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经典诵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典诵读是让儿童在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作的阅读、朗诵、背诵活动。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健全人格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诵读兴趣
  自中国古代教育开始以来,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一直很高。所谓经典诵读,就是让孩子们在生活最美好的时代阅读、背诵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作品。然而,现有经典诵读的价值和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也没有受到学校、家庭和家长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这就是本文的研究价值。
  一、诵读经典的必要性
  1.诵读经典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在童蒙时期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为言辞行文确立可效仿的典范,以期达到将来的厚积薄发之功,这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如史学大师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茅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鲁迅在幼小时期就背下了《纲鉴》。
  2.诵读经典有益人的终身发展
  让儿童诵读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是要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以维护人性的光辉,提升人格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其铸成大器。在儿童时期,让经典成为生命中的大基石。
  二、经典诵读价值的德育特性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把德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才能,也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语言中的许多文章都能体现出人类的各种美丽的思想和道德,体现了人的正直、勤劳和坚毅的人文情怀,许多作品也突出了忠诚、孝道、勤俭、博爱和诚信的标准。这些古典诗词代代相传,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正确价值观,凝聚成一个集体和高尚的品格。
  三、营造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不足的年龄阶段,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要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诵读活动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中,营造出浓厚的诵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首先,诵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小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拉近诵读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进行诵读。例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在诵读教学中可以结合节日习俗来创设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其次,诵读教学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和感悟。例如针对诗文描绘的内容,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诵读。第三,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在生动的情节中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诗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知识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
  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
  通过这些年来的“经典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这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我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我孩子王虹予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她每篇课文读一到三遍就会背了,练习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她都能出色的完成。我想这与她一直坚持的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是分不开的。黄奕哲语文、数学成绩都很拔尖,我们并不唯分数论,但对取得分数高的学生也一定给予表扬。
  “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这是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的。生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
  五、开展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诵读体验
  丰富的诵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真正感受诗文的内涵与意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制订阶段化的诵读教学目标,为学生定制差异化的诵读任务,让学生分阶段完成诵读目标,激励学生的诵读信心和诵读兴趣;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上贯穿诵读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化的诵读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进行诵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开展校园诵读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诵读体验。
  六、如何选择诵读的内容
  1.结合语文园地内容诵读唐诗宋词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应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这可以根据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特點加入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都知道每个单元教完都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师可结合园地里面的要求加以拓展延伸。
  2.结合识字教学内容诵读四书五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的。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结合第一册语文园地二中“我会认”中认的字都是姓氏,可拓展学生诵读带拼音的《百家姓》。还有如简单的《千字文》《弟子规》……这些经典读本都有注音,学生易于诵读。
  总之,经典诵读是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诵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走近文本,深入体验经典诗文的意境和内涵,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英英.浅谈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62-63.
  [2]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比较低分子右旋糖苷和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尽早应用激素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建立股骨颈骨折软骨退变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伤后髋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探索基质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和调控,及其与软骨生物力学特性的相互关系,为
V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国外的研究热点,而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初步探讨了VR技术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肝胆外科领域中的某些应用.该文第一章对虚拟现实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同样十分重要。但是现今教育忽视了对这一块的学习,教师只是教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渗透,要知道教书育人,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本文论述了现今语文德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德育内容过于功利化、理想化、脱离现实,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充分挖掘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优势,在
[目的]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反映血管生成的指标与肿瘤患者的分期、预后、疗效等密切相关.检测患者的血清VEGF,是一种简易且便于动态观察的评估血管生成的方
摘 要:自“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行以来,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在累积教学经验同时,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探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略,以期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综合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权衡教师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标准悄然发生转变,在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学生核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1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分析急性胰腺炎病因与病死率的关系。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最新分级的合理性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后鼻腔鼻窦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的功能测试研究;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后
目的: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特别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败血症等的主要病原菌.近30年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快速增加.该研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