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踢球”艺术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的阳光洒满办公室,明媚而温暖。李树华坐在我对面笑意融融地叙述着她的语文课堂故事,声音柔和甜美,表达清晰畅达。
  她说,出于好奇,她曾追随世界杯,感受着那份狂热,那份足球带来的智慧和魅力。她也越发感到,球场上的林林总总和小学语文课堂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踢球”是一门艺术,“踢球”的艺术不仅在足球场上,也应存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
  她说,其实,许多年来,为了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让课堂绽放智慧的花朵,她早就在寻求着、建构着充满生机、情趣和智慧的,如“足球赛”般的灵动课堂了。
  语文课堂需要“踢球”的艺术!
  真是别出心裁!
  我为之一振。学生时代,绿茵场上的疾奔狂呼,跌翻滚爬;世界杯中的龙腾虎跃,风云变幻,瞬间,一幕幕,在我心头闪现,迭印……暖阳下悄然袭来的倦意,顷刻如云烟飞散。我被她的故事吸引了,于是,边听她叙述,边接过她递来的书稿翻阅起来。
  我与李树华老师接触不多,但早就耳闻她是一位执著进取、成绩喜人的优秀青年教师。同事们和领导都关心她、支持她,以她为团队的骄傲。前不久,王灏晓局长、潘文彬老师还热情地向我介绍她的努力和成绩,再三嘱我关心她的成长。南京市教研室芮琼老师告诉我:“很多年前就认识李树华老师了。当时就觉得她是‘俏俏的’美女老师。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俏俏的’。”“爱美的她上课,给我的感觉一直很美。”“美丽的旋律,美丽的圈画,美好的情感印在儿童心中,也印在听课老师心中。”
  这位以“美”为追求的俊俏的美女老师,是如何把语文课堂与疯狂的足球联系起来的呢?她所主张的、实践的、创新的讲求“踢球”艺术的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课堂,能给我们以哪些启迪和思考?于是,近两个月来,一有时间,我就步入她的文稿,寻求答案。
  不做“C罗”
  2010年初夏,C罗这位令人瞩目的足球巨星,在世界杯南非赛场上没能成为拯救葡萄牙队的“救世主”。网上分析,西班牙球队是11人组成的整体,而葡萄牙则是1个C罗+10个球员。李树华敏锐地感到“1+10”准确地道出了葡萄牙队南非败北的缘由:C罗的个人技术是优秀的,甚至魅力四射,但是,作为一队之长,他基本没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反而把世界杯赛场变成了他展示自己球技的、浪射的舞台。
  由此,李树华联想到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多少优秀教师成了语文课堂中的“C罗”:漂亮的板书,漂亮的朗诵,漂亮的大段独白,环环紧扣的、滴水不漏的、漂亮的教学环节……课堂成了教师显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学生被推到了观众席上,成了配角。她忧心忡忡:“C罗的失败是可见的,而一节教师表演课的后果却是无形的!”
  作为市、区语文教学的佼佼者和领军人,李树华不屑做课堂中的巨星“C罗”!
