莹.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21,7 (17):45-46.
  [2]刘伟.乡土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征与表达手法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1(08):39-41+112.
  [3]陈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21.
  [4]李颜.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山西省平遥县乡村景观建设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5]姜钰岑.美丽乡村视角下四川山地传统村落公服配套差异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1.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设工程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目前,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项目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人们对土木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土木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当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措施,优化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与心血管事件(CVD)发生及一年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采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用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在CVD事件发生组和无CVD事件发生组
目的 比较分析急性局灶细菌性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局灶细菌性肾炎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肾脏内科诊断为上尿路感染,且同时接受过腹部B超和增强CT检查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急性局灶细菌性肾炎组(AFBN组,18例),急性肾盂肾炎组(非AFBN组,1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
目的 通过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10)对阿霉素(ADR)诱导体外培养的足细胞损伤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CTH410对ADR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复苏及培养好的足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DR处理组,低、中、高浓度ACTH4-10+ADR处理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ADR处理组予以1μmol/L ADR处理24 h;低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自己的专属空间,所以在对现代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以居住者的体验为先,在原有的住宅基础上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这种设计往往体现着居住者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交融。基于此,对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人性化的室内艺术设计,能够充分满足不同人们的本质
患儿,男,4岁,因"反复眼睑水肿伴泡沫尿1年余"于2000年7月27日入院,家庭成员无肾衰竭史.查体:血压120/75 mm Hg,双眼睑轻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3+,红细胞2+,24 h尿蛋白量3.7 g,血清白蛋白29.1 g/L,总胆固醇7.93 mmol/L,BUN 3.41 mmol/L,Scr 42.9 μmol/L,乙肝HBsAg、HBeAg及HBcAb阳性,A
期刊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PTH诱导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阻断β-catenin信号通路以明确PTH发挥作用的信
目的 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ANGPT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实验组(45只).实验组予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成功的模型(36只)再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DM,18只)及厄贝沙坦组(DI,18只).分别检测4周、8周及1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CVD)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2年期间解放军44医院心肾内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新诊断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心血管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58名患者,平均年龄(54.61±16.9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α(IKKα)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构建肾脏IR模型,采用常规生化法检测Ser、BUN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IKKct、p52、RelB、IL-10、IL-18的表达。在肾实质内转入以慢病毒为载体的短发夹RNA(shRNA),抑制I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