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贵 见证华语古装戏的历史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文贵,厦门人。父亲是海外华人,幼时在厦门读书,1978年30岁的陈文贵来到香港,在香港电影繁荣时期写过商业电影三十余部,十年后去台湾改做电视剧,先后有《包青天》、《施公奇案》、《小李飞刀》等多部收视与口碑俱佳的古装电视剧问世,1998年回归内地,创作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多部内地观众熟知的作品。作为一个从业三十余年,转战港、台、内地的资深编剧,陈文贵是古装戏发展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的从业经历是窥见华语古装戏的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古装戏在两岸三地不同的制作特点、潮流脉络,及其市场的此消彼长。
  1978-1989
  香港电影的商业训练
  内地观众能看得到最早的陈文贵编剧的作品应该是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1983年),当时著名演员夏梦做制片人与内地合作商业片,找到导演牟敦芾,牟导邀请陈文贵编剧了此片,当时陈、牟都在邵氏,香港这边只出了编剧导演两人,其余剧组人员都来自内地。这部由内地众多武术冠军出演的武侠片当年与《少林寺》等一批娱乐片一样创造了高票房,并且在内地观众的记忆里也留下了印记。陈先生本来是学历史的,但他强调并非因为学历史才从一开始就做古装片,除了作为男性自有的一份武侠情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武侠片、功夫片在华语电影里面是最有市场的,警匪片、言情片都不好卖,东南亚的片商几乎就是看“你打多少分钟,打得多我就买”。“每部戏都要卖钱”是香港投资制作者们的首要原则,这自然也影响了陈文贵,虽然不能创作富于个性的艺术电影,但并非没有好处,香港电影编剧的经历不仅也给了他扎实的商业技巧训练,还使他“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不会过多地孤芳自赏。陈文贵对此有深切的理解:“做编剧的要适应,老板出钱拍电影是为了卖票,拍电视剧是为了获得高收视,带来广告的收益。有钱赚才能不断地发展。你只是强调一个作品,没有观众却达不到效果。”
  1989-1998
  台湾古装电视剧的辉煌
  1989年,陈文贵与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的一位制片人合作了一部电影之后就留在了台湾。当时台湾电影因为过于小众,市场已经萎缩,所以他只能转做电视剧,而两地的电视剧制作体制和环境不同:香港的电视剧编剧是被无线和亚视等电视台养起来,是“上班的”,而台湾电视台不拍电视剧,剧完全由公司来运作,编剧就是“打工的”。同时台湾电视剧边拍边播,和如今的日韩、欧美类似,拍几集播出后看反响,如果不好,就要做相应的调整,需要编剧有随时现场作战的能力,这和电影的制作有较大差别。短暂的适应期过后,陈文贵的作品迅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包青天》红遍两岸三地之后,他又写出了《施公奇案》等很多高收视作品。《包青天》的爆红,很大原因是切中了台湾的社会现实。当时李登辉正在搞“黑金政策”,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很严重,陈文贵就把现实中的光怪陆离融合进了剧情中。他认为“所有的戏剧都是为当代服务,必须有当代人关心的东西,否则这个戏就不会成功,我们经常说借古讽今,以古喻今,就是一定要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历史”。
  而不同年代的观念转换也并不容易,比如对“义”字的理解古今是不同的,现在一个老人摔倒了,你敢不敢扶?在古代人那里就不是问题。陈文贵认为古装剧的另一个功能是满足人们对古代精神文化的憧憬。1998年改编古龙原著的《小李飞刀》就是对古代侠义文化一次极致的怀念。“那个戏还是在讲义,现代人讲爱是最大的,这部小说特别被人瞩目,就是因为里面有爱和义纠缠的死结。”陈文贵在改编的时候放大了李寻欢这条线,焦恩俊的表演也为该剧生色不少,这部戏让焦恩俊从一个单一的俊面小生转变为一个有独特忧郁气质的明星。