  芮琼老师听了李树华的课堂教学后曾这样评价:“李老师执教的《荷花》一课,从儿童学习实际出发,从头至尾没有故意深挖文意而显示教师的‘文化修养’,没有故意侃侃而谈而突出自己的‘文学功底’,也没有为了课堂的‘热闹流畅’而将学生一牵到底。”
  同行们都欣喜地看到,在李树华老师的课堂里,她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学趣实结合、张弛有度、寓教于乐。譬如,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她先后出示“雨滴图”“鱼儿图”“蝴蝶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雨滴静静地、美美地入睡的惬意;感受小鱼游来游去的欢乐;理解“穿梭”的词义,感受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忙碌……为学生留下自由放飞遐想的空间,激起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她相信学生的潜能,总是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她的学生们看到图片、听到乐曲、读到课题,头脑里就会出现一个个问号。学习《长城和运河》一文,学生问:“‘长城’是什么样的?‘运河’在哪里?这一课为什么把‘长城’和‘运河’放在一起写?”见到《雪儿》的课题,学生问:“‘雪儿’是谁?‘雪儿’是人吗?她长成什么样?”她总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独特感受。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她问学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这画家是谁啊?”当学生们先后提出是“大自然、毕加索、种荷花的人、杨万里”等等时,她不当裁判员,不作简单的肯定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各自述说理由,进行推论。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好作文标准”。李树华见后摇头长叹,她说,“多高的要求啊!什么样的学生才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呢?”她撰文指出,“对于学生习作要求一味拔高的文学化倾向,是当今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学生伸手都能触到诱人的‘蜜桃’;跳一跳,都能将那美味的‘蜜桃’揽入怀中。”
  李树华强调,“说真话、写真事、表真情——这才是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于是,下雾了,操场就成了她的“习作教学课堂”。她让学生们在雾中或漫步或奔跑,感受雾的轻柔;缓缓地、深深地呼吸,体会雾的清凉;在花坛旁或俯或蹲,观察花瓣儿上、草叶儿上晶莹的细小水滴;放眼四周,远望沉浸在雾中的种种景物,欣赏雾的美丽与变化。然后,再回到教室里,自由诵读熟悉的描写雾的诗文,畅谈雾中的见闻感受,创作“颂雾”的小诗。春天来了,她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报春的使者——金灿灿的迎春花、红彤彤的梅花、浅黄嫩绿的柳树叶芽儿,去倾听春姑娘的絮语,体验自己心灵的共鸣。中秋过后,她与学生们一起去赏菊,共读咏菊的诗句,感受菊的品格,一起到操场上捡树叶、制树叶画、做书签;下雪了,她带着学生们到雪花飞舞的校园里,让他们快乐地与自然对话……
  这就是李树华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着想,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为了学生的成长。在李树华的课堂中,学生总是处于教学的核心位置。
  近日,有报道说,皇马输掉国家德比之后,球风自私的C罗成了球迷和媒体眼中的头号罪人。西班牙体育心理学家帕特里西亚·拉米雷斯认为,C罗的心理确实有问题。拉米雷斯说,“像他这样骄傲而有野心的球员,迫切地渴望胜利是正常的,但这一目标为他带来了太多压力,在比赛中,他无法达到最好的心理状态”。   李树华从来不做课堂中的“C罗”!
  作为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不能做这样的“C罗”。
  坚守本色
  五星巴西队在“世界杯”四分之一比赛中,因不敌荷兰队而黯然出局,泪洒南非。在分析华丽的巴西惨遭淘汰的原因时,有人说,华丽的巴西不再华丽,主要在于巴西队摒弃了“艺术足球”,转求实用,只重结果,没有坚守自身的独特风格。李树华认为,唯有在坚守的前提下扬弃、创新,在扬弃、创新的过程中坚守,才不至于丧失自我,才有可能华丽转身,取得新的突破。她说,这样的“坚守”,“五星巴西需要,足球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
  针对当下小语界种种泛语文、非语文、假语文的现象,如,有人一味追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的思想、知识内容,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科技课”“旅游文化课”;有人着力突出“文学性”,大讲“情节、构思”“形象塑造”“写作手法”,甚至鄙视、弃教非文学体裁的课文;有人片面强调“工具性”,满足于在语文课上系统地灌输语言、写作知识,进行机械训练……李树华在论文中指出,这样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本色,“最终会如巴西队一样,与期待实现的目标南辕北辙”。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坚守”什么?
