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伴血管病变过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E-选择素(E-selectin)、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以期寻找无创的、反映MMF疗效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指导其治疗.方法 8例经肾活检诊断为Ⅳ型LN伴肾间质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NNV)或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患者,甲基强的松龙(MP)静脉冲击治疗3天,诱导治疗均采用激素联合MMF,其中需肾脏替代治疗者4例.动态观察MMF治疗6个月患者CECs、E-selectin、TM和VCAM-1水平的变化.CECs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计数,可溶性TM、VCAM-1和E-selectin水平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8例治疗均有效.MP及肾脏替代治疗前后CECs、TM、VCAM-1和E-selectin水平均无改变.MMF治疗6个月过程中,CECs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ECs与MMF疗效呈显著相关性,CECs可能成为反映MMF疗效无创的分子标记物。

其他文献
目的 确定病人和结石在非增强螺旋CT上的特点,预言2种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结果:结石分散状态(游离状态)或体外碎石成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个相连续的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患者年龄、性别、结石侧别、体表面积、体重、结石最大容积、结石的平均CT值、结石密度、皮肤到结石距离,肾内结石的位置,研究这些潜在的预测因子.患者非肾脏、输尿管、膀胱手术后钙化,在第6周时拍腹部平片确定结石的分散状态,体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近期研究表明,正常白蛋白尿而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尤其是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两者的演变也是T2DM进展的中心环节。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将是预防和治疗T2DM最重要的理念和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功能.IL-6的跨膜信号转导主要分为两种,即经典通路和反式信号通路,通过IL-6/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
近来的研究发现,骨骼肌不仅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也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肌肉因子(myokine)是指由骨骼肌合成、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活性多肽.肌肉因子不仅可以作用于骨骼肌本身,
目的 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启动子区-2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影响前列腺癌预后因索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16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4基因-260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和TNM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原癌基因c-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完整切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DC可来源于多种造血祖细胞,在不同外界信号刺激下分化为功能不同的DC,在这一过程中有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其中
1病例介绍rn患者女性,25岁,主因间断低热伴关节痛2周就诊.既往史:否认糖尿病病史.月经史:12岁初潮,既往月经不规律,经量少,3个月前闭经,2周前门诊查妇科超声提示多囊卵巢伴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