  1998-2011
  内地古装戏的风潮
  但台湾市场本就空间有限,并且在不断地萎缩,同时因为商业元素太多,倒抑制了很多题材和类型的发展,台湾近年开始盛行偶像剧,古装戏、武侠剧渐渐式微。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地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拿陈文贵的话说:“只要有好花就可能开放”。你可以看到很文艺的,如《大明宫词》,也会有极具历史感的,如《雍正王朝》,也可以玩个性,如《士兵突击》。正是因为看到内地市场的广阔空间以及观众欣赏的多元可能性,大批的港台影视从业者北上。陈文贵也在做完《小李飞刀》之后,将工作重心回归到了内地。第一次却不是写他熟悉的古装戏,而是现代戏《老房有喜》,与当时因《还珠格格》红遍三地的“小燕子”赵薇和“五阿哥”苏有朋合作,但正因为演员太火,给的时间很紧张,两岸的戏又绑手绑脚,当时两岸合拍经验也不足,加上他对内地的生活并不熟悉,所以陈文贵认为那部戏并不成功。他还是对古装戏情有独钟,很大原因来说,从内地到香港,辗转到台湾,现在回归内地,他一直在漂泊,对当地的现代生活难免有点隔膜,而古装题材却给了他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这种漂泊之感与其在各地积累的见识化合在一起,激发出独特的创作能量。
  在内地,陈文贵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他认为不管影视,还是戏剧文学,人物都要有独创性,“只有这一个”才能让人记住。但《纪晓岚》让人记住了三个。这个剧的构思在台湾就开始了,当时是先写了三页纸的故事给制作方,就得到了认可,当时制作方和电视台找到了在台湾正火的张国立和因《还珠格格》走红的张铁林,只是在《宰相刘罗锅》里演过和坤的“王刚”并不想再出演和珅,陈文贵亲自去请,向其说明这个和珅的独特之处,王刚才同意参演。定了演员后陈文贵心里更有谱了,剧本才正式动工,陈文贵说:“编剧在写剧本前就知道演员有谁,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写了第一段落快十集的戏份,后来又有其他编剧加入,但因为人物定住了,剧情并未给人留下不连贯之感。
  纪晓岚这部剧有点京味调侃,但陈文贵并没有北京的生活,他只是把中国文化的东西渗入到剧本中,渗透到人物里,说北京话的演员来演就是京味了,比如他原著剧本的《格老子的孙子》开始也并不是写四川的,后来由魏明伦改编成四川的《变脸》也很合适,就因为它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文化在里面。
  现在陈文贵正在做的《赵氏孤儿》依旧是一部古装戏,不同于国内曾经流行过的历史正剧,《赵氏孤儿》更多是表现个人的命运。对于之前的电影《赵氏孤儿》陈文贵并没有过多的评价,他认为电影更多是导演的个人作品,但电视剧则像说书一样,吸引观众的是人性、人物的命运以及抓人的情节。和《小李飞刀》的爱与义痴缠的主题类似,这部戏依然是“义”的故事,不同是他重点在讲男人之间的感情。该剧由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地演员吴秀波饰程婴,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部有情有义的古装电视剧同样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和共鸣。
  Q&A
  Q:合作这么多演员,最喜欢哪个演员?
  A:《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三位主演我都很喜欢。
  Q:编剧的生活比较枯燥,怎么调节?
  A:看球,散步。
  Q:休闲时喜欢看什么书?
  A:比较喜欢推理小说,比如东野的《嫌疑人×的自白》,我也曾经自己写过推理小说,在台湾出版过,还获过三次推理小说奖。
  Q:最喜欢哪个城市?
  A:台北,干净、悠闲,才200万人。生活没那么紧张,有无数的咖啡厅,走到哪里都可以坐,书店也多。
  Q:个人来说最喜欢哪个朝代?
  A:唐朝吧,比较强大,没有被人欺负,清朝、明朝、宋朝被人欺负不大舒服。
  Q:最满意的是哪部戏?
