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行动弹药消耗测算模型研究

来源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联合作战行动弹药消耗问题,提出建模原理及步骤,并根据作战任务指标、弹药运用比例以及弹药毁伤系数等因子,考虑目标特性以及弹药实际运用中的战术规则、战场环境等因素,建立联合作战行动弹药消耗测算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弹药消耗数量理论期望值的量化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弹药自身角度分析得出了弹药命中概率、弹药毁伤目标必须命中数是影响弹药消耗测算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分别反映了弹药性能和弹药威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弹药性能、弹药威力对弹药消耗测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及趋势,给出了弹药规划与运用等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电磁发射技术具有动能大、效率高、能量可控等特点,可用于发射舰载反鱼雷鱼雷.针对电磁发射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问题,在典型作战态势下,分别建立了多级电磁线圈炮发射模型、本舰的运动数学模型、基于“线导+声自导”的来袭鱼雷弹道模型、反鱼雷鱼雷直接拦截弹道模型,并给出了反鱼雷鱼雷对来袭鱼雷的捕获及拦截条件,采用MATLAB对电磁发射反鱼雷鱼雷作战的拦截概率进行了仿真及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发射方式相比,采用电磁发射可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且该发射方式可使拦截点远离本舰、减少作战耗时,提高作战安全性.
随着火炮和弹药技术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火力打击体系的重构.为提高大口径火炮远距离打击的精度,最大程度发挥大口径火炮的作战效能,超视距条件下目标的识别、跟踪、指示、毁伤评估变得尤为重要.立足于火炮超视距火力打击作战样式特点,通过对比无人机、巡飞弹和滞空弹的发展现状及典型特点,得出了无人机、巡飞弹在火炮超视距火力打击中作为侦察手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炮射侦察滞空弹的目标图像、作战原理、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炮射侦察滞空弹具有突防能力强、隐身特性好、结构和设备简单、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为构建大口径火炮远程精确火力打
火炮射击过程身管内膛在高温、高压以及高速摩擦下发生烧蚀和磨损等现象,当身管烧蚀磨损量达到一定程度,将引起火炮初速、密集度等性能的显著降低,使身管“寿命终了”,火炮失去作战能力,因此研究身管材料烧蚀、磨损性能对理解和延长身管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身管材料烧蚀、磨损性能实验研究,发现在氧丙烷火焰烧蚀过程中,材料表面发生金属氧化和熔融,同时萌生密集的热裂纹并扩展,使得表面产生明显的烧蚀坑.身管材料在不同温度、摩擦速度、压力下的磨损过程中,磨损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摩擦速度小于1 m/s时,材料磨损率随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