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危重患者IL-6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以后呈波动性变化,于第6天出现第2次高峰.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IL-6、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形胸背动脉蒂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前臂、小腿等创面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以肩胛下动脉至旋肩胛动脉为短臂的T形胸背动脉蒂背阔肌肌皮瓣,将短臂嵌于剪断的受区动脉断端间,分别与远近端吻合.从而既保证了游离肌皮瓣的血供,又重建了受区主要动脉的连续性.结果1999年10月~2001年12月,临床应用16例,背阔肌肌皮瓣完全成活15例,大部分成活1例,受区肢体的血供良好.结论T形动脉蒂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周围皮肤中是否有生物学活性异常的成纤维细胞,以期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的发展机制.方法对所取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培养,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激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比较各组成纤维细胞处于增殖期细胞的百分比.采用PCR技术对P53基因外显子4、5、6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瘢痕疙瘩周围皮肤增殖期成纤维细胞百分比与瘢痕疙瘩中央部相似(P>0.05),介于瘢痕疙瘩边缘部与正常皮肤之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