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 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研究

来源 :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I B 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I B 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00例(U C组),克罗恩病50例(C D组),其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培养,对比三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并分析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UC组肠道内SC、SB、PS、BL、BD、LC以及EC等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UC组E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组PS、SB、BD、LC、EC、BL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ES、S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炎性指标组UC组患者SB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C D组患者E C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I B D患者炎性指标和肠道菌群呈弱相关性.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和真杆菌属数量减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碘摄入量与Graves病发生、转归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组Graves病患者、对照组健康人群;高尿碘Graves病患者、非高尿碘Graves病患者Graves病
目的:观察和探讨缩宫素对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