  A:《包青天》算我电视剧方面的成名作,好谈不上,但观众喜欢。
其他文献
片名:咱们结婚吧  导演:刘江  编剧:孟瑶  主演:黄海波、高圆圆、王彤、凯丽、徐松子、郝爱民、田岷、李心敏、何江、韩青、张一鸾、罗秀春、周扬、李丽虹、刚毅、李健、刘辉、张梓晨  探班时间:8月1日  探班地点:望京全聚德  人物:刘江、黄海波、高圆圆、王彤等  《咱们结婚吧》讲述了三十岁的“恨嫁女”杨桃(高圆圆饰)与三十五岁的“恐婚族”果然(黄海波饰)在经历了沟沟坎坎后,跌跌撞撞走在一起的爱情
暑期档来袭,在户外真人秀火爆荧屏的市场环境中,天津卫视另辟蹊径,以“圆梦”“公益”“幸福”把脉观众心理,并以升级版的制作加入周五档“920时段”的角逐。7月3日,全新改版的《幸福来敲门》首期开播,以“公益传播、全民幸福”为主旨,以爱心传递、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帮扶普通人实现梦想,紧跟社会热点,传递幸福价值观。  打造幸福众生相  作为一档具备民生服务内核的公益圆梦类节目,《幸福来敲门》力求打造一档“接
关于歌唱选秀节目之间的竞争,只能说是血雨腥风之后又一轮的腥风血雨,这边“抢人”风波未平息,那边还得随时捕捉各自节目亮点以抢占选秀界头条。  短信变微博,明星成粉丝  选秀也是“技术控“,当年李宇春的超高人气离不了一周300多万短信的支持,而如今微博、微信、米聊等更先进通讯手段为粉丝支持偶像提供了花样渠道。《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播出后,微博就开始出现各种刷屏,文化名人、演艺明星、亲朋好友都在谈论这个节
这个将近百天、号称史上最长的贺岁档在步入2月后,便意味着接近了尾声。有趣的是,在争取最后冲刺的浩浩荡荡的贺岁档队伍中,传统情人节档期也被吞并进来混战一番。在贺岁档的尾声,既有大片、巨制,又不乏爱情、喜剧,谁是赢家谁是炮灰还真不好说。  狼图腾  导演:让-雅克·阿诺  编剧:阿兰·高德、让-雅克·阿诺、芦苇、约翰·科里、姜戎  主演:冯绍峰、窦骁、昂哈妮玛、尹铸胜、巴森  类型:剧情、冒险  制片
片名:火线三兄弟  导演: 管虎  编剧: 刘海、于淼、周英程、郑万隆、李晓明  主演: 张涵予、刘烨、黄渤、孙宁、黄小蕾、李梦、迟蓬、张鲁一、费振翔、孙瀚文等  播出时间:6月14日  播出频道:天津、山东、湖北、黑龙江四卫视  阵容即资本  抗战时期,三个性格迥异的亲兄弟离散多年后重聚北平,三人命运际遇迥然不同,却殊途同归。三兄弟曾经互相不谅解,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最终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三兄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讲述的是王大花从一个做鱼锅饼子的农村家庭主妇逐渐成长为地下党员的故事。照导演简川訸的话说,一看剧名就知道有戏剧性。一个极具喜剧性格的农村妇女,和革命生涯结合在一起,一个新鲜的谍战故事立马就呈现出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简川訸的创作理念里应该被打造成一部有着《虎口脱险》气质的谍战抗日剧,因为两者在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抱着尝试的态度,但没想到电视剧播出后口碑收视会那么好。 
【摘要】中日韩三国开放大学发展历史各异,但均已成为各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石。三国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各具特色,符合各自的办学定位。整体看,中国开放大学比较注重服务基层和推进教育公平,日韩开放大学比较注重办学质量、学术水平等的提升。对于中国开放大学发展而言,还要正确认知合法地位、办学质量、学习服务支持体系以及国际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挑战,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 
都晓导演继《少林寺传奇》三部曲后,执导新作《聪明小空空》,将小和尚题材搬上荧幕,弥补了此类电视剧在荧幕上  的缺失。这部新戏汇集22位明星大腕儿,开创了加盟明星新纪录。  “这个剧粒粒都是巨星,不得了。都是搞笑巨星,潘长江、郑则仕,真是不简单,我要拿个高手范儿出来。”拍时,陈浩民觉得比当男一号压力还大,拍完之后又说:“不知道《聪明小空空》现在怎么样了,想小朋友了。”  “在这部戏里,我被这几个小鬼
剧名:欢天喜地俏冤家  集数:30  出品:厦门索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导演: 刘逢声(中国台湾)  制片人:吴金瑛(中国台湾)、冯学东  编剧:朱朱(中国台湾)  类型: 古装 喜剧  探班时间:2013.1.12  探班地点:无锡影视城  带点还珠,带点金庸。  《欢天喜地俏冤家》讲述的是一场飞来横祸使一奶同胞三姐妹被送到天各一方,性格迥异、身份悬殊的三人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三姐妹在寻觅身
导演:虎子  主演:马雅舒、朱泳腾、冯恩鹤、陈创、斌子、杨子骅  类型:抗战剧  探班时间:2013年1月22日  探班地点:怀柔某休闲度假农庄  探班人物:马雅舒、朱泳腾、斌子等  抗战戏还能拍出多少花样?这似乎是如今电视剧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古装、奇侠、偶像抗战之后,一切都应回归真实,还原那段岁月。电视剧《枪火》融合真实历史事件与个人传奇经历构建剧本,主要角色全部有型可依,关键历史中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