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在校本科生双学位教育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在校本科生的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做好双学位教育的工作支招,更好地满足本科生的需求。
【关键词】双学位教育 调查分析 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社会更需要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趋向于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作为培养知识面宽、跨学科的专门人才的具体措施,双学位教育制度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首选。
为了更好地做好双学位教育工作,更加详细了解双学位教育的开展状况,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分析当前双学位教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开展双学位教育,对双学位教育的开展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大学在校本科生1145名自愿作为网络的调查对象,不考虑年龄、性别,调查对象以修读双学位教育学生为主。
1.2 调查方法
根据双学位教育开展的状况及学生关心更为集中的问题,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网络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相比传统的发放式问卷调查,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网络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我们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网络问卷共有1145名本科生,其中313人未选修双学位教育,832人正在或曾经选修双学位教育,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和说服力。
2.1 调查对象对双学位教育的接受程度
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学位教育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逐渐的被学生和社会所接受。从本次调查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是认同双学位教育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出于一种中立的状态,而这部分同学多数是未选修双学位的。其中只有4.98%的同学认为双学位教育没有帮助。
在313名不选修双学位的学生中,不选修双学位的理由排在前三名分别是“主修专业学习紧张,无法兼顾双学位学习”、“认为证书含金量不高,缺乏国家政策导向”、“学费压力大”。学生不选修双学位的理由也折射出一些实施双学位教育的存在的障碍。
在选修双学位的832名学生中,学生更为看重的是“修读双学位学习新的知识,与本专业形成辅助作用,提升自己”、“希望获得双学位证书,提升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对所修读的双学位专业感兴趣”。
2.2 调查对象的双学位教育参与情况
调查对象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双学位教育中是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选修双学位的832名学生中,修读双学位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学习时间安排紧张”、“上课时间与主修专业存在冲突”以及“两个专业之间的学习协调”问题。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仅有29.33%的学生学习双学位时从不旷课,偶尔旷课的学生比例较大,占66.71%。深入调查发现,偶尔旷课的学生中多数是因为两个专业上课时间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学生的主观问题,而是制度本身不健全造成的。比如综合奖学金仅仅看重主修专业成绩,学校各种活动机会主要与主修专业为主,双学位所在的学院也只负责日常教学,缺乏对双学位学生的有效管理管理及指导。经常旷课的占到了3.97%,。这部分学生选修双学位的目的仅仅功利地为了追求一纸证书,忽视了双学位教育对自身的提高。而对于双学位的学习效果,仅有4.69%的同学认为效果不明显,而这部分学生也已经常旷课的学生为主。因此,学生参与双学位教育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2.3 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开展状况
双学位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双学位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了解学生对双学位教育开展的满意度,我们把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设计为1-5分矩阵调查表。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的满意度(N=832)
从调查矩阵的结果看出,被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可以发现双学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距离学生的期望还有明显的差距。当然这与学生课程冲突较多、缺乏有效的指导有关。
2 双学位教育开展的进一步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双学位教育,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两大目标,结合调查问卷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强双学位教育。
2.1 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探索“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打破学院界限,探索“工学+管理学”、“外语+非文学专业”等模式的融合,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双学位班,形成一体化的订单式培养方案,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2 加强对双学位教育的引导
各专业指定专门的双学位负责人,负责在校生修读双学位教育的引导工作。在学生申请双学位之前前,就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告知,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选修以及如何选修。另外,由于双学位专业与主修专业学科跨度大,学习基础较薄弱,时间紧、压力大,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双学位专业课程,对双学位专业有一定关联的课程成绩做一定要求,作为入学条件之一。
2.3 采用假日授课制。
虽然学生可以延长双学位的毕业时间,但基于就业及成本的考虑,学生基本选择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同步走,同步学习,同时毕业。因此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压力比较重,两个专业课程安排势必出现冲突,因此,对于可以独立成班的专业,尽可能的将两个专业的课程授课时间分开。利用晚上或者假日授课,这也同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支配。
【参考文献】
[1]沈虹.浅析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在高校实施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9期