  李树华用她的实践告诉人们:在“育人为本”教育哲学思想的统领下,小学语文课堂应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立场,坚守语文课程的特质。为此,她始终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009年11月,李树华作为建邺名师外出送教。一堂美轮美奂的《九色鹿》把兄弟区的同行和南师大的大学生们都迷住了。特别是,她指导学生评论九色鹿,歌颂九色鹿的那段教学,引起了听课者的极大兴趣。
  评论九色鹿时,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通过品读,认识九色鹿的特点——“你是一只(____)的鹿”,而且要说清理由和依据——“因为(____)”。歌颂九色鹿时,她鼓励学生学习、运用上述的句式写一首小诗,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又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懂得诗句要力求简洁,鼓励学生运用短语。同学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奋笔疾书……不一会儿,音乐声起,教师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朗诵自己的诗作,一阵热烈的掌声后,教室里又响起了清脆的童声朗诵,学生一个个放声诵读着自己创作的诗句,那份专注,那份激情,令人神往心醉。
  南师大博导吴永军教授在研讨时连声称赞这堂课“彰显诗意,训练扎实”。他特别指出,“比方说,‘九色鹿啊,你是一只____的鹿,因为_____’,这个不得了!这句首先训练了‘独白语’,就是围绕一个剧情一个主题,连续说几句。其次,还训练了‘论证’,提出观点后,用论据证明。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包括感悟、体验、情感,也训练了论辩性思维,即理性思维。”同时,吴教授还指出,“李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用小诗赞美九色鹿,给了学生以仿写的范例,既彰显出一种诗意,又有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吴永军教授是一位成就卓著、广有影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他的点评中肯精辟,能引领我们走向李树华课堂的深处,使我们更懂得李树华。
  多年来,李树华不正是这样“坚守”的吗?在课堂教学中,她总是这样力求把语文课程的诗意和训练,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的精神成长在语言的方式中进行”。
  平日,每次备课,她总是深入钻研文本,力求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或从明确的目标开始,引导学生诵读、想象;或从组织多方对话切入,点燃情智生长的火花;或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激励学生与文本、同伴、老师对话。每上一节新课,她至少安排5~6分钟,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地、充分地接触文本。教学中,她注重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知识要点和关键词句,并学习运用画结构图的方式使之在头脑中明晰起来、立体地呈现出来。当学生想不明、说不出的时候,她常用语言、表情乃至肢体表现,调动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以后,她又常常根据学生的发言,即席整理成一首首小诗,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积累,发展语言。
  关注“踢球”过程
  前几天,《现代快报》报道了几位运动健康心理专家对赛场屡败的C罗所作的心理诊断。在一位中国的专家看来,C罗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球员,“这类球员,求胜欲旺盛,因此,他们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关注结果本身上。”
  不屑做“C罗”的李树华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踢球”的艺术。它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急于寻找自己所要的答案,而是引领学生经历探寻答案的过程,在老师带领下,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回答的内容,不断经历思维的碰撞。”“正如足球赛场,不仅仅从比赛结果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更从比赛的过程中享受足球。”
  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树华在语文课堂中,总是让自己首先是“球员”,与学生一道“踢球”,同时,还努力当好“队长”“教练”和“中场指挥”,她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带给课堂无限的创意,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课堂的组织者和灵魂,她努力为学生搭建活动、对话的舞台,营造积极的氛围。在最适当的时候组织各种合适的语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选择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于是,在她的课堂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和谐互动的活动状态之中。
  她的学生们都忘不了那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上课伊始,李老师出示小骆驼图片。画面上小骆驼得意地昂着头。老师说,“小骆驼为什么要感到自豪呢?上课时,不少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自己去读懂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同学们一个个自信满脸,“多好玩的小骆驼啊!它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得好好读读课文,我们一定能弄清楚的。”
  《可爱的草塘》,同学们带着问题,聆听李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老师的声音好美啊,时而舒缓,时而悠扬,领着大家来到了美丽的草塘:眼前是欢跳的鱼儿,远处是滚滚的草浪……   《雨点》,李老师以“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雨点了”,引导同学们背诵。于是,大家真的就成了一个个“小雨点”,在池塘里静静地睡觉,在小河里快乐地奔跑……甜甜的读书声营造着诗的意境。
  《司马光》,李老师随手一画,寥寥几笔,黑板上顿时出现一口大水缸。同学们齐声惊呼:“这么大啊!”“掉进去准没命啦!”……带着惊诧,带着担忧,带着期待,大家翻开了课本。
  《小松鼠找花生》,课前,李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做好小松鼠、小蚯蚓的头饰。上课时,同学们戴上头饰读书、表演,教室里一片沸腾,成了迷人的童话世界。
  《灰椋鸟》,有同学问,“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段中为什么用“投”而不用“飞”?“是啊,为什么不用‘飞’呢?”李老师将“球”又“踢”回给了同学们,让大家充分地思考,讨论,最后找到答案:因为灰椋鸟归心似箭,它们迫切地想回到自己幸福的家园,用“投”表现出了鸟儿们迫切的心情。
  《我只要第三层》,准备好了就在小组里讲故事。比比、评评,谁讲得最好就评谁为故事大王,他就能获得李老师亲手做的大红花。
  《雾凇》,雾凇是什么样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勾画,读到动情处画几道浪线,写几句感慨,然后各自找好朋友,两三人一群,四五人一组,交流补充,讨论争辩。
  这就是李树华的课堂,在她的组织、引领、激励下,学生或默无声响地阅读;或摇头晃脑地吟诵;或合上书本思索,全神贯注地倾听,思接千里,放飞遐想;或在小组、在全班发表见解、抒发感受、进行辩论;或戴上头饰、入情入境、绘声绘色地表演课文……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只有那些给儿童足够自主空间的、足够活动机会的,让儿童以适合他们的方式主动地经历学习过程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李树华所追求的、实践的语文教学不正是这样的教学吗?在她课堂中,学生们读时的专心致志,思时的痴迷入神,说时的兴趣盎然,经历学习过程时的那份自觉、主动和愉悦,不正是我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吗?
