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的理论,揭示了学生学习的成功,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的现状,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却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培养的反应。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具备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优秀品格,同时时自觉地运用到各个学习环节。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教师就应当对非智力因素的目的、计划要求明确提出来;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将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针对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及其强弱与否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首先,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培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青增强体质,掌握更多一些运动技能,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更科学地锻炼身体,同时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学生热衷于散打,而对套路特别是太极拳不热心误认为这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的作用造成的。教师就应当让学生明确其价值,激励其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
其次,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得到达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例如:传球是一项枯燥乏味的技术,而在篮球运动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比赛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这就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传得准、传得快、动作到位,学生也会在游戏中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而为了比赛获胜,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2.意志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遇到困难能只有不畏艰难困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才能战胜困难。人才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也会得到锻炼。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第一,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好思想动员,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安排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检测,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检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确了耐久跑练习的目的,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第二,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况,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在自由泳教学中,首先必须打消学生“畏水”的情绪。对“畏水”的学生开初可安排在浅水区,让他们做一些戏水、打水战和漂浮等练习,让他们了解水并不可怕。接着可安排一些水中拾石子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性后再开始教学。针对他们在学自由泳动作中怕呛水、怕练习时站不住脚等情况,可采用两人一组潜水、打腿、保护与帮助等练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同时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语言,如“好些”、“很好”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换气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可先教原地吐气,两人一组的打腿换气练习,然后过渡到打腿加单划臂换气练习,进而托腹部打腿、双划臂换气等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技能与意志品质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逐渐形成了。
第三,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也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训练时,假如他们都认真地投入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纠正,测验时,我们还要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3.结束语
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两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又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有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特有的优势,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开发非智力因素。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人才,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我们只有这样去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1-05-16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增强体质;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的理论,揭示了学生学习的成功,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的现状,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却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培养的反应。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具备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优秀品格,同时时自觉地运用到各个学习环节。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教师就应当对非智力因素的目的、计划要求明确提出来;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将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针对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及其强弱与否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首先,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培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青增强体质,掌握更多一些运动技能,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更科学地锻炼身体,同时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学生热衷于散打,而对套路特别是太极拳不热心误认为这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的作用造成的。教师就应当让学生明确其价值,激励其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
其次,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得到达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例如:传球是一项枯燥乏味的技术,而在篮球运动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比赛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这就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传得准、传得快、动作到位,学生也会在游戏中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而为了比赛获胜,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2.意志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遇到困难能只有不畏艰难困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才能战胜困难。人才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也会得到锻炼。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第一,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好思想动员,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安排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检测,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检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确了耐久跑练习的目的,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第二,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况,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在自由泳教学中,首先必须打消学生“畏水”的情绪。对“畏水”的学生开初可安排在浅水区,让他们做一些戏水、打水战和漂浮等练习,让他们了解水并不可怕。接着可安排一些水中拾石子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性后再开始教学。针对他们在学自由泳动作中怕呛水、怕练习时站不住脚等情况,可采用两人一组潜水、打腿、保护与帮助等练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同时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语言,如“好些”、“很好”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换气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可先教原地吐气,两人一组的打腿换气练习,然后过渡到打腿加单划臂换气练习,进而托腹部打腿、双划臂换气等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技能与意志品质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逐渐形成了。
第三,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也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训练时,假如他们都认真地投入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纠正,测验时,我们还要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3.结束语
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两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又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有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特有的优势,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开发非智力因素。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人才,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我们只有这样去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1-05-16