[2]谭玲玲.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3期
【关键词】双学位教育 调查分析 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社会更需要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趋向于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作为培养知识面宽、跨学科的专门人才的具体措施,双学位教育制度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首选。
为了更好地做好双学位教育工作,更加详细了解双学位教育的开展状况,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分析当前双学位教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开展双学位教育,对双学位教育的开展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大学在校本科生1145名自愿作为网络的调查对象,不考虑年龄、性别,调查对象以修读双学位教育学生为主。
1.2 调查方法
根据双学位教育开展的状况及学生关心更为集中的问题,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网络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相比传统的发放式问卷调查,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网络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我们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网络问卷共有1145名本科生,其中313人未选修双学位教育,832人正在或曾经选修双学位教育,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和说服力。
2.1 调查对象对双学位教育的接受程度
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学位教育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逐渐的被学生和社会所接受。从本次调查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是认同双学位教育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出于一种中立的状态,而这部分同学多数是未选修双学位的。其中只有4.98%的同学认为双学位教育没有帮助。
在313名不选修双学位的学生中,不选修双学位的理由排在前三名分别是“主修专业学习紧张,无法兼顾双学位学习”、“认为证书含金量不高,缺乏国家政策导向”、“学费压力大”。学生不选修双学位的理由也折射出一些实施双学位教育的存在的障碍。
在选修双学位的832名学生中,学生更为看重的是“修读双学位学习新的知识,与本专业形成辅助作用,提升自己”、“希望获得双学位证书,提升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对所修读的双学位专业感兴趣”。
2.2 调查对象的双学位教育参与情况
调查对象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双学位教育中是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选修双学位的832名学生中,修读双学位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学习时间安排紧张”、“上课时间与主修专业存在冲突”以及“两个专业之间的学习协调”问题。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仅有29.33%的学生学习双学位时从不旷课,偶尔旷课的学生比例较大,占66.71%。深入调查发现,偶尔旷课的学生中多数是因为两个专业上课时间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学生的主观问题,而是制度本身不健全造成的。比如综合奖学金仅仅看重主修专业成绩,学校各种活动机会主要与主修专业为主,双学位所在的学院也只负责日常教学,缺乏对双学位学生的有效管理管理及指导。经常旷课的占到了3.97%,。这部分学生选修双学位的目的仅仅功利地为了追求一纸证书,忽视了双学位教育对自身的提高。而对于双学位的学习效果,仅有4.69%的同学认为效果不明显,而这部分学生也已经常旷课的学生为主。因此,学生参与双学位教育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2.3 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开展状况
双学位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双学位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了解学生对双学位教育开展的满意度,我们把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设计为1-5分矩阵调查表。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的满意度(N=832)
从调查矩阵的结果看出,被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可以发现双学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距离学生的期望还有明显的差距。当然这与学生课程冲突较多、缺乏有效的指导有关。
2 双学位教育开展的进一步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双学位教育,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两大目标,结合调查问卷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强双学位教育。
2.1 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探索“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打破学院界限,探索“工学+管理学”、“外语+非文学专业”等模式的融合,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双学位班,形成一体化的订单式培养方案,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2 加强对双学位教育的引导
各专业指定专门的双学位负责人,负责在校生修读双学位教育的引导工作。在学生申请双学位之前前,就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告知,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选修以及如何选修。另外,由于双学位专业与主修专业学科跨度大,学习基础较薄弱,时间紧、压力大,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双学位专业课程,对双学位专业有一定关联的课程成绩做一定要求,作为入学条件之一。
2.3 采用假日授课制。
虽然学生可以延长双学位的毕业时间,但基于就业及成本的考虑,学生基本选择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同步走,同步学习,同时毕业。因此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压力比较重,两个专业课程安排势必出现冲突,因此,对于可以独立成班的专业,尽可能的将两个专业的课程授课时间分开。利用晚上或者假日授课,这也同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支配。
【参考文献】
[1]沈虹.浅析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在高校实施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9期
[2]谭玲玲.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