  我十分赞赏、十分推崇李树华研究、建构的“踢球”艺术课堂。可李树华却说,在课堂里的“踢球”艺术不是她的首创。最早听到课堂“踢球”,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五老村小学,特级教师陈义鑫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了“踢球”的艺术,她听后感触极深,很受启发。从那以后,她十分注意在课堂中寻求动态生成的“踢球”契机,进而,努力学习、修炼,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坚持研究课堂“踢球”艺术。
  在她看来,伫立改革潮头、创造前行的新秀、名师和专家们的课堂中、文章里,都飘溢着浓郁的“踢球”艺术气息。孙双金的课堂情智同构共生;窦桂梅的课堂饱含生命激情;潘文斌的课堂实在灵动、充满浓浓“语文味”;薛法根的课堂犹如足球场,老师运筹组织、实践参与,引领学生既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又悉心总结提升。还有,靳家彦、聂永春、刘志春、杨新富、胡明艳、宋运来、李响、刘荃……一位位得风气之先的特级教师;还有,执教《金子》的、《小企鹅》的、《火烧云》的,执教《卖火柴小女孩》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众多创造出一堂堂精彩课例的省内外同行。还有,德高望重的前辈邓惠如校长,牛桂生老师,他们的爱心、大气和丰厚,执著、坚毅和开拓,都深深刻在自己心上。李树华十分敬重这些“拥有大智慧的教育人”。正是从他们的课堂里、文章中,李树华努力汲取着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踢球”艺术素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独特的课堂风格,赢得了广大同行和专家的赞誉。
  大家夸她的课堂,“是美的画面,在学生自主中、互动中,让人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是教师的‘至诚之心’营造的。”
  大家夸她的教学,是“用语文的方式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我好羡慕李树华的学生们,能有这么一位爱你们、懂你们,为了你们成长,坚持执著研究课堂“踢球”艺术的老师!
  真想回到迷恋“踢球”的孩提时代,在“至诚至美”的灵动课堂里重当一回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之下,国企纷纷开始重组,揭开了重组的大幕,与此同时,无偿划转的方式逐渐在实践中得到普及推广。现阶段,我国关于科研院所长期股权投资无偿划转财税处理实务相关文章很少,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拟对科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研院所 长期股权投资 无偿划转财税处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之中统筹安排国企改革相关事项,指出其中的核心内容与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颁奖词:六年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作,促进就业等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根据《
期刊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水电暖安装行业的建设是越来越如火如荼.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保障人们对水电暖质量需求,对水电暖安装相关方面的质量所提
期刊
盐城市实验小学是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七个成员单位之一,自2003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百年一小优良的教学传统,从容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嫁接始于1998年下半年的“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原先单一的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变成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自由读写课、语文实践课三种课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能力。这项研究工作,在2000年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有效降低重复征税的问题。建筑行业在实施了“营改增”税制后,企业的税务负担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在理论上降低了建筑行业的税务负担率,但实际上却是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税务负担率。本文主要就“营改增”给现代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纳税筹划对策,以期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税务负担率。  关键词:建筑行业 营改增 纳税筹划  一、前言  建筑行
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在教学上,"打破
针对目前粗集料矿粉吸附对混凝土配置的性能影响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性能影响的试验情况,并应用科技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